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水利人的豪情——参加省水利厅西部水利工程调研有感

2013-04-09刘吉会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3年1期
关键词:扎龙尼尔龙江

□ 刘吉会

2012年8月29至31日,笔者有幸作为特邀人员参加了省水利厅集体调研“黑龙江西部部分水利工程和设施农业建设与发展”活动。3天时间调研了安达“节水增粮行动”进展、扎龙湿地补水工程、甘南兴十四村节水灌溉及新农村建设、查哈阳灌区、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及拜泉通双小流域治理等项目。一路走来我省水利建设的大发展让我们感慨,战斗在水利战线第一线的基层水利工作者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让所有人为之感动。这里对部分调研活动的一些点滴感受呈现出来与大家分享。

在风雨中

8月29日,台风布拉万来袭,哈尔滨遭遇50年来最强暴风雨。此次调研活动能否成行?望着窗外疾风暴雨,笔者既期待又焦急失望。打通此次活动负责人的电话询问,回答很干脆:“活动照常”,笔者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车上参加活动的各部门同志都已到达,没有一个迟到的,很多人都已全身湿透,大家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真让我敬佩。真有点高尔基的诗《海燕》所讴歌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那无所畏惧气魄。看得出大家对此次活动的珍惜与重视。

很是奇怪,车驶出哈尔滨市“布拉万”并没有跟我们“随行”,狂风暴雨被我们抛在身后。行程一个多小时,来到此次调研第一站安达市。

安达市水务局安局长冒着沥沥小雨,滔滔不绝地向大家介绍安达水利建设基本情况,特别是重点介绍了国家节水增粮重点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情况。

在升平镇项目区信息中心,通过多媒体了解到该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建设累计纵深500里,面积75万亩,涉及全市14个乡镇112个村,计划打造集成式节水灌溉园区。项目将于2015年完成,建成后全市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将达到100万亩。每年可节水5 000万立方米,节电858万千瓦时,增粮3.7亿斤,增加收入3.1亿元。从安局长兴奋与激动的表述中,溢满着骄傲与自豪,看得出他对节水增粮计划的实施充满了信心和憧憬。沿着安局长的指引,放眼望去,远处农田里一台台大型喷灌设备巍然矗立,一簇簇金黄的万寿菊迎风起舞,一片片饱穗的玉米喜待收获,煞是壮观。

在扎龙湿地

提起扎龙,人们脑海中就会马上浮现一望无际的芦苇和那翩翩起舞的美丽的丹顶鹤。扎龙是亚洲最大湿地也因有丹顶鹤而闻名,丹顶鹤栖息需有特定的环境,水是最为重要的保障。曾因多种原因使扎龙缺水已持续多年,湿地生态环境恶化。2001至2011年中部引嫩水利工程承担了补水任务,累计补水17.89亿立方米,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同时取得了无法估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利工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改变,扎龙已栖息了丹顶鹤400多只。水是生命之源在扎龙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看到丹顶鹤在湿地时而漫步、时而嬉戏、时而腾飞,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欢快,因为在每个人心中都荡漾着龙江水利人对湿地贡献的自豪与骄傲。

在查哈阳灌区

“欢迎大家来到查哈阳农场参观指导。查哈阳始建于1948年,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农场水资源丰富,属东北四大自流灌区之一,水产养殖、水稻种植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灌区现有排灌渠道7 476条,总长500多公里,现水稻面积已发展到67万亩,2006至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产粮先进单位之一……”。

刚进入查哈阳农场地界,乘坐的大客车里响起了女广播员介绍查哈阳的声音。大家纳闷了好一阵,心里揣磨这声音出自何处。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前来迎接我们的农场领导的车与我们的车进行了一次现场广播连频直播。释然之后,大家感到农场接待工作的细致周到与新颖。

车仿佛如船般在一片片金黄无际的稻浪间行进,心中泛起对大粮仓的惊诧与感叹,今儿又将是一个好年景!

