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防治老年痴呆概述

2013-04-08康宝仁庞声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浊毒肾精瘀血

康宝仁,庞声航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530001;2.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中医防治老年痴呆概述

康宝仁1,庞声航2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530001;2.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老年痴呆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目前,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已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近10年来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病研究概述如下。

老年痴呆病属中医“痴呆”范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志疾病。轻者表现为善忘,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重者可见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或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或不欲饮食等。多认为属本虚标之实证,本虚为肾虚、脾虚、脾肾两虚、心肾两虚、肝肾两虚、心脾两虚或五脏同虚,标实则为痰浊、瘀血、气郁、火毒[1-3]。

1 从脑论治

脑为奇桓之腑,有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和主感觉运动功能。《内经》有“头者,精明之府”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更明确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的观点。可见情志思维活动和记忆功能均与脑主神明有关,脑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枢纽。脑主精神意识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否则,便出现精神思维及情志方面的异常。痴呆病位在脑,是脑部疾病综合征,以脑辨证为主结合精气血津液辨证,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老年痴呆的辨证治疗。彭计红等[4]总结从脑辨证老年痴呆的规律,并从脑精气、脑精血、脑痰、脑瘀辨证治疗痴呆病。孙西庆[5]结合王新陆教授的临床经验提出脑学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理论,认为“精神因素作用于人体,主要导致脑神逆乱;脑神逆乱激发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痴呆的形成”。

2 从肾论治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为先天之根,封藏之本,藏精生髓;肾精充足,脑髓得养,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反之,肾精亏损,脑髓化生不足,脑府失养,脑脉失用,神机失常,痴呆之症随之而生。同时肾为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真阴真阳又皆以肾精为基础,若肾精虚损,真阴真阳不能上充于元神之府,亦可发为痴呆。吴煦峰[6]认为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中,肾虚精亏,脑髓渐空,神明失养是本;痰瘀闭塞清窍,脉络不通是标。提出治疗血管性痴呆应以补肾益髓为主,兼予化痰祛瘀通窍。闫敬来等[7]治疗痴呆多采取补虚药治其本、通络开窍药治其标的原则,认为五脏之虚引起的“肾精亏损”、“脑海空虚”是痴呆发生的基本病因病机。

3 从脾论治

李东垣《脾胃论》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健旺,则能化生气血,填补肾精,充溢髓海;脾胃亏虚则运化水谷失职,脑髓空虚,脑窍失和。脾主运化,主统血,脾胃亏虚则机体平衡破坏,气血津液聚而成痰,滞而成瘀,痰瘀闭阻于脑,脑窍失和,则发为痴呆[8]。脾主升,有升清降浊的作用,若脾气虚弱则清不能升,浊不能降,脑窍得不到精气之滋养而见头目眩晕,精神疲惫[9]。吾师庞声航教授依据“脾不及,令人九窍不通”、“清阳出上窍,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痴呆之症随之而解”的观点,在健脾补土的基础上,注重益气升阳以充髓养脑的理论,运用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痴呆获得良好疗效。

4 从肝论治

《景岳全书·癫狂痴呆》云:“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所谓“肝藏魂”,“肝主谋虑”,“肝在志为怒”,肝的疏泄功能与神志活动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功能异常,则出现肝疏泄功能不及的“肝气郁”和肝疏泄功能太过的“肝气逆”两种病理变化[10]。肝气郁滞,则气郁痰浊瘀血壅于五脏,影响五脏神志而发为痴呆。“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滞日久,导致肝火炽盛,上扰清空,神机失用又可发为痴呆;人至老年若肾阴不足损及肝阴,则肝阴亏虚,阴不济阳,肝阳化风,上扰清窍也可致痴呆的发生。

5 从心论治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功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所以任物者为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作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这一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刘升胜[11]提出心肾两虚夹痰瘀毒理论,指出心肾两虚是血管性痴呆机体正气亏损的本质,痰瘀毒则是心肾两虚前提下产生的重要病理产物。除此之外,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故心主藏神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12]。如《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心神灵敏不惑,痴呆之症自不能发生。

6 从肺论治

肺主气,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心主血脉的功能离不开肺参与形成的宗气和朝百脉等功能的配合;肺属金主收生水,肺与肾为母子相生关系,肾封藏必须以肺主收为前提,肺虚宣降失司,则肾封藏之功难以保障;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正常宣发肃降是保证大肠传导的重要条件,肺气不足,则宣降失职,大肠不能正常传导,糟粕不能及时排出,停滞肠腑产生浊毒,而浊毒上扰清窍,可使智能学习记忆受到不良影响。唐农等[13]提出肺虚腑滞浊留理论,认为肺脏虚损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赵小红等[14]提出益气养血升清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理论,认为肺魄与痴呆有密切关系。肺脏虚损及功能失调是老年痴呆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7 从痰论治

痰浊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水谷津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痰浊既可扰乱心神,又能蒙蔽清窍,从而出现神识智能方面的异常。近20年来,治痰已成为诸医家治疗痴呆的重要手段,其常用药物有石菖蒲、远志、天麻、姜半夏、竹茹、茯苓、胆南星、橘红、天竺黄、瓜蒌等,其中石菖蒲和远志等最为常用[15]。吕少起[16]立足于“肾主脑髓”、“心主神明”、“治痰即治呆”的观点,提出益智清心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获得良好疗效。

