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再思考

2013-09-07张正刚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海洋石油

张正刚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和市场部,北京 100010)

1960年,广东省燃料化学工业局海南勘探大队在崖县莺歌海盐场水道口浅海打出的中国海域第一口见油井,到1967年6月14日,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1号正式投入使用,拉开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蓬勃发展的序幕。从走出去看到引进来用、从跟别人学到走出去干,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迅速。

1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化之路

1.1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对外合作

1982年2月15日在原石油部外事局及海洋石油勘探局和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等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了中国工业企业的第一个特区,开启了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对外合作之路。

1982年2月16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正式开始了第一轮大规模中国近海国际招标,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27个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8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对外合作区块面积达3.9×104km2,风险勘探投资额高达10.3亿美元,掀起了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热潮。至1992年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中国近海国际招标,2002年开始了第一轮中国南海深水国际招标。2013年7月16日,随着中国海油与英国石油公司在北京成功签署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54/11深水合作区块石油合同,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已先后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78家国际石油公司累计签订了200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累计引进外资337亿元人民币,在渤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东海的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过4 Gt[1]。

1.2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1994年5月对美国阿科公司在印尼马六甲区块32.58%权益的竞购成功,开启了中国海油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从2003年3月以6.9亿美元对英国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里海北部项目8.33%权益的收购,到2004年5月对英国天然气集团(BG)在印度尼西亚Muturi产品分成合同20.77%权益的取得;从2005年4月以1.5亿加元对加拿大MEG能源公司16.69%权益的收购,到2006年4月对尼日利亚第130号海上石油勘探许可证45%权益的取得;从2010年3月以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Brides公司50%股权,到2013年2月完成以151亿美元对加拿大NEXEN公司的收购。中国海油在亚非拉和北美等全球主要油气富集区已形成了271亿美元的海外资产,海外油气年产量超过15 Mt,海外总投资、勘探面积、权益可采储量、权益产量等指标逐年增长,油气资源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同时,中国海上油田服务公司在国际化的征途中也是异军突起、不甘示弱。从2001年12月由7家专业服务公司重组成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到2002年11月中海油服在香港H股的成功上市;从2007年9月中海油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的成功上市,到2008年9月以25亿美元对挪威Awilco公司的收购,服务足迹遍布东南亚、澳大利亚、中东、美洲、北非、远东和北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逐年增长,超过总收入的30%。

20年的海外发展培育了中国海油的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了中国海油的跨越式发展。

2 新形势下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改进SWOT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石油战略资源的利益纷争日益加剧、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尖锐。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政权更迭、安全形势恶化,全球金融危机余震不断、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西方国家对中国威胁论的恶意炒作使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资本运作屡屡受挫,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全球海洋石油行业的作业安全再次敲响警钟,对海洋石油企业加强作业安全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为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对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国际政治的日益复杂化和全球石油地区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多变,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面临着更加艰巨复杂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内在优势、克服自身劣势、利用现有机会、化解潜在威胁是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应思考的课题。

传统的SWOT分析方法是把优势(Strength)、劣势(Weak)和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两两组合成四个矩阵元素进行分析,即优势与机会组合的增长型战略(SO)、优势与威胁组合的多元化战略(ST)、劣势与机会组合的追随型战略(WO)和劣势与威胁组合的紧缩型战略(WT)。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十分复杂,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交织在一起。通过对传统的SWOT矩阵分析进行改进,增加了优势、劣势与机会组合(SWO),优势、劣势与威胁组合(SWT),优势、机会与威胁组合(SOT),劣势、机会与威胁组合(WOT)和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组合(SWOT),进行更为全面的综合分析。

2.1 优势分析

(1)有充足的资金实力作保障

受益于经营稳步增长及完成对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收购,截止到2013年9月底,中国海油的总资产突破万亿,总资产的扩容不仅使企业的经营规模得到扩大、效益得到提升,更提高了中国海油在海外的影响力。营业收入逐年提高,从2008年的1 94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 2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利润总额从2008年的67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 052亿元;资本投资从2008年的87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 027亿元;海外资产比重从2008年的24.8%提高到2012年的25.7%。有充足的资金实力作为保障,使得海外资产比重的增加、海外业务规模的扩大、经营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具有坚强的后盾支持。

(2)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科研和管理队伍

通过内部挖潜、外部招聘、联合培养等方式逐步培养出了一批技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并逐步建立起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大力推进千人计划的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明确了海外引才的原则、范围和标准,引才流程和审批权限,引进人才后的事业平台和后勤保障,以及引进人才的薪酬福利等措施,为成功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制度保障。2008—2012年的5年间,针对海洋工程领域、深水领域、新能源领域和钻完井领域等引进层次高、能力强和有一定科研成果的海外人才291人,引进千人计划专家7人。科研人员的持续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有效引进为中国海洋石油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3)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运营经验

