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研究与探索*
2013-04-09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张江华温进坤石家庄050017
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张江华 温进坤 (石家庄050017)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中医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级中医药人才的需求,目前面临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来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合理,既懂中医,又通西医的现代化、高层次的中医药科研人才。我校是一所集现代医学、中医、药学等学科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科大学,这使得七年制学生可以具备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利于提高七年制的总体教育水平,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理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对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2002年起,本所承担了我校七年制本硕连读中西医结合和临床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所精心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教师进行讲解,并且从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应用等各方面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大胆实践与探索,以优化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发展,建立一套符合七年制专业学生的优秀教学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是中医认识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和进行诊断、防治疾病的基本理论。它是指导中医各学科 (包括中药、针灸以及临床各科等)的理论基础。要学习中医,必须首先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然而,经过笔者近十几年的中医学教育经验显示,对于当今社会的学生而言,传统古老的中医哲学思想仍显得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此,如何优化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深入教育改革就成了当务之急。
1 穿插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
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注意教学内容的安排,经常介绍本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动向。邀请本学科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就中医药领域的研究展望、思路方法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定位、藏象理论的传承与现代研究等做精彩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不但能领略一代中医教学名家的风采,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对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和定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中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
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授课不准备课件,只有教案和板书。但单一的授课方式往往比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下降,以致影响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多媒体教学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信息处理的数字性、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性、信息表现的交互性等特点,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多媒体课件中往往会配上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不但生动活泼、浅显易懂,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效率。因此,笔者现在在七年制中医教学中紧扣教学大纲,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合理安排课件内容,全程采用课件讲授。
3 创新教学模式,开展PBL教学法
七年制学生起点高,理解和记忆能力强,单纯照本宣科书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开展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简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其特点为: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目标”的五段教育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1],从而弥补了《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模式的不足,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2]
运用PBL的核心是精心设计针对课程的问题,问题设计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3]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慎重讨论问题的提出,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选择分布于不同章节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提出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或者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正常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方面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按照教学要求将大纲范围内的内容讲述清楚,圆满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还能重点难点突出,理解透彻,印象深刻。对于七年制的学生来说,既保证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更好的融会贯通,教学相长。而且还使学生能够心怀求知求学的渴望,深知自己的学习需要,善于选择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4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医基础理论》中融汇着大量的医学哲学基础,思辩性较强,比较抽象,单纯讲解理论或单纯讨论式学习都未必能理解其精髓,因此关键还是要转变学生的思维学习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除了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外,还要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将专业名词与通俗用语相结合,做到浅显易懂,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要注意诱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成为主动学习者。
七年制学生因为在大学1~2年级在合作院校学习现代生物和西医基础理论知识,有较扎实的西医基础。我们要求学生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多角度多方位地领会知识,将所学到的中医学知识与各自的专业密切联系,积极撰写课程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术见解。同时也可以就某一个专题或要点展开专题讨论,利用课余时间检查、查阅资料,写出一篇小论文,这样不但拓宽学生的视野,还提高学生的自学、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的能力。
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为了能在国际上更好地推广传统中医文化,全国各大中医药大学陆续开展了中医双语教学,我校各医学类专业也均已开设双语教学,为我们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借鉴。
笔者认为,七年制学生的素质较高,英语水平大多数达到四级和六级水平,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可尝试开展此教学方法。不但可提高学生的中医英语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就同时要求我们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英语水平,英语表达的不准确或模糊难懂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求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能顺利阅读和翻译英文文献,以便能圆满完成双语教学任务。
教学实践显示,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有效提高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学效果良好。
[1]张宁.浅谈PBL教学法在中医高等教育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国医论坛,2008,23(5):45-46
[2]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3]李慧.《中医基础理论》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报,2010,34(3):451-452
[4]宋琳,谢宁,刘华生.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83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