8 从瘀血论治

瘀血留滞脑络,则脑络不通、脑腑失养、清窍失用。贾孟辉[17]提出“脑府蓄血”理论,认为阳明瘀热之邪结于阳明经所络之脑府而发痴呆。蔡建伟[18]认为瘀血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瘀血阻脑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痰瘀互结,久滞不化,酿毒损髓,败坏脑络则是痴呆病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

9 从毒论治

“毒”为邪气郁结不解之意,邪气不去,日久则可化生为毒。谢颖桢等[19]提出“邪盛谓之毒”的观点,认为“毒损脑络”是“痰瘀交阻”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王永炎[20]在多年从事脑病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浊毒损伤脑络”的病机理论。认为年迈之人,脏腑渐虚,髓海渐衰,虚气流滞,水津失布,痰瘀内生互结,郁蒸腐化为浊毒,浊毒败坏形体,结滞脑络,而致神机失用发为脑病。近年来,用清热解毒中药防治老年痴呆病的研究报道较多[21],其中黄连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其能够清除浊毒、疏通脑窍、提高记忆力和认知力,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10 辨证论治

田金洲等[22]将老年性痴呆分为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肝阳上亢、火热内盛、腑滞浊留、气血亏虚等7型。王玉璧等[23]将痴呆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证包括肾精亏损型、气血不足型、心肾两虚型,实证包括痰蒙清窍型、瘀血阻络型、浊毒痹阻型。认为老年痴呆病病位在脑,与五脏密切相关。病因病机主要为精亏髓空,心脾两虚,心气(血)亏虚,痰迷心窍,瘀血阻滞,心肾不交,肝气郁结等7个方面。在治疗上应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或通或补,或通补兼施。刘兆崇等[24]用补虚、驱邪、攻补兼施观点治疗老年性痴呆获得良效。肾精亏虚型以地黄饮子合七宝美髯丹化裁,肝肾亏虚型以左归饮合桃红四物汤化裁,心肾不交型以珍珠母丸化裁。脾肾亏虚型以金匮肾气丸和当归芍药汤化裁,痰浊阻窍型以逍遥散合涤痰汤化裁,血瘀阻络型以复元活血汤化裁,痰瘀互结型以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合涤痰汤化裁。

11 小结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中医分型治疗及疗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大多是依据文献资料及个人经验的总结,很难进行统一的临床研究等。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运用生化、病理等检测技术,甚至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来探讨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理,以提高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的效果。

[1]张明,张沁园.阿尔茨海默氏病中医病机探析[J].吉林中医药,2007,27(7):3-4.

[2]王颖,纪立金.脾胃虚弱与老年性痴呆发病关系的探讨[J].福建中医药,2009,40(1):59-60.

[3]李志强,赵国平.从五脏论治血管性痴呆[J].四川中医,2008,26(9):29-31.

[4]彭计红,梅晓云.老年期痴呆从脑辨证规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50-51.

[5]孙西庆.王新陆教授从脑血辨治老年呆病经验总结[J].中医药信息,2003,20(5):28-29.

[6]吴煦峰.“填精通窍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2):30.

[7]闫敬来,陈燕清.老年痴呆病机的中医学认识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7):640-641.

[8]李珀.试论脾胃虚衰是老年健忘肇始病机[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3):201-202.

[9]张丽,纪立金.中医脾胃与老年性痴呆发病关系的探讨[J].福建中医药,2007,38(4):51-52.

[10]于梅,李连涛.肝气郁与老年期痴呆病相关性的理论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7,38(298):17-18.

[11]刘升胜.心神两虚夹痰瘀毒理论与血管性痴呆机理探讨及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0,5(2):82-84.

[12]徐新春,张亚敏,张慧.清心化痰汤结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36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35-37.

[13]唐农,王庆高.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04,27(6):1-2.

[14]赵小红,许红峰.益气养血升清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分析[J].新疆中医药,2008,26(2):28-29.

[15]赵厚睿,孔明望.从痰论治老年痴呆研究述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640-642.

[16]吕少起.益智清心化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9):712-713.

[17]贾孟辉.论“脑府蓄血”为早期老年痴呆的病理基础[J].陕西中医,2005,26(11):1263-1264.

[18]蔡建伟.清毒活血化痰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J].辽宁中医药大学报,2008,10(7):34-35.

[19]谢颖桢,高颖,邹忆怀.血管性痴呆分期辨证及综合治疗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3-4.

[20]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病疗效难点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3):195-196.

[21]孙明杰,于友华.清热解毒中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之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2):17-18.

[22]田金洲,韩明向.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16-17.

[23]王玉璧,郭蕾.关于老年痴呆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744-746.

[24]刘兆崇,陈民.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45-46.

R277.291.6

B

1004-2814(2013)04-327-03

2012-12-19

猜你喜欢

浊毒肾精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基于文献挖掘的浊毒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
瘀血发热治验一则
饮水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
浊毒病机理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