APP下载

治淮兴枣 泽被后世

2013-04-09高厚军

山东水利 2013年12期
关键词:枣庄枣庄市节水

高厚军

(枣庄市水利和渔业局,山东 枣庄 277100)

治淮兴枣 泽被后世

高厚军

(枣庄市水利和渔业局,山东 枣庄 277100)

枣庄历史上洪涝旱灾频繁。据史料记载,平均每百年发生旱灾50多次,洪涝灾害70多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带领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兴水利、除水患,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水利建设高潮,经过多年治理,枣庄水利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广大人民群众从水利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水利已成为枣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防洪工程体系逐步完善

建国以来,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枣庄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工程建设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首先从防洪除涝着手,因地制宜,加固堤防,开辟行洪河道,兴办拦蓄工程,扩挖疏浚了韩庄运河、伊家河等12条主要河道及运北各支流,一般削减洪峰流量达40%~60%,增强了防洪除涝能力。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重点水利工程投入力度,在20世纪90年代韩庄运河扩挖工程的基础上,2005年以来,国家投资8亿多元,在枣庄境内实施了南四湖湖东堤治理和韩庄运河续建工程,该区域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大力兴建水库工程,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相继建成水库155座,大型水库有岩马、马河2座,中型水库有周村、户主、石嘴子3座,还有150座小型水库,总库容5.6亿m3,兴利库容2.9亿m3。为充分发挥水库效益,根据实际情况,对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了5座大中型水库和133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进一步提高了水库防洪保安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达2.13万hm2。拟建的大(2)型水库——庄里水库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可研报批工作正积极推进,水库建成后,可有效削减十字河流域洪峰。

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防洪减灾能力的水利工程体系。

二、农村饮水工程改善民生

枣庄市春季多干旱,夏季多雨,易发山洪,南低北高,地下水与地表水分布不均,造成“高旱缺水打井难、低洼高氟苦咸水”的局面,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一直是枣庄水利工作的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资金上大力扶持,至70年代末,人畜饮水问题得到缓解。

“九五”计划期间,全市实施了“四通”工程,部分经济和自然条件较好的村庄用上了自来水。到2002年底全市已解决了2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但历史性缺水人口还剩1.5万,新增缺水人口7.3万,有15万人存在季节性饮水困难,为解决这部分人口的饮水困难,2003年,全市启动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到2005年共解决了24万人的吃水问题。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用3年时间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投资4.84亿元,新增和改造农村自来水受益村庄2283个、人口189.13万,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5.4%。此后继续对农村饮水工程质量进行提升改造,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路通百业兴,水通万家乐,百万农民告别了手提肩挑吃水的历史,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水资源管理促进节水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的农业灌溉有了长足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前期开始制定规划,发展灌溉工程,加强渠系调整配套,目前已建成16处万亩以上引河、引湖灌区骨干工程,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4.8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83%,为粮食增产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80年代末,节水灌溉技术开始在枣庄市农业生产中应用。按照“高起点起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管理”的指导思想,大力引进推广大田喷灌、果树微喷、大棚蔬菜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全市初步形成以常规节水为主,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节水的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胜利渠、周村水库等大中型灌区实施了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灌区农业用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全市5区1市有5个区(市)成功申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年新增节水能力2000多万立方米。全市建有节水示范基地20余处,节水示范项目60余个,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多万公顷。节水灌溉的发展,为枣庄市节约水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时期,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契机,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工业和生活节水成效明显。全市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160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5%。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进一步加大企业污水治理力度。十里泉发电厂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中水处理回用工程,日处理废水3000多立方米,循环利用,净化了废水,节约了用水;山亭华润纸业有限公司、兖矿集团鲁南化肥厂等企业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建设废水净化处理及循环使用系统,对厂区和宿舍区内的采暖管路、冷凝水进行回收,对绿化、公厕等用水系统进行改造,使水源得到合理利用,节水效益明显。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在公益设施和民用建筑中,积极推行节水型器具。近年来,全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总量平均每年下降10%左右,农业用水总量也稳步下降。

四、生态水利建设保护环境

枣庄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805mm,是山东省内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地区,但地表水资源多以洪水的形式过境,拦蓄率较低。为调节水资源变化,促进生态平衡,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河道拦蓄工程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建设拦河闸、坝159处,实现年调蓄水量5520万m3,不仅为沿岸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而且补充了地下水,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按照“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的原则,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86%。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为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

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在全市设立水质监测点140处,每年监测水样400多个,全面掌握水质动态变化,保证居民喝上放心水。2004年以来,组织了入河排污口情况调查,定期开展排污口监测工作,有效地防止了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健全了地下水观测制度。调整了全市地下水观测井网络,安装地下水观测遥测系统,便于全面、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防止地下水超采。

为改变全市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一方面加大了地下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力度。对地下水超采区,通过建设闸、坝和渠系等工程措施,实施地下水回灌补源。相继建成了十字河翻板闸、贾庄节制闸、滕西平原、张桥橡胶坝等20余座回灌补源工程。投资1000多万元,对十里泉、荆河水源地进行保护。这些工程在确保地下水采补平衡、减少地质灾害和防止水源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维护水生态平衡。通过河道拦蓄、供水管渠疏通、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的实施,初步实现了全市库、河、闸、坝水联网贯通。借助国家南水北调、东调南下和淮河流域洼地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机遇,相继实施了一批引水、蓄水、调水、供水工程,使全市地表、地下水资源和中水实现了相互补充,统筹配置,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供水能力显著增加,地下水资源得到了有效涵养。完成了南水北调枣庄段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工程扎实推进,整个工程建成后,枣庄最多年份可调引江水2亿m3,切实保障“既不怕旱,又不怕涝”,努力实现人水和谐。

2013年是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建局50周年。50年,水利建设成就辉煌,50年,斗转星移,所有辉煌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浪花一朵。在这里所能记述下的也仅仅是新中国治淮伟大成就的一瞥,愿亲历者重温往昔奋斗的历程,后来者继承传统奋发进取,开创水利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征程中,枣庄水利人会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用磅礴的坚韧创造出一流的业绩,用新的辉煌为新一轮治淮和建设“幸福新枣庄”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崔春梅)

高厚军(1968—),党委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枣庄枣庄市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枣庄学院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作品展
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