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兽医体制改革 构建和完善基层兽医监督保障机制

2013-04-08王丽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动物卫生监督所041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12期
关键词:本区兽医站养殖业

王丽琴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041000)

冯志宏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史晨婕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 太谷)

近年来,我国的兽医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建立了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三大体系。但是,在乡镇、村级基层兽医体制却相当薄弱。基层兽医工作是兽医工作的基础,工作量大面广。借秋季防疫检查的机会,对本区兽医体系和机制运作情况做了调研,现就兽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几点改革举措。

1 兽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1 防控动物疫情新形势需要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近年来我国对动物疫情实行了解密,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又时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甚至出现全球蔓延的趋势,我国也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疫情,对局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现代养殖业发展新形势需要 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密集、装备现代、生产标准的现代养殖业,是当前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养殖业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转变兽医工作重心,由简单的保障畜禽健康向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渡;拓展养殖服务领域和养殖业产业链条,促进养殖业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提高为新农村建设、生态环保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提升防检监管理能力以及养殖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把握科学防控动物疫病主动性,提升养殖产品竞争力和公众信任度。为此,急需推进兽医体制改革,转变传统工作机制和方式,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养殖业经济运行的水平,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动物养殖和防疫体系建设,确保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一条龙全面可追溯管理。

1.3 我区养殖产业化发展新形势需要 本区养殖量大,全区载畜禽量3000万头只,居全市前列;以奶牛、生猪、蛋鸡、肉鸡、羊等为主导,养殖品种丰富;标准化生产模式效果突出,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0余个;全区近 年养殖产值在2亿元左右,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的50%。养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加之地处晋南重要交通枢纽位置,动物及产品流通量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相对就更重。对此,区委、区政府多年来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支持。本区也率先探索推行了区、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和六大防疫机制,并取得明显效果,全区动物疫情稳定,推进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梳理总结近年成功发展养殖业和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成功经验,深刻认识到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解决好村级防疫经费和人员的工作。

2 兽医体制改革主要举措

2.1 充分调研分析,谨慎决策,以构建村级防疫员体系为重点进行兽医体制改革 本区有17个乡镇,340个行政村(全部为有畜禽村),区畜牧兽医局作为全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是赋予行政职能的全额事业单位。局下属5个直属站和17个乡镇兽医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等为全额事业单位。

近年来,本区努力构建区、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和六大防疫机制,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是村级防疫人员相对松散,防疫经费无保障。本区原来的三级防疫体系中的村级防疫人员多数为一些闲赋的村民担任,协助乡镇兽医站开展防疫工作、监督疫情发生和上报疫情动态等,但不发放工作经费,每月只有200元的工资。所以,实际上村级防疫工作由乡镇兽医站具体实施,其主管部门为区畜牧兽医局和乡镇共管,而村级防疫员起到协助作用,其主管部门为乡镇政府,这样就存在职责和任务脱节的问题,管理关系不明确。对此,笔者分析认为:本区原有的区级防疫体系和人员比较稳定,管理关系明确,技术力量较强,此次兽医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是:突出防检疫执法和疫情管理职能,把重头戏放在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体系的构建上,着力解决人员设置、经费来源、职责设定和管理培训等问题。坚持“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搞好衔接、稳定发展、规范工作”的原则,整合乡镇兽医站和乡镇中心站的资源,达到区、乡、村三级的紧密垂直管理。

2.2 以原乡镇兽医站人员为主,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资金捆绑使用,确保村级防疫队伍质量 对于村级防疫队伍人员来源:考虑到本区村庄数量较多,村级防疫员缺乏工作实践经验,所以应加强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和管理,接受乡镇兽医站的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监督。村级动物防疫员人员配置应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可以依据各站人员数量、辖区养殖数量、品种和养殖方式等不同,科学综合测算,合理灵活变动。这样做,一是稳定人员队伍,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确保改革前后防疫工作不脱节;二是确保村级防疫员队伍技术水平,便于主管部门管理和培训,防疫网络比较紧密。对于村级防疫经费的使用,笔者认为村级防疫经费和其它防疫经费捆绑使用,统一接受兽医局的调拨。

对于村级防疫员的职责,笔者认为一是由于村级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志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所以村级防疫员主要任务是对所辖村动物的强制免疫、疫情报告、监督病死动物的处理、协助产地检疫的报检、建立动物防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畜牧生产统计等工作。二是由于本区村级防疫员由村里临时产生,所以还要接受所在乡镇兽医站的具体工作分工。

2.3 加强区、乡、村三级防疫工作垂直管理,构建新兽医体制下的防疫机制,进一步规范防疫工作 (1)政府支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本区政府对防疫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近年防疫经费逐年增长。兽医体制改革后,区财政仍需每年足额划拨专项防疫经费,并应新增村级防疫员经费项目。(2)垂直管理,建立防疫督察机制。本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区乡村逐级垂直管理,明确职责,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和百分考核制度,逐级制定完善新兽医体制的配套制度。同时,逐级成立督察组,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有督察的工作模式,确保防疫工作扎实、有序、高效进行。(3)科学防疫,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本区建立村级防疫员队伍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专业防疫队伍,为此要把提高村级防疫业务素质能力纳入了全区动物防疫人员整体培训计划,并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特别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量化指标,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村级防疫员职责任务由所在站进行量化,实行目标管理考评、服务对象直评、乡镇站初步评定、局主管综合评定等“四结合”的考评机制。村级防疫员每次入户服务均记录在档,由户签字并可随时提出意见或建议直评,所在乡镇站定期进行初评考核,然后由局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乡站防疫经费、个人报酬补贴和晋级挂钩,纳入人事考核档案,奖优罚劣。

总之,本区兽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把握住“行政主体明确、人员职数精简、整体素质提高、工作任务落实、防疫监管强化、诊疗经营放开”的总体思路,稳妥推进,确保改革效果,确保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本区兽医站养殖业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