截至2012年底,中国海油在海外17个国家拥有23个项目,在产和开发项目涉及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加拿大、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美国、伊拉克、澳大利亚和乌干达等国家;海外勘探项目涉及缅甸、柬埔寨、赤道几内亚、刚果(布)、阿尔及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加蓬、卡塔尔和墨西哥湾等国家和地区。通过30年的对外合作和20年的海外运作,在逐步提升海外项目运作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化运营经验,在海外投资决策、组织机构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合同商务模式、海外项目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为今后的国际化经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产业链完整,服务链齐全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业务重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目前已建设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服务链齐全、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能源集团,业务涵盖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非常规天然气、炼油化工、天然气发电、海上油田技术服务、工程服务、新能源及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业务。海上油田服务链齐全,具备含盖海上勘探、开发、生产全业务链的服务能力,具备建设和发展一体化整装、总承包服务的条件和基础,与国际一流石油公司的差距不断缩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2 劣势分析

(1)国际化人才不足制约国际化经营的发展

中国海油对国际化人才具有以下的判定标准:要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熟悉海洋石油国际惯例和标准;具有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及较强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独自解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语言沟通和文字能力;在所从事的专业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具备国际行业认可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认同中国海油的核心价值观,能够自觉维护中国海油的整体利益。海外公司的并购、石油区块权益的取得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如何有效的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石油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速度已明显滞后于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速度,国际化人才的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

(2)跨文化管理能力欠缺

跨文化管理是对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冲突的管理,文化冲突来源于价值观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种族优越感和语言沟通障碍等方面[2]。随着国际化经营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对国外企业进行整体并购之后,能否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往往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跨文化管理能力相对欠缺,跨文化管理仍存在盲区。在东道国实施本土化经营的意识依然不足,缺乏对东道国文化差异的识别和认同,偏重于政府公关,而轻视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建设与其发展规模还不相匹配,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3)大型装备的老龄化问题突出,高端装备缺乏,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拥有高端装备、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海洋石油油田服务企业开拓海外业务的两大利器。虽然目前在浅水、常规和部分中、高端装备及技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突破,但是海上钻井、物探、船舶等大型装备的老龄化问题突出,船龄在30年以上的大型装备超过50%。高端装备缺乏,特别是高端深水装备和技术缺乏,目前具备3 000 m水深作业能力的深水钻井平台仅有2013年初投产的海洋石油981一条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物探船也仅有一条2011年5月投产的十二缆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同时,限于技术研发的基础设施和现场试验环节相对薄弱、技术研发到产品应用周期较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以上因素都制约了中国海洋石油油田服务企业国际化经营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4)国际化经营管理机制尚未成熟

目前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机制,没有完全按照国际市场的原则和属地国家的特点进行灵活经营。国内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在国外的经营管理中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在参与海外项目投标过程中,作业者往往要求承包商先把设备动员至项目所在国后再进行合同的谈判及签订,而局限于财务指标和经济评价体系的制约国内的管理思维则多是如果不签署作业合同设备就很难被审批动员出国。同时,盲目进入、急于求成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国际经营环境还缺少足够的了解和把握,海外经营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境内主体企业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海外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海外经营风险管理及防范意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并限制了企业在海外的经营和发展。

2.3 机会分析

(1)世界经济持续缓慢复苏,全球石油供需双增长,国际油价高位震荡

据《BP 2030世界能源展望》预测,至2030年全球GDP平均增速将维持在3.7%,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在未来20年,全球石油供需关系将呈现宽松态势,全球石油供需将保持同步增长,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运行[3]。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全球石油供需双增长预期及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预期的带动下,国际石油公司为了追求自身价值的增长和油气储备的增加,纷纷扩大海上勘探开发投资规模和对外油气合作的力度,以上因素为中国海洋石油企业走出去谋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2)国内油气需求量持续攀升

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工业化,能源消费趋于稳定,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费阶段。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对石油的需求量逐年攀升。随着国内陆地及浅海石油的开采逐步趋于饱和,且对于深海油气的开采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2012年已达到了57%,2013年预计将超过60%;中国的石油消费总量预计从2011年的450 Mt增长到2030年的850 Mt,年均增长率达到4.4%。国内油气需求量的持续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增加为中国海洋石油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发展空间。对于中国海洋石油企业来说,拓展国际业务、发展国际化经营,不仅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3)国家持续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走出去战略已扩展至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体系及管理制度,支持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在企业税收、信用保险、应急处置、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加大了与中国对外投资目的地之间税收协定的谈判和执行力度,截至2011年已对外签署了96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安排,其中93个协定和安排已生效。同时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在境外利用混合贷款、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以及采用境内外发行股票、债券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2.4 威胁分析

