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市河流生态治理实践

2013-04-08陈一富

山东水利 2013年6期
关键词:泰安市亲水河流

陈一富

(泰安市河道管理局,山东 泰安 271000)

泰安市河流生态治理实践

陈一富

(泰安市河道管理局,山东 泰安 271000)

泰安市在河流治理中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统筹兼顾,加强组织协调,突出工程管理,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恢复了河道自然生态,有效地改善了村居环境,保护了水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水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充分融合。

泰安市;河流;生态治理

泰安市境内长5km以上的大、小河流266条,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型河流20条;大汶河是泰安市唯一的大型河道,也是黄河下游的最大支流,其中在泰安市境内流域面积6093.2km2,占71%。近年来,泰安市紧抓国家加快中小型河流治理的政策机遇,把其作为创建水生态文明市、建设现代水利的重要抓手,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全面整治河道,有效保护了水环境。

1 主要做法

1.1 科学治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泰安市科学调整转变治河理念,把河道治理由单一洪水灾害防御型工程向安全型、生态型、自然恢复型工程转变,以生物防护稳定河床、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河槽阻力,降低水体流速,减少含沙量,增加生态物种栖息地域面积,修复河流的自然景观,许多河段生物防护蔚然成林,形成绿色屏障,清澈河水让濒临绝迹的鱼种、鸟类、昆虫等重新回归到自然河道。

1.2 规划先行,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

根据河道不同类型、区域分布、功能、生态建设重点,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河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泰安市坚持以流域为单元,上下兼顾,整体推进。同时,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土质,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进行有机结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征的树种,以木笼、石笼丁坝与生物防护相结合,确保植物成活率,确保实现良好生态效果。

1.3 统筹兼顾,提高多方治河的积极性

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市县两级河道管理部门转换思想,把中小河流治理与区域经济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企业安全生产相结合、与河道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把中小河流纳入市、县、乡区域经济、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大体系,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进行配置,充分发挥中小河流在行洪安全、资源开发、文化景观、生态环境、生产经营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效益,从而形成多方关注、多方支持、多方参与中小河流治理的大格局。

1.4 加强协调,实现社会广泛参与的整体合力

河道生态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和地区较多,必须加强领导、搞好协调、统筹实施。一方面,以水利河道部门为主,成立河道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机构,根据全市河道治理的统一规划,协调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督促县、乡各级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政策,积极盘活资源,发挥市场规律,调整各方利益,广泛调动企业、群众等各方面参与生态型河道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水利河道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搞好统一规划,做好监督管理,确保生态型河道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1.5 突出管理,提高工程建设与管理综合效益

泰安市把生态河道长效管理作为巩固生态河道建设成果的重要环节,防止出现重建轻管现象。坚持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市、县、乡、村层层落实分级负责的责任制。注重落实管理投入,特别是根据工程性质和管理责任权限,重点加强由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性投入配套的管理投入机制建设;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

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并尽可能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河道水质的保护和改善工作中来,实现全民管理、监督河道水质。

2 取得的成效

2.1 提高了河道的防洪能力

泰安市列入2008—2012年度国家和省治理任务的共有10个中小型河流治理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治理任务,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这些经过治理的河道,都达到了相应的防洪标准,有效降低洪水威胁,使村庄和农田减少洪涝灾害。

2.2 恢复了河道的自然生态

在治理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原河道流向,减少由于工程建设对河道自然面貌、生态环境和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在河道护岸实施中,尽可能地采用即抗冲又生态的材料,在一些水流较缓的缓坡段,适当采用植物措施,形成乔、灌、草植物群落;在水流较急、冲刷严重段,则采用土工网、预制六角空心块和干砌块石等形式进行护坡,既满足防洪、抗冲要求,又能种植花草及野生灌木,增加景观效果。在堤脚防冲部位,采用宾格网石笼,在石块之间预留一定空隙,形成鱼巢,有利于河中生物(鱼、虾、蟹等)筑巢、繁衍和生息,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 有效地改善了村居环境

河道治理应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河道整治与村庄整治同步建设,突出河道整治在村庄整治中主轴线的作用。宁阳县在大汶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中,栽植高规格的观赏树木,使之成为汶河上亮丽的风景线;在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在确保防洪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村庄和城镇边的护坡中采用植物和奇石等造型,建成生态景观工程。另外,新泰市柴汶河治理工程、东平县汇河治理工程、泰山区芝田河治理工程等都在村庄和镇区人口集中处设置一些亲水平台和亲水台阶,做到了既保证河道行洪畅通,又为村民提供了休闲、亲水的场所。

2.4 增加了河道调蓄水量

为保证非汛期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水体流量,在适当位置布设了低水头堰坝。所蓄水体为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广阔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亲水的活动场所,并提高了地下水位,增加了河道蓄水量。据统计,在实施河道工程建设中,全市共新建40多处堰坝,新增蓄水40多万方,满足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

2.5 实现了水文化与旅游的充分融合

东平县政府把汇河治理工程纳入水上东平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建了仿古建筑、拦河坝、河道堤防、滨水景观、戴村坝博物馆等重点工程,在该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宁阳县的大汶河治理工程实现了从传统工程建设向旅游开发、统筹综合效益转变,通过“建设节点、串联景点、突出特点、形成看点”的总体思路,做好工程治理与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和水经济的结合文章,实现堤防公路化、险工安全化、工程景观化、河道生态化、防汛信息化。在老闸湾险工治理的同时,修建了观光亭3座,在治理后石梁险工过程中,修建了观水亲水平台、垂钓平台和禹王公园,并分河段按景观需要,栽植各种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绿化树木,通过堤防及景点建设,使沿汶河的大汶口(堡头)遗址、白鹭保护区、陨石保护区、堽城坝遗址、禹王庙、颜林颜庙等景点得以串联,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6 建立了河道生态文明长效管理机制

泰安市在河道工程建后管理中注重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探索引入市场化运作经营的办法,实现了由单一工程管理向河湖、水域、岸线、滩地综合开发转变,由简单看管向管理、维护、经营转变,取得了良好效益。

3 结 语

在今后的河道生态治理实践中,要进一步创新理念,提升建设标准,切实提高河道治理的综合效益。1)坚持科学治理、分类推进,区域城镇、乡村、田野3类按不同模式,城镇河流注重人水和谐,突出生态、亲水、景观,实施植物种植和适当硬化相结合;乡村河道要结合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以生态、实用、亲水为主,以适当硬化和植物护坡相结合;远郊河道要注重生态修复,突出自然、生态、经济,工程以植物护坡为主。2)突出生态性、亲水性、景观性,顺应河道自然形态和走势,多用亲水漫坡、植被缓坡、林木植物固岸。3)高度重视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河道治理中保留一定范围的浅滩、深潭,种植水生植物。4)完善水系,确保生态用水,特别是在建设水库、堰坝等水利工程时,充分考虑下游的生态用水需要。5)把河道工程作为城镇、农村优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工程中,科学地实施生态河道建设,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责任编辑崔春梅)

X321

B

1009-6159(2013)-06-0043-02

陈一富(1962—),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泰安市亲水河流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食品中5种糖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泰安市通联站站长——王晓栋
当河流遇见海
银川亲水体育中心场馆开发与利用研究
亲水改性高岭土/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泰安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