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有凤主任医师育阴潜阳针法治疗中风病经验

2013-04-07张立华马有凤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天津301800

陕西中医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风病针法头晕

张立华 马有凤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800)

马有凤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曾跟随石学敏院士、廉玉麟、刘新桥等名老中医学习中医和针灸。自从事中医工作以来,以内经为理论指导,吸取各家之长,对内科常见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中风病的认识及见解较为独特,现总结如下。

1 病机治法 中风病的针刺治疗,由来已久,历代医家以推崇多气多血的阳明经为多,手足阳明经始终是临床治疗时,针灸医师关注的重点。天津市中医药大学曾对古籍针刺治疗中风病的诸多处方进行统计,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序,结果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个穴位中,前9个穴位全部是阳经诸穴[1]。

马有凤主任医师在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及王冰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风病机为“阳化内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用滋阴熄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清代名医唐容川《血证论·瘀血》“凡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离经之血已成瘀血,瘀血不去即可导致新血不生,又会阻滞经络而使血行失常;王清任治疗中风必“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等理论指导下,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中风之为病,多因体内阴液不足,水不涵木,风阳内动所致。阴阳失衡为其本质,单纯选取阳经诸穴未免过于片面。根据“阴阳互根”、“阴阳互生”的理论,只有阴阳两经结合取穴,二者兼顾,方为周全。创立了“育阴潜阳针法”。此法在针刺手足阳经俞穴的基础上选加肝肾等阴经穴,以滋阴潜阳、通络熄风,提高疗效。

2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某,男,62岁,主因“左侧肢体不遂伴头晕5d”于2011年6月8日就诊,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而发左侧肢体不遂,伴头晕,轻度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在当地卫生院诊治,按“脑梗塞”,给予输液治疗,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科住院治疗。入院时:患者左侧肢体不遂、头晕、易怒、面红、舌质红,舌苔黄,脉弦。西医查体:BP:170/100mmHg,神清,言语流利,左侧中枢性面舌瘫,颈软,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巴氏征(+),左侧查多克征(+)。头颅CT 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既往史:高血压史8 年,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平素头晕头痛。吸烟史35 余年,每日2 包;不嗜酒。

诊断:脑梗塞,2级高血压极高危(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治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物处方:白芍、天门冬、玄参、龙骨、牡蛎、代赭石、牛膝、菊花、地龙各15g,龟版、僵蚕、䗪虫各10g,水煎服,1d1 剂。“育阴潜阳”针法处方:百会、风池、太溪、中注、外关、足三里(左)、三阴交、太冲。手法: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风池双侧用泻法,其它穴为患侧取穴,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经治疗14d后,患者左侧肢体不遂明显好转,头晕、头痛缓解,BP:140/90mmHg 左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Ⅴ-级。3月后复诊患者完全康复。

按:患者老年男性,平素头晕头痛,系肝肾亏虚,肝阳偏亢所致;卒发半身不遂、结合舌苔、脉象,故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汤剂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一些虫类及活血药,以加强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之功。同时应用经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针刺方法“育阴潜阳针法”。针刺穴义如下:百会属督脉,系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有百脉仰望朝会之势,故曰百会,具有清头散风,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益气之功能[2];风池属足少阳胆经,是手足少阳、阳维之所会,阳跷之所入,为治风之要穴,无论外感风邪还是内动肝风皆可治之;中注属足少阴肾经、冲脉之会,是肾水精气集中之所,肾水由此注入胞中,使精气内注通调四周脏器之燥,有养阴润燥之功[3];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原穴,有补益肝肾、培土生金、温阳散寒之功效;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有平肝熄风、镇静安神之功能;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足之三阴经交会穴,有健脾利湿、滋补肝肾的作用[4];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和胃降逆、健脾化痰、补益正气之功能;外关为手少阳三焦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通于阳维脉,功能疏通经络、聪耳明目,主治头痛、耳聋、目赤肿痛、手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及手颤等[5];诸穴配合具有滋阴潜阳,健脾祛湿,通经活络作用。使患肢的康复加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杨关林,张 艳.辽宁省中医院名中医专病治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

[2] 李秀梅.针刺百会上星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5):285-286.

[3] 张智龙.针灸穴性类编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159.

[4] 张智龙.五味斋医话医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9.

[5]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86-87.

猜你喜欢

中风病针法头晕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梳走头晕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