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溆浦县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09黄泽忠郭先好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溆浦县造林林业

黄泽忠, 郭先好

(溆浦县林业局, 湖南 溆浦 419300)

浅谈溆浦县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黄泽忠, 郭先好

(溆浦县林业局, 湖南 溆浦 419300)

退耕还林工程在溆浦县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退耕还林后续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工程管理、后续产业规划发展等。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县退耕还林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退耕还林; 后续工程; 发展现状; 对策; 溆浦县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惠民富民亲民的一次重要战略措施,该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1]。我县从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程总体推进顺利,退耕户增加了收入,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生态环境有了大幅度改善,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很多。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退耕还林工程在后续管理、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以期为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发展后续产业提供参考。

1 溆浦县自然地理概况

溆浦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东北部,雪峰山北麓,沅水中游,居东经110°15′—111°01′,北纬27°17′—28°19′之间。东接新化县、隆回县,南连洞口县、洪江市,西邻辰溪县、中方县,北与沅陵县、安化县毗连。南北长110km,东西宽72km,国土总面积344004hm2,人口91.3万人,林业用地面积235285hm2。溆浦县成土母岩以板页岩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降雨量1327.8mm,无霜期302d,非常适宜林业的发展。

2 溆浦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2.1 退耕还林工程完成情况

我县于2001年列入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2002年正式全面启动,13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32500hm2(其中坡耕地14067hm2,荒山造林17500hm2,封山育林933hm2)。工程覆盖43个乡镇,涉及农户13.64万户,人口42.3万人。

2.2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

2.2.1 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74个百分点,达到了62.04%,森林蓄积量得到了增加。水土流失大为减轻,洪涝灾害、恶劣气候明显减少,水源涵养能力增强[2-3]。据县水文站监测,年平均进入沅水的泥沙量由2002年以前的412万t减少到现在的127万t,减少69.2%。工程区内水土流失量下降近30%,地表径流系数减少20%左右,土壤侵蚀模数呈减少之势,林地土壤的保水保土能力提高。全县“广种薄收”、“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昔日的荒山秃岭开始被林木植被所覆盖,生物多样性逐步得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稳定得到了提高。

2.2.2 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全县退耕户的增收。一是从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全县累计兑现退耕还林钱粮补助42708.18万元,全县13.6万退耕还林农户、42.3万人、直接从中获得钱粮补助户平均3131元、人均1009元;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全县通过推广“林竹、林药、林果、林茶、林草”等造林模式, “东粮南药西桔北枣”特色林业布局逐步形成,实现了以林增收。退耕还林户户平均总收入由2001年的2034元上升2011年的4812元,增幅达136.6%;三是随着工程的逐步实施,农村从事副业、运输业、个体经商、劳务输出的人数大幅增加,2011年全县耕作人口比2001年减少6万多人,全县农民平均每年增加收入10个多亿。

2.2.3 社会效益 全县上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全民绿化、社会办林业的氛围逐步形成。同时,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释放了劳动生产力,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林区的和谐。

3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我县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退耕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后续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工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3.1.1 退耕区部分造林保存率低 一是有些地方没有按适地适树原则造林。如高海拔地段营造马尾松纯林,受高山极端气侯影响,造林苗木死亡率高;二是造林补植工作质量未到位;三是一些退耕户有返耕的破坏;四是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的破坏等对造林保存率影响大。

3.1.2 抚育管理不到位 由于部分退耕户劳力外出打工、资金缺乏以及质量监督不力等原因造成我县有些地方退耕还林工程只造不管或抚育质量管理不到位,使许多造林抚育工程质量较差,林木生长十分差。

3.1.3 病虫害破坏严重,防火形势严峻 有些地方造林树种单一,大面积纯林抗病虫害能力差,病虫害破坏严重。如我县水益乡坡耕地还林1500hm2,73%为马尾松纯林,松梢螟危害十分严重,2001年所造林至今只有2~4m高,林木生长势极差,已成低效林。同时,森林火灾已成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隐患。项目区域杂草灌木丛生,枯枝落叶多,新造的防火林带和防火沟(道)的防火效果不佳,每年火灾发生面积达近百公顷。

3.2 后续工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3.2.1 对后续产业发展不够重视 各级政府对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存在多重管理,缺乏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没有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总体规划。后续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停留在退耕户自产自销的项目基础之上,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难以形成一定的产业和规模[4]。目前我县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还没有出现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公司),可以说,我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整体效益不明显。

3.2.2 资金投入不足 后续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少,基本上是退耕还林户自身的少量资金投入,也没有太多优惠政策扶持和其它方面的资金投入,造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缓慢。

4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有必要切实采取措施,多措并举,使全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幅度提升,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5]的既定目标。

4.1 强化管护工作,确保工程效益

4.1.1 搞好补植补造 一是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建立行政和技术责任追究制,严格奖罚兑现,不断提高群众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调动广大农户对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从严把好造林质量关。对起苗、装车、运输、验收、栽植等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坚持谁调苗,谁负责。对每一补造小班按片落实专门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由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造林,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补造工程高质量完成。

