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体脂肪率与体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2013-04-08赵永江苗海荣
赵永江,苗海荣
(1.河北省乐亭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监管科,河北唐山063600;
2.河北省乐亭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河北唐山063600)
·临床研究·
糖尿病患者体脂肪率与体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赵永江1,苗海荣2
(1.河北省乐亭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监管科,河北唐山063600;
2.河北省乐亭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河北唐山063600)
糖尿病,2型;体脂肪率;体重增长
我国糖尿病人群已达9 420万,居世界首位[1]。超重与肥胖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肥胖增加了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和某些恶性肿瘤的危险性[3-5]。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但是,它在评价糖尿病患者方面存在不足。体脂肪率(body fat ratio,BF%)是指人体脂肪质量与体质量的百分比,与BMI结合使用,除了可以评估人体的胖瘦程度外,还可以筛查出一些隐性肥胖人群[6]。本研究结合BMI与BF%综合评定糖尿病患者的超重与肥胖问题,并对BMI与BF%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为糖尿病患者的全面营养状况评估提供依据,并对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宣教工作给予提示和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14日来河北省乐亭县妇幼保健院参加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年龄33~80岁,平均62.34岁,所有患者均经糖耐量试验证实为糖尿病患者,病史均在1年以上,有或无药物(胰岛素)控制。
1.2 测量方法:应用RGZ-120体质量秤测出身高与体质量,计算BMI值,评定标准选用2001年中国肥胖工作组建议的超重与肥胖诊断分割点,BMI<18.5为体质量过轻,18.5~23.9为体质量正常,24.0~27.9为体质量超重,≥28为肥胖[7]。根据生物电阻抗原理测量患者BF%,应用欧姆龙HBF-306身体脂肪测量仪直接测量读数,仪器评定标准,男性正常范围<25%,女性正常范围<30%。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采用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BMI和BF%异常:100例糖尿病患者中,依照BMI判断不存在偏瘦者,体质量正常者33例(33.0%),超重者51例(51.0%),肥胖者16例(16.0%)。根据BF%判断,不存在体脂比低者,体脂正常者22例(22.0%),体脂超标者78例(78.0%),其中男性体脂超标者35.0%,女性体脂超标者43.0%。
2.2 BMI与BF%相关性:BMI与BF%的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呈正相关趋势(rs=0.263,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超重与肥胖问题者占67.0%,BF%异常者占78.0%,说明在糖尿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这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为突出。但是,以BF%评定标准评定的体内脂肪过高者78例,多于以BMI标准判定的超重和肥胖的67例,说明在糖尿病人群当中,存在一部分BMI正常但体脂含量过高者,即所谓的隐性肥胖患者。所以,建议在评定糖尿病患者肥胖问题时,应将BMI与BF%结合使用[6]。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参加糖尿病宣教和义诊的患者,年龄多集中在60岁,老年人居多,而且多数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选择偏倚。用微型营养量表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选,筛选总分均在12分以上,不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并发症,这与门诊患者的选择有关系。
综上所述,BF%与BMI存在正相关趋势,用BF%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肥胖问题可以弥补BMI的不足,发现一些隐性肥胖患者。二者结合可以很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肥胖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超重和肥胖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建议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摄入,维持理想的体质量,以减少血糖控制不平稳所引发的并发症。本研究结果给予临床糖尿病营养宣教工作一定的提示,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大规模的调查和人体成分的更深入分析。
[1] YANGW,LU J,WENG J,etal.Prevalance of diabetes among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Med,2010,362(12):1090-1101.
[2] GÓMEZ-AMBROSI J,SILVA C,GALOFVRE JC,et al.Body adiposity and type 2 diabetes:increased risk with a high body fat percentage even having a normal BMI[J].Obesity(Silver Spring),2011,19(7):1439-1444.
[3] YAMASHITA K,KONDO T,OSUGI S,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measuring body fat percentage determined b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for detecting subjec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J].Circ J,2012,76(10):2435-2442.
[4] 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2.
[5] 王梅,刘凡,李拥军,等.4755例公务员体质量指数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调查[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5):644-646.
[6] ARROYO M,ROCANDIO AM,ANSOTEGUIL,et al.Comparison of predicted body fat percentage from anthropometric methods and from impedance in university students[J].Br J Nutr,2004,92(8):827-832.
[7] 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52.
(本文编辑:赵丽洁)
R587.1
B
1007-3205(2013)08-0960-02
2013-01-24;
2013-06-16
赵永江(1972-),男,河北乐亭人,河北省乐亭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卫生监管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