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整脊疗法规范化管理研究进展
2013-04-08杨靖冬闫素敏
戈 超,杨靖冬,陈 锋,石 震,闫素敏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530011;3.广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01)
现代中医整脊疗法规范化管理研究进展
戈 超1,杨靖冬1,陈 锋2,石 震3,闫素敏3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530011;3.广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01)
整脊疗法(chiropractic)也称作“脊医”,“脊骨神经科”,“脊椎矫正学”等[1]。是美国人Daniel David Palmer于1895年创立[2]。其原意是指脊柱的手法矫正。美式整脊[2]更注重对人体的整体研究,强调内部各器官、组织的相互关系,是寻求一种维护、修复自然生理平衡与物理平衡的脊柱矫正方法。脊柱的关节半脱位Subluxation的是创立之初整脊理论的核心。现代中医整脊疗法是根据中医整脊科中“一圆一说两论”[3],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和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对脊柱骨关节和椎间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1 中医整脊疗法历史[4]
二千多年前,中医对脊柱结构在《内经》[5]时代就有了相当的认识,对脊柱、脊椎、脊髓形态认识,《素问·气府论》有“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明确指出通过调整脊椎骨关节可治疗督脉病变。《灵枢·经脉》谓:“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于脑。”指明了经脉尤其督脉与脊椎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关系。中医认为,脊柱疾病的发生与外伤、风寒湿邪、劳损、肾虚等关系密切[6]。《素问·宣明五气论》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肾,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谓:“若脊筋隆起,骨缝必错,则成佝偻之形。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
传统整脊疗法是在掌握脊柱解剖关系的基础上,利用脊柱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特定的自我牵引、杠杆原理和脊柱的轻微调整手法,恢复脊柱各组织间的正常位置关系,达到临床治疗效果。陈贵珍等[6]认为中西医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作用,是治疗脊柱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韦贵康[7]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一些临床病症的发生与脊柱损伤和力平衡失调有关,因而通过中医整脊疗法分筋弹拔,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脊膂以促进经脉气血和畅。相关资料表明,目前世界医学界通过治疗脊柱而达到治疗内脏器官病症已达70多种[8]。
2 中医整脊规范化存在问题
脊柱病及脊柱相关疾病发病率高且渐趋年轻化,不良生活、工作姿态,可以导致脊柱与四肢关节的病损[9],统计表明颈椎、腰椎病发病率占成人60%~80%,某些职业甚至可高达90%[8]。20世纪80年代以来,脊柱病患者迅速增多。由于没有专业学科,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许多医生仅凭中西医骨科知识和经验或仅懂一些推拿技术应诊,造成误诊、误治和医疗事故频繁发生。由此可见,整脊医学亟待规范化、科学化。
1991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首届国际按摩导引研学术讨会上,张榕溪指出[10],学术交流需要共同语言,我国各按摩流派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经验。但有一些因素还妨碍交流的效果和效率,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其中之一就是手法名称的混乱,例如韦氏手法[11]、陈氏整脊手法[12]、汪氏[13]等,由于不同民族与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与手法,传统中医整脊疗法没有系统地总结而形成统一的现代整脊学科。
在国内从事中医整脊治疗的医务人员既可以是骨伤科医师,也可能是推拿医师,或者是理疗医师,甚至不是医师也做脊柱手法,一些人“重手术、轻手法”,认为手法简单易学,有些甚至仅是“参观学习”就在临床应用,未经专业培训即从事脊柱的推拿治疗,整脊疗效很难保证,甚至出现医疗意外。
学科无学术期刊、科研投入少,阻滞其学术交流,严重影响整脊学科发展。
3 中医整脊规范化进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了新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14],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椎曲论等。这些理论已成为对脊柱骨关节和椎间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在脊柱运动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中医整脊的治疗方法三大原则,即理筋、调曲、练功。四大疗法,即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八大措施,即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腰病治腹、腹病治腰。同样,很多学者在整脊手法操作时,也加强了操作的规范[15]。
现代中医整脊学理论规范化[16]。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和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对脊柱骨关节和椎间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在传统医学思维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科学进行了脊柱解剖学和运动力学、生物力学的研究,提出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维平衡理论和椎曲论等科学理论,为传统整脊法提供了科学依据,整脊手法得到规范。
现代中医整脊学专业教材规范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已经出版了近百部脊柱病治疗专著,虽多数未称整脊,但所采用疗法及理论阐述,已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整脊学理论、知识和技能。2004年出版了首部整脊专著《中国整脊学》[17]和《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整脊学系列》[18],更为可喜的是2005年经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议研究会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专家多次讨论,于2007年5月启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整脊专业创新教材编写工作,为学科建设作好基础准备。