未到查哈阳之前只是常听说这里河网交织、稻花飘香,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首家中国绿色食品大米生产基地,拥有东北十大杰出品牌,且风景如画有塞北江南等美誉。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从广播里和农场领导详细的介绍,以及我们看到的满眼的机械化作业场景,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查哈阳,真正感受到大水利作用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有机契合。由此得出,农场确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水稻面积扩大到70万亩,实现年产15亿斤商品粮的奋斗目标定将实现。

在尼尔基水利枢纽

参观调研的又一站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在我们眼前呈现。在嫩江上最大水利工程——1 807.31米长的大坝上放眼望去,滔滔嫩江水如一匹野马从巍巍兴安岭奔腾而来,到此驯服地停歇下来。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有关领导向我们介绍,作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也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该枢纽工程总投资76.59亿元,是以防洪、城镇生活和工农业供水为主,结合发电,兼顾改善下游航运和水环境,并为松辽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的大型控制性工程。工程2001年6月1日开工,主体工程2005年末完成,2006年7月16日首台机组发电。

追溯工程建设史,尼尔基——萦绕在龙江几代水利人多年的夙愿,黑龙江水利工作者从规划设计、现场勘探,直到开工建设,可谓历尽千辛万苦。

在北部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现场

惜别尼尔基,大家恋恋不舍奔赴下一个调研点。作为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在我省的重点水利项目,同时也是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中的重点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解决松嫩平原水资源短缺状况,陆续修建了北引、中引、南引及八一运河等饮水工程体系,每年为大庆供水7亿立方米,灌溉水田30万亩,为扎龙湿地补水维持湿地生态的多样性。引嫩工程运行以来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随着嫩江上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的建成,为引嫩工程引水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北引骨干扩建工程即将建成,它将实现年引水量29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到452万亩。据介绍自2008年9月26日完工,2010年11月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引嫩扩建工程完成工程投资7.4亿元,完成工程量900万立方米。

三年,一千多个日夜,工程建设者顶风冒雨斗酷暑,挥洒青春展风采,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是他们心中的目标。夕阳西下,工地上我们的建设者那健硕的身躯被晚霞映衬的格外高大。当我们离开工地远去,耳边始终回响着搅拌机的轰鸣声,那声音是那么动听,且久久萦绕着。

在拜泉通双小流域治理现场

拜泉原名八拜,以城西八拜泉而得名。拜泉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拜泉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经过30年的不断努力,全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获得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等荣誉。听介绍,拜泉曾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县之一,也是多年来坚持水土保持建设县之一。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25.8万亩,占幅员面积97.4%。2.7万条侵蚀沟,侵占耕地8万亩,全年跑水1亿立方米。多年来该县水务部门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原则致力于水土流失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9万亩。运用“十子登科法”、布设“三套防线”、建设“三大水库”,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

行走在山坡上,映入眼帘的石碑书写:绘山水画、写田园书、奏松涛曲、唱兴牧歌、办资源场、创优质牌、销国内外、发绿色财。放眼望去,远处满眼绿色,沟沟坎坎郁郁葱葱,好一派“山顶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种笤条扎带子,退耕种草铺毯子,沟里养鱼修池子,坝内蓄水养鸭子,坝外开发种稻子,瓮地栽树结果子,农田林网织格子,立体开发办厂子,综合经营抓票子”的生态农业建设大发展十子登科景象。拜泉通双小流域治理令人惊叹,水利人功不可没。

2012年初,陆兵厅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2011年是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对繁重紧迫的改革发展任务,各级水利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治水兴水的决策部署,以服务“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为己任,以建设“大水利”为统领,以实现“以水兴业,以水丽城,以水惠民”为目标,自加压力,克难奋进,水利的发展势头强劲、地位全面跃升、作用不可替代,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我省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水利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特殊贡献。

陆厅长所讲突出贡献,正是全省水利工作者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切实履行“水利工作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科学治水、依法管水,不断加强水利建设,不断夯实农田水利基础,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节约保护,不断深化水利改革,着力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工作方针所取得的,更是“治水兴水 利国利民”的具体体现,这是对龙江水利人的最高褒奖。

此次调研行程近两千公里,对西部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设施农业建设及正在发挥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大水利建设对龙江的贡献,一路亲眼所见,更是亲身体验。由此,更加理解了水利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重要意义。那一座座巍然矗立的水利工程,那一幅幅丰收的景象,都浸透着龙江水利人的汗水,洋溢着龙江水利人的豪情,作为一名龙江水利人光荣感和使命感无时无刻不在心底泛起。

猜你喜欢

扎龙尼尔龙江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带春回扎龙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鹤之灵
初秋游扎龙湿地有感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图读龙江经济
七绝·游扎龙湿地(外一首)
尼尔丝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