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特种毛皮动物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013-04-07蒋衍廷山东省东平县新湖镇兽医站271207刘建设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蒋衍廷 (山东省东平县新湖镇兽医站 271207) 刘建设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调查报告
东平县特种毛皮动物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蒋衍廷 (山东省东平县新湖镇兽医站 271207) 刘建设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东平县特种毛皮动物饲养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具有悠久的养殖传统,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经验。近年来,东平县依托东平湖丰富的鱼类水产资源,大力发展以水貂、狐狸、貉为主的特种毛皮动物饲养业,毛皮动物饲养业成为东平县特种动物养殖的一大亮点产业。
1 发展现状
1.1 生产总量 2012年,全县水貂、狐狸、貉等毛皮动物存栏分别为35.6万只、58.9万只、56.1万只,出栏分别为29.4万只、48.2万只、45.1万只,毛皮产量122万张。
1.2 养殖品种 主要有水貂、狐狸、貉三种。其中水貂主要是本地杂交系,还有部分大连锦州黑貂、美国短毛黑貂、珍珠貂等。狐狸有银黑狐、蓝狐等。貉主要是国内地产品种。
1.3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东平湖库区老湖、州城、银山、斑鸠店、商老庄、新湖、戴庙、东平街道等乡镇、街道。集中区域主要有老湖镇西三村、西四村、南辛庄村、黄花园村、毛翁村等,州城街道荷花楼村、杨庄、小东门、亭坡等。
1.4 加工销售 东平县无特定的特种毛皮动物屠宰和裘皮加工鞣制企业,养殖户按照经验经鉴定毛皮成熟后,直接进行宰杀取皮,取皮后,有的将生皮张直接销售给上门收购的企业或者经纪人,有的租用或自建冷库储存后销售。生皮张主要销往河北秦皇岛、沧州(肃宁县)、辛集等地。
1.5 饲料营养 蛋白类饲料有湖鱼、湖虾、鱼皮、鱼排、鸡架、鸡背、鸡肝、鸡头、鸭架、鸭肝、鸡蛋、破损蛋、毛蛋、动物内脏等,配种繁育阶段及幼崽阶段还增加鲜牛乳、奶粉等。植物性饲料主要是各类新鲜瓜菜。大部分养殖户添加预混料或者维生素添加剂等。还有部分养殖户饲喂全价颗粒料。
1.6 养殖装备 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户配备了锅炉、蒸锅、粉碎机、搅拌机、喂食料车、自动或半自动饮水设施,无锅炉和蒸锅的小型养殖户一般都配备煮锅。为了节约土地,充分利用空间,大部分养殖笼舍采用双排双层或三层式,也有的小户采用双排单层式的笼舍。保育舍笼舍大部分采用铁丝捆扎网与木箱相结合的新式保育舍,育成笼舍直接采用大尺寸的铁丝捆扎网。
1.7 饲养环境 由于湖区受土地因素制约,原来毛皮动物饲养主要是在家庭庭院中,饲养环境较差。随着养殖场户在居住和饲养环境、疫病防治等方面意识的增强,且资金有了一定的积累,很多养殖户都把养殖场搬出了庭院和村庄,在山坡、村外农田等建设标准比较高的养殖场,养殖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2 养殖模式
2.1 庭院模式 养殖户在自家庭院内利用庭院空间搭建养殖棚舍发展特种毛皮动物养殖。该模式简单方便,饲养成本较低,利于养殖户饲养操作,缺点是人畜混居,饲养环境差,易导致感染疫病。该种模式占总饲养量的30%左右。
2.2 场区模式 养殖户在村外自建饲养场区。该模式利于饲养管理,易于控制疫病,但由于需流转征用土地且需建设饲养场区棚舍及附属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该种模式占饲养总量的40%左右。
2.3 小区模式 多个养殖场户集中在某个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养殖小区,统一发展养殖。又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由村集体投资统一按照标准建设养殖小区,然后租赁给养殖户发展养殖,另一种是养殖户自己投入资金建设养殖小区,是场区模式的延伸,只不过养殖场区较为集中。该模式有利于解决养殖场区建设土地制约因素,节约建设和饲养成本,但不利于疫病防控,易产生交叉感染。该种模式约占饲养总量的30%。
3 发展特点
3.1 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东平县特种毛皮动物饲养虽然具有悠久的历时传统,但养殖规模不大,效益不高,没有真正形成大产业。近两年,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产业逐渐实现了新的突破,总兽群数量不断攀升,从2008年的60万只,发展的目前的150万只,翻了一番还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库区群众因受渔业发展限制,亟需转产寻求新的出路;另一方面是特种毛皮动物市场需求增加,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利润丰厚;第三方面就是工商业资本、非农资本等社会资本逐步进入特种毛皮动物养殖行业。
3.2 规模饲养比例增加 近几年来特种毛皮动物市场行情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许多老养殖户资金积累丰厚,已经不再满足于庭院养殖,而是积极走出庭院和村庄,到村外或者外村兴建中大型养殖场、小区,搞专业化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模式逐渐成为主导方向。同时,带动了许多新的养殖场户加入特种毛皮动物养殖队伍,规模养殖场区不断增加,规模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3.3 扶持资金投入加大 东平县境内有东平湖,库区面积大,是移民大县,且南水北调工程经东平湖,移民扶持项目资金较多。如老湖镇西三、西四、毛翁等村利用扶持项目资金建设了三处大型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小区。西三村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小区占地60余亩,可容纳12个养殖户,存养毛皮动物10万只;西四村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小区占地105亩,建设棚舍25000m2,存养毛皮动物20万只;毛翁村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场,占地60余亩,建设棚舍16800m2,存养毛皮动物15万只。
4 主要经验
4.1 政策驱动 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东平县农村经济特色农业发展畜牧业考核办法》等,从资金、用地、技术、政策保护、贡献奖励等方面鼓励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为特种毛皮动物养殖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保护。制定了《东平县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其中涵盖特种毛皮动物高效示范园区建设标准,为建设标准化高效特种毛皮动物示范园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高标准建设了老湖镇高效特种毛皮动物养殖示范园区,园区占地近300亩,存养毛皮动物达到40万只,为全县特种毛皮动物高效养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2 项目拉动 近两年来,东平县着力在发展特种毛皮动物养殖项目上狠下功夫,优先发展特种毛皮动物养殖项目,使其成为推进特种毛皮动产业的基础。先后规划建设了多处规模较大特种毛皮动物养殖项目,如西三、西四、毛翁等建设项目,还有部分养殖场户自筹资金建设的黄花园养殖小区项目、南辛庄养殖小区项目等。特种毛皮动物大型养殖项目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产业的规模和标准,还极大地提高了周边群众发展特种毛皮动物养殖的积极性,带动300余户群众发展该产业,直接拉动了全县特种毛皮动物产业的发展。