现代中医整脊学临床教学规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和其他一些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已部分开设整脊选修课和学习班,北京光明正骨学校已开办多期整脊学高级研修班,并于2004年设整脊专业。2005年12月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分会在天津成立了“全国脊诊整脊培训基地”,常年培训整脊医学人才。新世纪《推拿学》本科、高职高专教材也将脊柱病专章专篇论述推拿整脊。全国许多地方的医学组织也不定期举办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整脊学习班,以加强临床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为了能制订出科学规范、临床实用的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历时近3年,组织全国专家,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对常见25个病种诊疗指南研究工作,终于在12月8日正式对外发布了《脊柱常见病整脊诊疗指南》[19],并将在行业内推广应用。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所议定的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0],为更好的判定整脊疗法的疗效,目前仍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1]。
自2003年来,韦以宗等[15]对传统中医整脊和牵引操作的规范化开始进行研究,并获得200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奖。
目前,除《中国脊柱脊髓杂志》、《颈腰痛杂志》等主要刊物外,《中华骨科杂志》、《创伤杂志》、《中国中医骨伤杂志》、《中国骨伤杂志》、《中医正骨》等医学刊物经常发表大量的整脊及脊柱病的疗法和基础理论的医疗、科研论文。学术研讨交流会更多,如1984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1991年首届国际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2004年11月首届全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22],2004年5月、2005年5月第1、第2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分别在北京、珠海成功举行,并举办了10余期整脊技术高级讲座。
4 小 结
现代中医整脊疗法要想立足于世界医学之林,首先要提高我国整脊医学的地位。其次要加强管理,严格从事整脊业操作医师的执业标准,加强岗位专业培训,建立健全整脊的规章制度。再次整脊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步骤、具体手法和力度需明确。目前,美国的整脊技术已将牵引、旋转、屈、伸等具体手法机械化和计算机化,我国在近年来虽有类似的整脊牵引床问世,但是与美国的整脊仪器还有距离,如何将传统的整脊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提高,使之更规范化、科学化,是当前重要的科研课题,也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历史责任。
[1]GATTERMAN M.The patient-cent red paradigm:A model for chiropractic healt h promotion and wellness[J].Chiropractic J of Aust,2006,36:3.
[2]魏小明,刘建强.从美式整脊谈中医整脊未来的发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7):69-70.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4-78.
[4]黄志高,张俐.西医整脊疗法与中医骨伤整脊疗法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6):68-69.
[5]张长江.脊柱相关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134-137.
[6]陈贵珍,许云祥.脊柱相关疾病及整脊治疗[J].北京: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4):62.
[7]韦贵康,韦坚,韦理.颈椎病整合手法具体应用及力学原理分析[J].中国骨伤2009,22(9):683-684.
[8]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47,71,85,70.
[9]韦贵康,刘建航,安连生.试论不良的生活、工作姿态对脊柱与四肢病损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1,28(5):395-396.
[10]《按摩与导引》杂志社.我国按摩导引学术现状与趋势[J].按摩与导引,1992,8(1):45.
[11]朱以蔚,龚国胜.陈氏整脊推拿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85例[J].颈腰痛杂志,2012,33(1):77-78.
[12]韦贵康.中国手法医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国外的影响[J].第七届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暨保健手法大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13]汪青春,陈则齐.辨证施用调络整脊手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性腰骶痛116例[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4,14(4):327.
[14] 王明杰,周学龙.韦贵康教授关于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思想[J].广西中医药2008,31(4):36-37.
[15]韦以宗,王秀光,刘明军,潘东华,等.中医整脊科正脊调曲法操作规范的标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1832-1836.
[16]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5-319.
[17]吕选民,权觉.武浅论中医整脊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医教育,2007,26(6),59-61.
[18]韦以宗.整脊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3-92.
[19]向佳.中医整脊操作将得到规范推广[N].中国中医药报,2010-12-17(002).
[20]董安立,赵涌,郭明.为我国脊椎康复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C].全国脊诊整脊医学第三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脊诊整脊杰出专家表彰大会会议专刊,2007:1.
[2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
[22]白晓芸,樊丹,赵莹.加速我国整脊学科学化、规范化建设[N].中国中医药报,2004-11-29(2251).
R244.1
B
1004-2814(2013)04-304-03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