(1)全球投资保护主义升温,部分国家对外资项目的要求和审核日趋严格

由于油气资源的特殊战略地位和高投入、高利润、高污染、高风险等特点使得海外石油投资的障碍与风险大大提升。从中石油竞标俄罗斯尤甘斯克公司的失利和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的一波三折及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铩羽等都可以看出,左右世界石油资本市场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单纯的市场,而是政治,其中旨在扼制中国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不应小觑,部分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家对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提高戒备防线。

(2)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风险加剧

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在发展初期就立足于国际进行发展,出于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等有利因素,已占据了大部分地区政局稳定、油气储量高、开采难度低的优质海外油气资产,而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能够分得一杯羹的海外项目多处于政局稳定性相对较差的国家和地区,且项目的开发及合作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国际石油战略资源利益纷争的加剧及国际政治的日趋复杂化,使得全球石油富集地区的安全形式每况愈下(如中东、北非地区等),政局动荡、政权更迭、战争、武装冲突、恐怖袭击、绑架、社会动乱、民族宗教冲突、治安犯罪等均使海外项目运营的安全风险加剧[3]。

(3)海洋环境污染风险严重

在海上油气勘探、开采及运输的过程中对海洋环境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污染风险,而海洋特别是深海的生态系统是极其脆弱的,随着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世界各地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所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声讨之声日隆,罚单更是越开越大。美国210 kt级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号”的泄露、俄罗斯“纳霍德卡号”油轮的倾覆、墨西哥湾BP海上钻井平台的沉没等灾难事故不仅招致了数百亿美元的罚单,更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数十年难以愈合的创伤。因此,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问题绝不可忽视,可谓再关注也不过分,海洋环境污染猛于虎也。

3 新形势下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点思考

基于对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自身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的机会、威胁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影响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运用改进的SWOT分析方法,形成9种战略组合和14项战略措施(见表1),理清关系、找出共性,针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正视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现状及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以下4点思考。

表1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改进SWOT分析

(1)国际化人才及跨文化管理是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短板所在

购买海外石油区块、并购海外石油公司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实现,而难点在于如何对海外资产进行有效的运作和管理、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的人才来进行国际化经营。随着海外资产阶梯式的快速增长,国际化人才不足及跨文化管理能力欠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效率和质量的一大障碍。然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企业跨文化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国际化经营管理中依然能够看到照抄照搬国内管理方式的影子,作为国际化人才和跨文化管理基础的国际语言尚没有完全过关,更不用说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敏感性和灵活性的理解和实践。分析来看,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能力不足,而在于还没有完全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意识和主动融入。

(2)提高海外运营风险防范意识,着力保障人员和资产安全

随着国际政治的日益复杂化,对石油战略资源的利益纷争持续不断,石油富集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形式不容乐观。在选择海外项目时一定要充分评估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等,绝不能饥不择食、盲目进入、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对于尚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和地区要充分评估、审慎进入,对于合同条款要仔细推敲、认真对待,适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同时要充分的利用好为项目开具银行保函(如履约保函、付款保函等)、投保国家政策信用保险(如中国信保)等手段和措施,为款项的支付、人员及设备资产安全提供保障、降低损失,预防重蹈利比亚战争损失的覆辙。

(3)高度关注海上作业安全问题

“高风险”是海洋石油的特点之一,除了人员及设备的安全风险之外,海洋环境污染亦是主要的风险之一,不仅能给企业造成巨额损失,更给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打击。相比国际一流海洋石油公司,我们的差距不仅在资产规模、装备数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在QHSE体系标准和作业安全管理上亦存在相当差距,依然存在牺牲安全降成本、忽视安全保效益的现象。海上石油开采的风险远高于陆地石油开采,对于海上作业安全一定要做到零容忍,高标准、严要求,隐患排查全覆盖,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对安全管理再关注也不过分。

(4)着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预防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高技术”是海洋石油的另一特点,海上油田的勘探开发技术要远高于陆地油田。虽然在海上油田的常规技术和部分中高端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的技术研发还主要以技术跟随为主,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我们走向海外的杀手锏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随着海外业务的逐步拓展,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也在逐步增加,因此在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的同时,在海外业务运营中务必要提高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防范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参与海外项目的投标及运营过程中预防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

[1]杨华.坚持以合作促发展壮大中国海洋石油工业[J].中国石油企业,2013(8):16-17.

[2]赵云龙.基于冲突-适应-合作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跨文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王峰.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J].中国矿业,2012(21):189-192.

猜你喜欢

国际化海洋石油
聚焦港口国际化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爱的海洋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