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冬梅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

2013-04-08刘冬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诃子乌梅刘老师

冯 谦,刘冬梅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刘冬梅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

冯 谦1,刘冬梅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刘冬梅教授擅长诊治脾胃、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对功能性腹泻的治疗有丰富经验,现介绍如下。

功能性腹泻属于功能性肠病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排松散便或水样便,且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的一组症状群。属中医“泄泻”等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素虚、情志失调、外感寒热、劳倦、痰浊食积等因素致使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1]。刘老师指出功能性腹泻更重要的应考虑脾主运化之功能,若脾之功能受损则湿从内生,升降失常,水谷并走于下而为泻;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脾虚失运为本、湿蕴难化为标,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泻食不化。”病邪主要为湿邪。如《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曰:“湿胜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日久脾病及肾,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渐成久泻,迁延难愈。刘老师指出“无虚无湿不成泄”。肝气调达对脾主运化有促进作用,若抑郁恼怒、精神紧张则易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或平素忧思太过,土虚则木乘,均可致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加重腹泻。脾虚累及肾阳,阳气不足,温煦推动不及,则加重胃肠蠕动负担,以致久泄难愈。

刘老师注重辨证与治法的统一,认为只有辨证正确,治法的针对性才能明确和具体,根据治法谴方用药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如既往有精神刺激病史,症见情绪较低落、常因情志刺激而发病或加重病情,辨证属肝脾不和,治当以疏肝健脾为主,方中应适当加重调节情志药物的剂量如百合、合欢皮、夜交藤、木香等。如有明显脾胃虚弱表现,症见纳少、腹胀、倦怠乏力、肠鸣失气,辨证属脾气虚弱,治当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为主,方中当以健脾药物为主如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如久泄不愈、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温、形寒怕凉、腰膝酸软,辨证属脾肾阳虚,治法当温肾健脾、涩肠止泻,方中当用如乌药、当归、肉桂、乌梅、诃子等。

刘老师注重标本兼治、运脾化湿、寒热并用。病之初多为脾虚失运、湿浊不化,久泄后脾阳渐衰、日久及肾、命门火衰、寒从中生,或久泻伤阴、阴虚生内热,故病久多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

刘老师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有:①乌梅:刘老师认为取其至酸至柔之性,缓肝、泻肝,肝气畅达则自能助脾胃后天运化之功。正如朱良春言:“梅占春先,得生发之气最早,味虽至酸,然与兜涩之品不可同日而语。” 药理研究证实,乌梅可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对胆囊有轻度收缩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并可改变胆汁酸碱度。乌梅煎剂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对奥氏括约肌有弛缓作用。一般用量为15~18g。②黄芩:刘老师认为黄芩泻肺火,治脾湿,苦燥而坚肠胃。药理研究证实,黄芩有抑制肠管蠕动的作用。一般用量为8~12g。③黄连:刘老师认为虽然苦寒药多可致泄,然黄连虽性寒而燥,能够厚肠胃而止泻,《名医别录》曰:“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提取物具有抑制胃液分泌、抗腹泻的作用。一般用量为6~9g。④肉桂:刘老师认为温肾暖脾,尤其对于腹泻日久、迁延不愈、脐腹喜温畏寒者常配伍乌药、小茴香、花椒等效果较好。药理研究证实,肉桂对胃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有抑制作用。一般用量为9~12g。⑤干姜:刘老师认为气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能燥脾而补脾,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以除湿止泻。常配伍少量附子,对于久泄患者,效果良佳。一般用量为9~15g。⑥煨诃子:煨诃子酸涩性收,善能涩肠止泻,刘老师常与乌梅、五味子配合使用。研究认为,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一般用量为12~15g。⑦党参、炒白术:刘老师认为其味薄,作用缓和,常配伍山药,适用于脾胃本虚、湿浊蕴脾之腹泻。一般用量为18~24g。⑧茯苓、薏苡仁:刘老师认为二药味甘而补入脾经疗脾虚,味淡则能助脾运湿,使湿邪从下而走。一般用量24~30g。⑨砂仁:刘老师认为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能够温脾化湿暖胃,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慢性腹泻。一般用量为9~12g。⑩合欢皮、夜交藤:刘老师发现,多数腹泻患者不同程度上处于情绪紧张或焦虑状态,而宁心安神药物的应用有助于症状的改善。一般用量为18~24g。11焦三仙: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消食化积行气,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不化、湿痰内生所致腹泻患者。一般用量为12~18g。

典型病例:患者,男,47岁,2012年10月12日初诊。反复大便不成形10余年。诉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质稀、不成形、日2~3次,无血便、果酱样便,无黏液脓血、里急后重,无明显腹部不适,每进食油腻或受凉后则腹泻加重,伴腹胀。曾口服固肠止泻丸、黄连素效果不明显。平素脐周畏寒喜温,饮食一般,睡眠浅易醒,小便正常。舌体略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濡细略沉。证属脾气虚弱,中阳不振。治以健脾温阳止泻。药用乌梅15g,肉桂9g,白术24g,茯苓18g,薏苡仁24g,干姜9g,煨诃子12g,黄连9g,山药30g,合欢皮18g,首乌藤18g,焦三仙18g。7剂,水煎200mL,早晚餐后0.5h服用。1周后复诊,大便日2~3次,便质较前改善,仍感觉脐周畏寒,睡眠质量较前改善。上方加砂仁12g,花椒9g续服。三诊大便1日2~3次,基本成形,无明显腹胀、腹痛,偶感脐周畏寒,睡眠可。继服7剂,后随访1个月,大便日1日1~2次,成形,余无明显不适。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35-236.

R249.7

B

1004-2814(2013)04-280-02

刘冬梅

2013-01-08

猜你喜欢

诃子乌梅刘老师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彭涛妙用乌梅丸加减验案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永德县诃子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刘老师想开小车
望梅止渴话乌梅
幽默的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