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庄市水库渔业生态发展对策

2013-04-08鲁大勇

山东水利 2013年6期
关键词:枣庄市网箱渔业

鲁大勇

(枣庄市水利和渔业局,山东 枣庄 277800)

枣庄市水库渔业生态发展对策

鲁大勇

(枣庄市水利和渔业局,山东 枣庄 277800)

通过对枣庄市水库渔业发展历程及其掠夺式经营所造成危害的分析,探讨了水利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对促进水利渔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枣庄市;水库;生态渔业

枣庄市有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30余座,水库常年可养鱼面积2666余公顷,具有水库渔业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在计划经济时期,水产品相对比较紧缺,水库渔业的发展,为丰富城乡群众的“菜篮子”,解决库区致富难题,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大库区群众,通过从事水产养殖业,率先脱贫走上了小康之路。

1 枣庄市水库渔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箱养鱼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以及渔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养殖效益的驱动等,枣庄市水库网箱养鱼得到快速发展,截至1989年投饵网箱已发展到0.91hm2,1995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4.5hm2。1995年全市水库总产鱼14417t,达到最高产量。网箱的超负荷放置,使多数水库水质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造成鱼类生长减慢,病害时有发生,缺氧浮头常见。特别是几个水库相继出现大批量死鱼事故后,给掠夺式的开发,敲响了警钟。1996年以来,市渔业主管部门提出并实施跨地域渔业开发工程,养殖大户逐步地走出了枣庄,使得市内水库网箱存养量有所减少,近几年来,一直维持在13.3hm2左右。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些网箱,有近1/2是养殖滤食性鱼类,水库渔业呈现出多样性发展。

2 掠夺式经营造成的危害

2.1 水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载鱼量的增大,造成水体缺氧,大批水生生物消亡,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直至消失,生态平衡被破坏,原有的食物链不复存在,残饵粪便的日积月累及水中有机质沉降,又加重底部的厌氧活动,有害物质进一步恶化水体,形成了恶性循环。

2.2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加剧

被破坏了的水域生态系统加速了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水环境恶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由于污染损失以及污染治理的费用都远远高于养鱼收入,有院士提出了:“大水面渔业开发不宜向大产业方向发展”的观点。水库无限度的渔业开发,有导致“禁养”的趋势。

2.3 渔业安全生产没有保障

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有机物耗氧量大增,大水面中过高的载鱼量,进一步加剧了溶解氧的消耗。一遇天气聚变,缺氧浮头乃至“泛库”都有可能发生,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4 网箱养鱼的比较效益下降

鱼生活在长期缺氧的水体中,生长速度就会减慢,饵料系数相应升高,病害发生的几率大增,所有这些都将直接导致养殖效益的降低。另外,年复一年水库网箱单一品种的超量养殖,造成商品鱼结构性过剩,效益也会降低。

2.5 难以达到水产品质量要求

鱼病的多发必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鱼病防治药物,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达到无公害化,势必对水产品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且养殖污染生态失衡的水体,也不符合无公害环境要求。

3 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网箱设置量

跨地域渔业开发,是解决本市宜渔水面少,群众

养殖积极性高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和保护渔业协会在引导养鱼群众组织外埠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以便使更多的渔业从业人员,大胆地走出枣庄,向外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加强对赴外开发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吸取本地水库渔业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规范跨地域开发行为,绝不能超限度投放网箱,确保外埠渔业开发在不污染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使产品达到无公害化。另外,还应该看到,枣庄市的沿湖、沿运地区,仍有不少的低产池塘,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南水北调”工程即将通水,更提升了两地池塘的渔业利用价值。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组织和动员库区有养殖技术、有资金又不愿意远离的养鱼户,到上述地区开展池塘养鱼。经多方努力,使水库网箱放养量逐渐降至每33.3hm2水面设置不超过0.07hm2的投饵性网箱。

3.2 发展休闲渔业,实现综合利用

中、小型水库休闲观光垂钓旅游开发,实现综合利用是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枣庄市马兰、古薛河、东户主等小型水利工程文化休闲渔业示范点,取得了成功的渔业综合开发经验。示范点以其乡土味鲜明、平民性明显、原生味突出、参与性强劲、消费价较低的5大优势,迎合了邻近及周边城镇居民“回归自然”健康消费、休闲养生方面的需求。

其经营特点:一是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垂钓、投喂饵料、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模式;二是注重饮食休闲服务,开设渔耕区、渔家乐等休闲项目,使游客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自己捕获的美味水产品佳肴,建立了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三是开发游览观光项目,以游览水库风光自然环境,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为游客创造“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品农饭”的最佳条件。

3.3 利用多种方式,治理水域污染

渔业开发过度造成的水域环境污染,是较普遍的现象,主要的污染源是残饵、粪便。治理污染一要考虑到“截污”,二要提高溶氧水平加速水体自净。为此,必须在降低载鱼量的前提下,改善投饵技术,并且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污染程度。另外,对于已被污染的大中型水库,要借鉴外地成功的治污经验,通过引种生物污水处理剂,加速沉积有机物的无机化进程,单胞藻类以无机营养盐为营养得以大量繁生;再向水库中投放螺类、鲴鱼等,让他们以单胞藻类、有机碎屑为食而生长繁殖;而后向大水面放养一定量的青鱼、鳜鱼,以便将低品质的鱼、螺、虾转化为高品质水产品。食物链得以衔接,氮、磷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进行有序循环,最终为人们提供高蛋白水产品,使水生生态回归自然。

3.4 优化养殖模式,实现减产增效

水库网箱限量放养,必将导致产量的降低。如果仍按照原有的养殖模式从事生产,其效益将会随之大幅下滑。实现减产增效,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首先要优化网箱养殖品种结构,在压缩售价较低的鲤鱼放养量的基础上,增加鳜鱼、优质鲫鱼、黄颡鱼、鲂鱼、斑点叉尾鱼等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价值高的名优品种。二要在保护好水库水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水库健康无公害养殖,创建枣庄市水库渔业品牌,以质量换效益。三要根据各水库实际状况,进一步加大水库滤食性网箱设置量。投饵网箱与滤食性网箱的比例调整到1∶2~1∶3,从而有效提高投入产出比。四要重视大水面鱼种的放养。除少量放养草鱼、鲤鱼、青鱼、鲴亚科鱼类外,加大大银鱼移殖力度,以充分利用各类饵料资源,提高优质鱼比例。避免和减轻水域污染,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3.5 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水库渔业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加强对养殖优势产品关键技术、技术规范等基础研究,以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从而重振水库渔业雄风,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

目前需重点研究项目:一是网箱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通过名特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力争达到引进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培植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之目的。二是研究突破适于“保水养殖”品种的大水面增殖及底层鱼的捕捞技术,发展生态渔业,保护水库水域环境。三是研究探讨低污染渔用饲料生产加工及投喂技术。通过优质的饵料供给及其科学的投喂,一方面来满足水生动物对能量消耗和机体生长发育代谢的需要,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实现健康养殖;另一方面从源头上降低水体有机污染程度。四是利用现有的水质化验检测仪器,摸清影响和制约水库渔业持续发展的理化因子,研究分析水域富营养污染综合治理的效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改良、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实验数据。

(责任编辑黄晞淳)

F316.4

B

1009-6159(2013)-06-0041-02

鲁大勇(1963—),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枣庄市网箱渔业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作品展
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