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的优势与应用

2013-04-09高晓玲

河北中医 2013年6期
关键词:情志护理患者

高晓玲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护理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中医护理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源远流长,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等不同阶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先进护理理念。随着现代疾病谱的改变,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推广中医护理理论,普及中医操作技能,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和全方位的服务。兹将中医护理的优势与应用介绍如下。

1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

1.1 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理论的同一性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代谢上相互联系,在形态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协调一致,在病理变化上互为影响。人与自然界是统一整体,人与社会是统一整体,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整体[1]。在进行护理时,不仅要注意分析和考虑自身整体情况,还要注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变化。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能为当前倡导的整体护理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现代医学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同一性,但中医的整体观念更全面。

1.2 辨证的哲学思想 中医积淀了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之间的升降都体现着对立统

一规律,热极生寒、寒极生热体现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中医辨证思维起源于《内经》,奠定于《伤寒杂病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独特的模式。看待事物、现象、过程不仅一分为二,还常常一分为三。辨证施护成为指导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辨证地看待病与证之间的关系,一种病可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又可以出现相同的证,故临床护理中常采取“扶正祛邪”、“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标本缓急”、“正护反护”、“三因制宜”等不同的护理方法[2]。

1.3 心理情志护理思想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把怒、喜、思、忧、恐称为“五志”,中医情志学说由来已久,常用的情志疗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现在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言语开导、移精变气、心理调解、暗示疗法是现代心理学常用方法,阴阳喜怒、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积精全神、五志相胜等疗法则为中医护理所特有[3]。现代社会竞争剧烈,各种矛盾交织爆发,广泛应用中医情志疗法,加强心理疏导,解决身心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4 重在预防养生保健 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的“四气五味”性能与药物一样具有治疗作用,积累了丰富的食疗养生知识,形成各式各样的养生食疗食谱,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的作用,达到增强体质、消除疾患的目的[4]。

2 中医护理操作的实践优势

中医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来源于民间,融合于医疗之中,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的特点。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对人体损伤小,并深受患者欢迎。中医护理操作简便,费用低廉。

2.1 中医护理操作适应范围广 在长期实践中形成针刺、艾灸、推拿、拔火罐、热敷、熏洗、热熨、贴药、坐药、吹药、刮痧、敷脐、穴位注射等许多疗法,它们取材容易,操作简便,适应范围广。如耳穴贴压可治疗失眠,刮痧能使高热患者降温,五倍子粉外敷肚脐可缓解自汗、盗汗,艾灸或隔姜灸中脘可减轻寒性胃痛,中药熏洗可减轻关节痛,推拿按摩可治疗小儿疮证,中药灌肠可治疗尿毒症、慢性结肠炎,按摩、指压穴位、针灸可缓解恶心、呕吐、尿潴留等[5]。

2.2 急救效果可靠 中医护理不仅长于调理和健康教育,在急救过程中也有独到之处。如心源性休克或晕倒或跌打昏迷,可刺激人中穴急救;如中风,可针刺十指尖、耳垂、大椎穴部位放血;如哮喘急性发作,可按压耳穴或天突穴治疗;如心绞痛,可用1元硬币1枚,将硬币边缘横放于至阳穴上,适当用力按压3 min以上,也可用手指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让其有明显疼痛感,一压一放交替进行,持续3~5 min,可使心绞痛得以缓解。

3 中医护理应用

3.1 坚持中西医结合道路 中西医结合是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继续发展整体护理的导向,将中医学的整体观与现代护理学的整体观相结合,强调辨证施护,有计划地突出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程序化;重视验证更多、更有价值的传统护理方法,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使中医护理技术更科学、安全、有效,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技术在缩短疗程或缓解现代医学治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最终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护理模式。

3.2 向社区和基层延伸 中医护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及整体性、客观性、实用性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正逐步从医院护理向社区护理乃至家庭护理方向普及[6]。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7]。

3.3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饮食起居、养生保健、四时气候适应以及情志调理、自我按摩等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内容[8]。通过给患者讲解不治已病治未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应四时的具体办法可体现护理工作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患者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进而为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

[1] 李平,牟善芳,刘淑娟,等.中医护理模式内涵及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1,26(6):87-89.

[2] 刘庆元.中医护理现状与前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83.

[3] 吴红玲.中医情志疗法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63-1864.

[4] 李璐彤,毋琪渝,王艳杰,等.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8):6020-6023.

[5] 王义波.中医护理的实施与发展思考[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3):104,封3.

[6] 林丽,杨树升.中医护理的发展及几点思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9):82-84.

[7] 冯孟哲,钱彦方.浅析中医护理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2):102-103.

[8] 韩丽沙.对中医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6-19.

猜你喜欢

情志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