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正丁烷法顺酐驶入快行道

2013-04-0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顺酐丁烷烷基化

近期,因国内纯苯价格高涨,传统苯氧化法顺酐成本压力不断加大,盈利受到较大影响。相比之下,原本市场占比较小的正丁烷法顺酐成本优势逐渐凸显,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称,随着2013 年在建正丁烷法顺酐装置的投产,正丁烷法顺酐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国外顺酐生产装置以正丁烷氧化法为主,国内则以苯氧化法为主。我国顺酐2012 年产量达到约800 kt,比2000 年增长了5 倍。但是,国内纯苯供应不足,长期依赖进口,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导致苯氧化法顺酐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随着相关技术实现国产化,特别是西气东输天然气增多,民用液化气作为燃料大幅下降,大部分向化工领域延伸加工,而正丁烷下游尚无开发,正丁烷氧化法顺酐发展不断加快。据悉,液化气资源丰富的山东地区2013 年底将有4 套正丁烷氧化法顺酐装置陆续投产,生产能力约为300 kt/a,到2014 年底新增产能近400 kt/a。

正丁烷氧化法顺酐发展加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优势明显。据测算,正丁烷法生产1 t 顺酐消耗正丁烷约1.1 t,原料成本为7 500 元/ t(不含税)。苯氧化法生产1 t 顺酐消耗苯约为1.2 t,原料成本约为9 200 元/ t(不含税),两种路线原料成本相差近1 700 元/t。苯氧化法顺酐加工费用约1 000 元/t,正丁烷法顺酐加工费用约1 600 元/t,再计入燃料消耗等费用,苯氧化法顺酐总成本超过12 000 元/t,而正丁烷法顺酐总成本在9 400 元/t,两者价差达到3 000 元/t,正丁烷法顺酐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从两种原料的后市走势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液化气供应充足,液化气深加工从利用烯烃成分转移到烷烃成分,下游副产品正是高纯度正丁烷。因此,利用正丁烷建设配套顺酐装置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正丁烷价格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出现大幅上涨。相比之下,纯苯很大部分来自于炼油的乙烯裂解等装置,当前国际乙烯裂解原料轻质化趋势加重,纯苯供应量势必将减少,价格将继续走高,加氢苯价格也会跟随纯苯不断上行,原料苯的价格总体上将长期处于高位。因此,正丁烷法顺酐和苯氧化法顺酐也将长期保持大价差走势。

正丁烷法顺酐备受市场青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生产方法比苯氧化法更具有环保优势。苯是严重致癌物,属严格控制排放的有害物质。而正丁烷的危害性较低,尾气、洗涤水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正丁烷法顺酐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此外,正丁烷法顺酐只是液化气深加工产品链条之一,可与烷基化、丁二烯、甲乙酮、醋酸仲丁酯等形成产业链,液化气中的各个组分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其平衡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苯氧化法顺酐难以比拟。

据了解,已建或在建的烷基化装置大都集中的山东,其中齐发化工、科德化工都拥有烷基化装置,待顺酐装置正常运行后,烷基化所生产的正丁烷将全部自用,而齐翔腾达化工前期投建的丁二烯装置可副产500 t/d 清洁气,为利用清洁气中丰富的丁烷资源,该公司也新建了以正丁烷为原料的顺酐装置。山东壹诺化工有限公司则利用原有的100 kt/a 醋酸仲丁酯装置剩余液化气生产顺酐。

猜你喜欢

顺酐丁烷烷基化
万华顺酐装置选用科莱恩催化剂
熔化装置及顺酐粉料回收设备
在线处理脱丁烷塔压差高
KBR固体酸烷基化技术(K-SAAT)
KBR公司K-SAAT固体酸烷基化技术首次授让
7-O-羧烷基化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新型3-氨基氮杂环丁烷衍生物的合成
正丁烷法顺酐装置中富马酸分离机影响因素分析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1-叔丁基氧羰基-2'-氧-螺-[氮杂环丁烷-3,3'-二氢吲哚]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