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东省骨干河道治理特色
2013-04-08齐春三王树荣谭乐彦
齐春三,王树荣,谭乐彦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谈山东省骨干河道治理特色
齐春三,王树荣,谭乐彦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通过分析山东省骨干河道治理现状和河道功能定位,提出了河道治理中应尊重河流自然形态、保全河道自然功能和生态功能,充分发挥骨干河道防洪除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展示及保障区域防洪安全等综合功能的建议措施。
山东省;骨干河道;生态文明
1 山东省骨干河道概况
山东省河流分属黄、淮、海三大流域及半岛独流入海水系。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干流长度在5km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10km以上的有1552条。黄河横贯菏泽、济南等9市,在东营市垦利县入海。有沂河、沭河等15条大型河道遍布全省。这15条河道和黄河一起构成了山东省现代水网的“七纵九横”。“七纵”指基本成南北走向的沂河、沭河、梁济运河、韩庄运河、泗河、潍河及大沽河;“九横”指基本成东西走向的黄河、漳卫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洙赵新河、东鱼河、大汶河及小清河。骨干河道总长度4039.5km,总流域面积8.7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0%。
2 骨干河道的功能定位
“七纵”中的沂河是临沂市的母亲河,沂蒙山区重要洪涝水通道,集蓄水、防洪、生态、景观、旅游多功能于一体,远期利用小埠东枢纽向南四湖调引雨洪资源。沭河是沂河的姊妹河,与沂河平行南下,其流域水资源可调往日照,满足日照精品钢基地用水需求。梁济运河是“T”型骨干的组成部分,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梁山、汶上等地区的防洪排涝通道,又可承泄东平湖新湖区滞洪后相机下泄洪水,是具备输水、蓄水、引黄、灌溉、航运等多功能的大型综合利用河道。韩庄运河也是“T”型骨干的组成部分,是南四湖流域洪涝水主要出路,具备防洪、调水、航运等多重功能。泗河是山东省最古老的河道之一,泗河流域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的渊源地,历史文化、生态特色突出。潍河是潍坊的母亲河,流域中的峡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潍弥白浪河流域的水库可与引黄济青连通,互通互济。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可与引黄济青连通,余水进入省骨干水网。
“九横”中的黄河是山东的母亲河,对山东发展举足轻重,黄河水是沿黄地区乃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依托,黄河堤防是沿黄9地市最重要的防洪安全屏障。洙赵新河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开挖的湖西排水骨干河道,兼具防洪、蓄水、引河引湖灌溉等多重功能。东鱼河是鲁西南最大的人工河,兼具防洪、蓄水、改良盐碱地、引河引湖灌溉等多重功能。大汶河是泰安的母亲河,雨洪资源可利用中皋、稻屯洼水库调蓄,可通过济平干渠进入省骨干水网。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河是鲁北骨干排水河道,兼具防洪、除涝、灌溉、蓄水、输水、生态等多重功能。小清河是山东省泄洪、排涝、通航、灌溉、排污等综合性大型人工河道,对省会经济圈发展意义重大,与“T”型骨干关系密切。
3 骨干河道的治理任务
骨干河道的治理要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目标,尊重河流自然形态,保全河道自然功能,统筹河道防洪工程、调蓄工程、蓄滞洪区、生态湿地、水系联通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河道防洪除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展示的综合功能,达到“确保水安全、开发水功能、保护水生态、融合水文化、集汇水信息、发展水经济、强化水管理”的目标,把“七纵
九横”打造成实现现代水网复合功能的重要载体。
