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8例观察

2013-04-08韩玉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膝眼针灸疗法骨性

韩玉爱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甘肃 武威 733009)

温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8例观察

韩玉爱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甘肃 武威 733009)

目的:观察温针灸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用温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28例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剂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9%、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膝骨性关节炎;温针灸疗法;对照治疗观察

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和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炎症性退行性关节疾患,属中医“骨痹”范畴。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们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6例,均为我院2010年12月至 2012年1月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51.2±10.1)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0±4.2)年。对照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50.1±9.7)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5.1±4.1)年。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标准。有膝关节疼痛及膝关节X线片提示有骨赘形成,或年龄大于38岁者。或受累膝关节僵硬小于30度,或有骨摩擦音。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肝肾不足,寒湿痹阻证型。腰腿疼痛,腰膝酸软,遇寒加重,遇热减轻,四肢冷痛,肢体困重、麻木,行走困难,肌肉瘦削,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弦滑。

排除标准为合并消化性溃疡及胃肠出血。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患。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近3个月内接受过关节腔注射治疗,近3个月内接受过非甾体类药物及激素治疗,不能配合有关检查和治疗,不能坚持完成治疗。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内膝眼、外膝眼、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内庭为主穴,内侧痛重加膝关、曲泉,外侧痛重的加梁丘、伏兔、膝阳关,腘窝胀痛加委中点刺放血,肝肾亏虚加太冲、太溪、悬钟或肾俞、肝俞,脾虚痰湿加丰隆、三阴交。用苏州医疗用品厂华佗牌28号2寸毫针,皮肤常规消毒,直刺进针,刺入穴位后,行手法刺激,得气后快频率大幅度捻转提插,使针感沿肢体上下传导。用温灸纯艾条,每段截成大约4cm长套在针柄上,距离皮肤大约2~3cm,从离皮肤近端处点燃艾条,施行温针灸,一段燃尽后再接上另一段,每穴每次施灸2段,待其自灭,留针30min,待针冷却后起针。隔日1次,连续治疗6周。

对照组: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由四川新斯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H20051301)0.48g,每日3次,连服6周。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改善7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疗效指数改善50%~ 70%。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指数改善30%~49%。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后指数改善30%以下。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8例,好转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脘疼痛不适、纳差、恶心、便秘、腹胀、腹泻等,大多采用餐后服药后好转,有1例采用餐前加服奥美拉唑胶囊后好转,两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5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因素、关节超负荷与载荷传导紊乱、肥胖、骨内高压[2]等。现代临床研究认为尽早修复关节软骨面,减轻关节骨端囊性改变,减少关节滑膜炎症渗出是治疗的关键[3]。

本病属中医“骨痹”范畴,肝肾亏虚,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侵于关节,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加之劳损,局部筋脉受损,血溢脉外,瘀血阻内,关节软骨在应力刺激下进行代偿性修复,形成骨刺,刺激关节疼痛,甚至肿胀变形,屈伸不利等。

内膝眼、外膝眼为治疗膝关节病的经验效穴。梁丘、血海为局部腧穴,可加强气血流通,强健经筋。“筋会阳陵”,故取阳陵泉治之。足三里配内庭为“马丹阳十二”配穴法,治疗膝关节及腿部诸症有实效。《指要赋》谓“且如步行难移,太冲最奇”,故取太冲以舒筋活络,疏通下肢气血。诸穴配伍,再配合艾灸,共奏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通调膝部气血,滋养膝周经筋,痹祛痛止之功。温针灸具有针刺和艾灸的双重效应,具有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促进病损关节形态学改善作用[4]。同时,灸增强了针刺的作用,具有互补性,更加增强了温经散寒、化瘀通络、调和气血、滑利关节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一辑.1993:88.

[2]包飞,王慧娟,吴志宏.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研究现状及机理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4):357-359.

[3]赵李清,黄燕兴,滕蔚然.针刺结合康复指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149-151.

[4]李宏建.针刺对膝骨关节炎的辅助治疗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4):256.

R245.315.843

B

1004-2814(2013)04-272-02

2012-12-04

猜你喜欢

膝眼针灸疗法骨性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空调吹得膝盖疼 按摩穴位可改善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艾灸补阳气
针灸疗法
膝关节疼痛按这三个穴位
膝关节痛疼按这三个穴位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