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0”芦山地震德阳地区地震伤员医疗救治分析

2013-04-08赵鲁平刘建英胡壮俐邓艳华刘晓琴陈忠毅

海南医学 2013年19期
关键词:德阳市德阳芦山

鄢 涛,王 森,姜 伟,赵鲁平,张 标,谭 鸿,刘建英,胡壮俐,邓艳华,刘晓琴,陈忠毅

(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德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

截止黄金72 h,“4.20”芦山7级地震已经造成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 211人受伤(人民网消息)。德阳距离芦山132公里,同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4.20”芦山7级地震发生时,德阳地区震感强烈,部分老旧土房垮塌,我院立即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分级做好院内、外地震急救救援筹备。院内以院长为总指挥,急诊科为救治中心,急诊科主任为现场指挥,对地震伤员进行检伤分类、信息登记,记录治疗和转归。我们对黄金72 h内我院接诊的地震伤员进行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灾难救援应急预案应用和防范地震伤害的措施,为将来的灾难救援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20日8:02至2013年4月23日8:02,德阳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接诊的25例地震伤员登记信息全部完整,院前急救5例,余20例伤员自行来院就诊,均纳入此项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将地震伤员按照年龄分组,分为学龄前儿童组(<7岁,1例),青少年组(7~19岁,6例),中青年组(20~45岁,15例),中老年组(46~65岁,3例);按红、黄、绿、黑色进行检伤分类,并对伤员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如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受伤时间、受伤部位(AIS-2005版进行记录)、受伤机制、受伤类型、初步诊断、伤后处理、检查、治疗方案、去向等;对伤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就诊时间、受伤机制等信息进行了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急时效和医疗急救 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时,我院立即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分级做好院内、外地震急救救援筹备。院内成立了以赵鲁平院长为总指挥的院内地震救灾指挥中心,分为医疗救治组、安全保卫组、物资后勤保障组、信息收集宣传报道组、综合协调组。在院外,听从德阳市地震救灾总指挥中心统一调配组织芦山灾区救援,立即抽调神经外科、骨科、普外、急诊学科组建三支救援医疗队、三辆救护车并筹备绷带、纱布、担架、呼吸机、急救药品、消毒剂等急救物资,听从指挥统一实施救援。

2.2 地震伤员特点

2.2.1 地震伤员性别、年龄、职业、就诊时间分布和受伤机制 72 h内共收治25例地震伤员,男性11例,女性14例,男女比例0.79:1,年龄0.4~59岁,平均32.06岁,伤员以20~45岁中青年年龄段伤员最多(15例),依次为中老年组(6例)、青年组(3例)、7岁以下学龄儿童(1例),各组例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8,P<0.05)。职业分布:居民13例,工人5例,农民3例,学生2例,干部1例,儿童1例。伤员的地理分布:德阳市区22例,绵竹市1例,什邡市1例,其他地区1例。受伤机制:地震逃生时楼梯内跌伤21例,主动跳楼坠落伤3例,高空作业坠落伤1例。伤员以震后第1天收治的伤员最多,共22例,占收治总人数的88.00%,明显多于第2天(2例)、3天(1例)(χ2=50.52,P<0.05)。

2.2.2 损伤部位、类型分布 25例伤员共有32处损伤,单个部位伤20例(20处),多部位伤5例(12处);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χ2=18.00,P<0.05)。损伤类型以皮肤软组织伤(挫伤、擦伤、撕裂伤)最多14例,依次为四肢骨折8例,颅脑损伤2例,脊柱1例,皮肤软组织伤明显多于其他类型损伤(χ2=23.20,P<0.05)。闭合性损伤占16例,单纯开放性损伤7例,开放性加闭合性损伤伤型2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2,P<0.05)。

2.2.3 损伤程度和转归 轻伤(AIS值≤2)23例,重伤(AIS值3~4)1例,危重伤(AIS值>4)1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8,P<0.05)。25例伤员中72 h内无一死亡,8例住院,17例伤员门急诊观察随访治疗,其中1例病危行急诊手术,目前处于深昏迷状态,7例病情平稳,择期手术。

3 讨论

3.1 科学合理应急指挥体系,保障了灾害救援的快速、高效和执行性 我院为“5.12”汶川地震的前线三甲医院,作为一线救治指挥中心,曾救治了1 950例地震伤员,对于地震伤员具有丰富的急救经验和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形成了科学、高效的急救救援体系,曾在2010年4月14日第一时间组织专业医疗救援队至玉树地震灾区进行成功高原救援[1]。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变化性等特点。在有限医疗资源的前提下,为了整合医疗资源,实施有效救援,就必须建立各级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明确职责和权限,在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决策和全面部署,开展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等工作[2-3]。只有做到指挥调度科学化、救治队伍社会化、医疗急救现场化、救治救援结合化,才能形成反应迅速、工作高效的医疗救援指挥机构;才能保障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快速做好院内、外急救救援的组织和调配;才能有条不紊的做好地震伤员的检伤分类、信息登记、记录治疗、转归和预后[4-5]。

3.2 芦山地震德阳地震伤员特点 德阳地区“4.20”芦山地震伤员与“5.12”汶川地震伤员不同,虽然德阳与芦山同处于一个地震带上,但由于德阳距离芦山地震中心较远,也非地震重灾区,建筑物几乎无受损,仅有极少量老旧土房出现开裂和垮塌,因此地震伤员极少。黄金72 h内接诊的25例地震伤员主要为逃生时因惊慌在楼道跌伤和惊恐跳楼为主,建筑物垮塌砸伤极少[6]。25例伤员无一死亡,8例住院,17例急诊观察随访治疗。轻伤23例,重伤1例,危重伤1例。损伤类型主要为皮肤软组织伤(挫伤、擦伤、撕裂伤)14例,依次为四肢骨折8例,颅脑损伤2例,脊柱1例。

4 总结

德阳市人民医院经历了“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和地震后演练,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急救指挥体系,保障了应急预案发挥了高效的指挥作用,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提升了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只有在政府的指导下,加强对广大群众减灾防灾的宣传教育[7],组织医疗、消防、企业等定期进行联合应急演练,保障备用通讯、电力和交通畅通,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努力才能提高对灾区的综合救援能力。

[1]赵鲁平,张 标,徐 巍,等.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1950例汶川地震伤员救援组织指挥纪实[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2):147-151.

[2]董谢平,沈录峰.国内外灾害医学救援现状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07-209.

[3]李龙鹤.完善创伤急救体系提高创伤救治水平[J].海南医学,2008,19(12):101-102,88.

[4]赵鲁平,张 标,黄 毅.以“科学救援”指导医疗急救—论汶川大地震德阳灾区紧急医疗救援[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8):455-457.

[5]刘纪宁,杨 雍,吕汝琦,等.有效预检分诊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7):681-683.

[6]姚元章,张连阳,程晓斌,等.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5):393-397.

[7]王立祥.地震自救口诀[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3):170.

猜你喜欢

德阳市德阳芦山
多彩活动 浸润成长——四川省德阳市青衣江路小学校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
德阳市金阳农机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金兴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德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一期)建设项目PPP模式应用
车祸
德阳现代城市规划的源起
春回芦山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芦山地震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