其中:沂河、沭河要重点加强上游段防洪治理,打造鲁中南地区生态河道,突出雨洪资源利用特点;梁济运河、韩庄运河要进行综合治理,满足南水北调远期调水、航运、泄洪及打造生态长廊等综合需要,突出京杭大运河特色;泗河要打造湖东地区生态河道,突出儒家文化的历史特色;潍河、大沽河要按照“上游源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游水库调蓄、河道拦蓄,下游河口生态湿地与地下水库建设”的思路,打造蓝色经济区的生态长廊,突出河口湿地特点;黄河要围绕确保百年安澜、用足用好黄河水等方面,加强标准化堤防建设、河口治理和部分滩区生态湿地建设;洙赵新河、东鱼河要打造湖西地区生态河道,重点加强水质保护,突出蓄水、防洪综合利用特点;大汶河要打造鲁中地区生态河道,重点加强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河砂资源,突出雨洪资源利用。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河要打造鲁北地区生态河道,重点加强水质保护,加强河系连通,实现蓄水、防洪综合利用;突出水系连通和入海口湿地特色;小清河要加强治污,打造成集防洪除涝、调水、生态景观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河道,突出华山洼、白云湖、马踏湖、青纱湖等沿河湿地建设的特点。
4 骨干河道治理模式
在实施河道治理时应体现“三网合一”的现代水网规划理念,充分发挥河道防洪除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展示的综合功能,以河道为载体,实现“确保水安全、开发水功能、保护水生态、融合水文化、集汇水信息、发展水经济、强化水管理”的综合目标。
4.1 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及干支流的关系,按照“上游水土保持,中游库河调蓄,下游生态湿地”的思路,进行全流域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上游,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加强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表径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中游,实施水库调蓄,河道拦蓄,维持河道基流,补充涵养地下水源,同时实施河道生态防护,修复河道自然形态,加强水系联通,全面提升河道综合整治水平;在下游,结合流域治污防污,大力推进生态湿地建设与保护,净化水质,改善生态。
4.2 尊重河流自然形态,确保河道自然功能
骨干河道治理中,应尊重自然形态,使河道有弯有直、有急有缓、有浅有深,保持其蜿蜓性和断面形式的多样性。河道尽量不护砌、不白化、不硬化、不渠化,尽量采用生态护岸,保持河道绿色和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有防冲要求的护砌,尽量采取生态护坡与自然护坡相结合的型式,边坡的修筑宜保持平缓。河道是防洪减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要遵循统筹治水的要求,依托防洪治理,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全面恢复河道行洪排涝功能,改善用水条件和生态环境,使河道真正成为一条安全线、生态线和经济带。
4.3 充分发挥骨干河道保障区域防洪安全的功能
骨干河道治理是全省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的基础,应在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实现水库泄洪河道防洪、蓄滞洪区滞洪的协调统一,并做到中小洪水保障资源、较大洪水保障平安、超标准洪水保障抗御。一是通过水库、塘坝、河道闸坝等工程措施层层拦蓄,在保证河道基流的情况下,使洪水利用尽可能最大化,使中小洪水时能够保障雨洪资源的利用;二是通过加强河道管理,严禁违规建筑占用河道行洪区,保证不超标洪水安全通过,保障河道及保护范围内的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使较大洪水安全得到保障;三是遇超标准洪水时要有应对方案,可通过分流、滞洪、临时转移群众等措施,削减洪水对生命财产的威胁,使之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实现超标准洪水保障抗御。
4.4 充分保障河道的生态功能
河道治理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恢复河道生态基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为重点,改善水质并确保河流或溪流的最小需水量;二是加强河湖岸线管理,减少人水争地情况的发生,使河道断面不缩小、河口湿地逐步恢复,有条件的河道要逐步恢复其天然流态;三是通过加高培厚堤防、疏浚扩挖河道、建闸拦蓄、两岸绿化等工程措施,发挥其防洪除涝、蓄水调节、生态改善乃至洪水资源利用、航运等综合功能;注重生态湿地建设与蓄滞洪区建设相结合。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改善生态、聚集生物等多种功能。在塌陷地和蓄滞洪区建设湿地,一方面可以蓄存雨洪水资源,净化水质、改善生产;另一方面可以发展湿地经济,一举多得。利用一部分塌陷地和蓄滞洪河道来滞蓄雨洪水资源,增强河道应对超标准洪水威胁能力,给洪水以出路。同时也能对沿河塌陷地和蓄滞洪生态湿地进行补水,改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黄晞淳)
TV85
B
1009-6159(2013)-06-0007-02
齐春三(1962—),男,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