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检疫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
2013-04-08林国荣
林国荣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自贡 643020)
产地检疫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 产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产地检疫率低
1.1.1 以笔者所在的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为例,产地检疫主要由乡镇兽医站承担,产地检疫工作点多面广、量大、分散,而兽医站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不能全覆盖,导致产地检疫率低。
1.1.2 养殖户量大分散,交通不便,加之法律意识淡漠,不主动申报检疫,部分经营者甚至逃避检疫,导致产地检疫率低下。还有的养殖户缺乏动物疫病防疫知识,自食或买卖病死畜禽,造成人畜发病。
1.2 设备单一,执法手段落后
乡镇畜牧站配备的检疫设备有限,而这些设备及试剂是易耗品,用完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一些设备不能使用,检疫人员只能凭经验、凭肉眼进行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工作基本不能开展。
1.3 产地检疫力量薄弱
1.3.1 检验员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产地检疫工作的正常需要,产地检疫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产地检疫的质量。
1.3.2 乡镇畜牧站除检疫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其他日常工作,由于经费短缺、人手不足,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不得不削弱产地检疫工作的力度以确保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对策
2.1 加大宣传和处罚力度
2.1.1 加强对产地检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动物疫病防疫知识的宣传,努力营造出一个当地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人民群众理解的氛围,使产地检疫工作有序开展。
2.1.2 加大产地检疫监督检查力度,对不主动申报检疫,逃避检疫、弄虚作假,甚至干扰产地检疫工作正常开展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促进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加强产地检疫的力量
2.2.1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部分检验人员已不适应检疫工作,急需一批既有现代畜牧兽医知识,又能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检疫队伍,因此,人社部门、畜牧部门要加大人员引进的力度,对专业人员可给予一定政策照顾,及时补充到检疫岗位。
2.2.2 加强培训和管理,组织产地检疫从业人员进行检疫技术培训,掌握新技术新信息,以适应检疫工作的需要。同时应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检疫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2.3 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不断规范产地检疫、收费、出证等环节,杜绝只收费不检疫、降低检疫标准或收费标准的行为。
2.3 理顺工作机制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制定适合基层检疫工作的制度和措施,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2.4 加大无害化处理力度 要按照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处理规程要求,采取焚烧、深埋、化制等无害化处理方法,妥善处置病死畜禽及其产品,防止动物疫病传播,禁止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保证上市畜禽及其产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5 加大经费投入
2.5.1 各级财政要加大检疫经费投入,加大产地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报检点、动物隔离观察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适应产地检疫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如快速检疫箱、试纸试剂等,以满足产地检疫工作的需要。
2.5.2 不断增加产地检疫工作所需的装备,特别是要配备相应的自身防护设备、快速检测设备,推广切实可靠的快速检测技术,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检测体系,以改变依靠临床感观检查进行产地检疫的局面。
2.5.3 解决产地检疫人员的后顾之忧,要适当提高检疫人员的薪酬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展好产地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