4.3 服务推动 县乡两级畜牧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养殖场户提供技术、市场行情和行业动态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养殖户科学决策。加大了人工授精技术、棚舍建造技术、生料喂养技术、新型笼具加工技术、机械化饲喂技术等特种毛皮动物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提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积极开展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培训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场户开展技术指导,全面提升了养殖场户饲养技术水平。
5 存在问题
5.1 技术水平不高 东平县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发展经历了“试养-探索-稳固-发展-停滞-再发展”的过程,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但是由于其商品的特殊地位,不具有普遍性,导致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人员严重缺乏,生产中很多的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加之目前畜禽养殖技术推广体系把重心放在了肉类和禽蛋类畜禽养殖上,且技术人员在特种毛皮动物饲养方面技术不全面,相应的饲料营养、疫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滞后,致使特种毛皮动物养殖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特种毛皮动物养殖的发展速度与相应的技术推广使用速度不匹配。
5.2 散养比例较高 虽然目前特种毛皮动物饲养正在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散养规模占整体养殖规模的比例仍然较高。散养以庭院式养殖为主,规模小且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加之庭院式养殖畜禽舍及舍内设施较简陋,人畜混居,环境及卫生状况较差,生产管理不规范,一旦发病,常可导致全群感染,抗风险能力较差。
5.3 良种化程度低 在特种毛皮动物良种繁育方面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体系,各自为战,虽然培育了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但具有影响力的优良品种较少,大部分良种需从外地甚至国外引种,生产成本增加。大多数养殖场户在养殖过程中虽然能够互相之间调整种子,但调整比例不高,且调整范围较小,不可避免产生近亲繁育,导致后代品质逐步退化,生产性能、养殖效益不能够持久。还有的养殖场户对优良种子认识程度不高,引进的种子品质低劣,致使生产性能低下,养殖效益不高或没有效益。
5.4 组织化程度低 东平县特种毛皮动物养殖虽然初具规模,也有了如泰伦裘皮等制衣企业,但没有实现订单养殖,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小。虽然成立了不少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合作组织,但大部分合作组织运行不正常,不规范,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市场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占有率低,难以抵御市场风波的冲击。
5.5 发展空间受限 东平县大部分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位于东平湖库区,本身土地占有量就较少,且大部分土地受到基本农田保护,加上沿湖岸线、风景名胜区、居民区、水资源保护、动物防疫要求等限养因素的制约,一些大的养殖项目无法落地,特种毛皮动物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制约,养殖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6 对策建议
6.1 推进规模养殖 积极兴建规模化养殖场和专业化小区,加大规模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鼓励引导散养户走出庭院,走进小区,大力推行村外场户、小区养殖等方式,引导培育一批标准化高效特色养殖场区,尽快形成毛皮动物规模养殖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格局。
6.2 提高经营水平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兴办加工企业、交易市场等,发展订单养殖,实行产业化经营,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重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引导合作组织规范发展,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积极鼓励企业、养殖场户开展品牌认证活动,注重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6.3 规范生产管理 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开展协作攻关,加快新技术的引进,搞好技术配套,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发挥政府、企业等单位的作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养殖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组织和引导养殖场户(小区)实行规范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实现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相互配套。
6.4 解决发展瓶颈 落实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把养殖用地纳入农业设施用地总体规划。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化解畜牧业发展用地中的矛盾和问题,保障标准化规模养殖用地,优先安排特种毛皮动物养殖用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发展养殖。
S829.9
A
1007-1733(2013)11-0057-03
201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