4.1.2 加强中幼林抚育质量管理 建议将项目抚育工程纳入国家中幼林间伐抚育等计划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狠抓中幼林抚育质量管理,对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要及时抚育,对经济林要实行集约管理,快速增长森林的经济效益。

4.1.3 强化森林管护 要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落实森林防火硬措施[6]。防止森林火灾、病虫害发生和人畜对森林的破坏。

4.2 强化技能培训,拓展农村富余劳力的安置

为降低广大退耕还林户对耕地的依赖[5],一是通过当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规模发展,使农村富余劳力就地发展林业产业,劳动力得到安置,把退耕区的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和货币优势。二是实施定期技术培训等措施[7],提高农民的劳动价值,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劳动力到比较发达的地区从事劳动,来增加退耕户收入,使退耕户的生活质量稳中有升。

4.3 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林业支柱产业

要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原则[8],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提高附加值、成规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9]。

4.3.1 林药模式 在林下大力发展金银花、白术、百合、山药、党参、太子参、板蓝根等中草药[10]。既能促进林木生长,又能节省中幼林抚育资金增加退耕户的收入。

4.3.2 林禽模式 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下杂草资源、昆虫等养殖本地鹅、鸡等小家禽,既可以减少养殖成本和小家禽疫病的发生,生产无公害的优质鹅、鸡[11],也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另外禽粪排放到地上可以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

4.3.3 林菌模式 利用林下荫蔽、湿度较高的环境,将经过室内接种、发菌后的袋栽菇,置林下培养、出菇。目前,我县春和等菌企业生产的黑木耳、香菇、猴头等系列菌类市场前景非常好,供不应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3.4 林苗模式 利用林下半阴半阳的湿润环境,大力发展培育红豆杉等高价值的耐阴树苗。红豆杉是优良珍贵的用材和观赏树种,同时还具有特殊的药用和科研价值,极具市场前景[13]。

4.3.5 森林旅游模式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吸引物和场所,通过人们在森林中观赏自然风光景色、开展娱乐活动、享用林副产品等行为,达到旅游休闲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开展森林旅游活动,即发挥了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效益,同时又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4 落实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配套措施

(1) 协调解决好退耕户后续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每年定期举办各类科技知识培训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能快速解决量和质的问题。

(2) 进一步放开、放活政策。建议允许退耕户盘活资产,用产权明晰的林木林地资产,通过流转、抵押等多种方式融资,解决好退耕户发展后续产业的资金问题。同时,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14],因地制宜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大户开发”等多种后续产业发展体系的运作模式[15-16],解决后续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市场问题。

(3) 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十分低,还远远不能维持森林的日常保护开支,使广大退耕户对森林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按照“公平合理、各级分担、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建议由受益的水利、环保、建设、旅游、工业、国家等多个业主进行生态补偿和生态购买[17],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标准,促进广大农户对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1] 欧阳泽怡,欧阳硕龙,李艳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3):85-88.

[2] 樊华.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04(16):26-27.

[3] 黄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发展[J].国土绿化,2005(2):12-13.

[4] 郭亚武.陕西省宜君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京农业,2012(9):134-135.

[5] 刘延莉.浅谈宜君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2(5):140-141.

[6] 邓德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建议[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2):39-41.

[7] 王珠娜,张晓磊,黄广春,等.郑州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9,5(19):65-68.

[8] 张炳生.湘中丘陵区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的六种经营[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5):9-11.

[9] 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2):52-55.

[10] 孟庆洲,刑亚丽,高鹰灵,等.半干旱地区林地经济新模式初探[J].防护林科技,2010(1):115-117.

[11] 姜海英.国有林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方向[J].中国林业产业,2010(12):32-33.

[12] 付绍春,谭琦,谭著明.生态农林业的新宠儿-菌根食用菌[J].中国食用菌,2009,28(1):9-12.

[13] 朱婉萍,张静,王红岗,等.复方红豆杉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 2007(3): 173-174.

[14] 王西林,秦俊.陕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经济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28):82.

[15] 孟全省,谭鹏,靳爱仙.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4):181-185.

[16] 伍艳华,杨美寅. 中方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2):66-68.

[17] 王立群,王秋菊.我国生态购买的研究进度与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29-133.

(文字编校:龚玉子)

Discussion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thefollow-upprojectof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inXupuCounty

HUANG Zezhong,GUO Xianhao

(Forestry Bureau of Xupu County, Xupu 419300,China)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ject,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has been adjusted, farmers’ income has increased, farmers’ living standard has improved. We’ve got good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follow-up construction process, such a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ollow-up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f follow-up construc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It plays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follow-up project;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Xupu County

2013 — 05 — 15

F 326.2

A

1003 — 5710(2013)04 — 0092 — 03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3. 04. 024

猜你喜欢

溆浦县造林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湖南绿色石材矿山的先进典型——湖南溆浦县蜡烛型花岗岩矿调研报告
怀化溆浦县举办网上家长学校工作培训会
溆浦:首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
land produces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