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分析的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讨*
2013-04-07祁向争王盛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
祁向争 王 超 王盛隆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罗马Ⅲ标准将FD 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1]。由于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样,故临床治疗具有难度较大、疗程较长、容易反复等特点。足三里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的功能,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穴位。近年来,足三里穴位刺激疗法在治疗该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足三里”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人工初筛、查重,共检索近12年临床观察刺激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8篇,分析如下:
在治疗FD 过程中,电针针刺双侧足三里的方法最为多见。有研究证实,针刺对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及消化吸收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2]。FD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炎程度、胃运动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3],目前研究的焦点主要包括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4-5]、社会心理、感染、遗传等因素。
1 文献分析 1.1 电针 任秦有[6]等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将FD 受试者分为针刺组和未针刺组,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分为针刺组和未针刺组进行对照。然后选取两组针刺组患者双侧足三里进行针刺(未提及行针与否),每次30min,连续3d。该研究以B 超测定胃排空及胃肠激素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含量为观察指标,据试验结果推测,针刺改善胃排空可能与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关系。常小荣[7]等设计随机对照试验于足三里穴组、足三里穴旁组(旁开1cm),电针针刺足三里20min(未提及行针与否和是否为双侧取穴),设定各项参数,以胃电图、胃阻抗图为观察指标,该研究未提及患者症状改善与否。在上述实验基础之上[8],测定FD 患者血浆MTL 和SS的含量,尽管检测指标有显著意义,但仍未作疗效判定。
足三里单穴位刺激的电针实验研究文献较少,且文献中对于电针的使用方法未能详尽描述,同时,对于行针手法及单双侧取穴也未能言明,这是目前文献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试验过程中运用B 超、胃电图等观测方法以及胃阻抗总功率和MTL、SS等指标观察胃排空,以此说明电针针刺足三里对FD 的治疗效果,但这些观测方法及指标与FD 疗效的相关性还有待于商榷,并且忽视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1.2 毫针针刺 王景杰[9]等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针刺FD 患者双侧足三里胃电和胃排空的变化,该研究未提及针刺手法及症状变化情况。赵宏[10]等在研究中将FD 患者辨证分型为脾虚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胃不和型,运用平补平泻法毫针针刺双侧足三里,留针20min,同步记录进食前后20min胃电,并与健康不针刺组对照,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在治疗FD 过程中,其改善胃电节律紊乱的双向调节作用有独特性和优越性。
1.3 穴位埋线 郑治敬[11]等选取FD 患者双侧足三里穴,采用穴位埋线方法,用B 超(金氏法)观测FD 患者胃的蠕动频率、波幅、胃半排空时间,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共同作为疗效判定标准。
1.4 穴位注射及联合用药 刘洪[12]等将FD 患者分为西医基础加电针足三里治疗组和西医基础对照组(未提及是否随机),未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易梅[13]等将FD 患者分为穴位注射治疗组和口服多潘立酮对照组(未提及是否随机),治疗组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观察患者于治疗前1d和治疗结束后3d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该研究只针对症状改善,未进行客观指标评价。
从上述对现状的总结可以看出,足三里穴位刺激治疗FD 除针刺外,还有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方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对足三里穴的具体操作方法不详 如足三里穴临床应用中电针较为常见,但电针使用方法未见明确说明。如电针应用前是否施用行针方法、得气与否,仅有少数提到平补平泻;其次,对于电针相关参数,如频率、波形、电流量、波形、脉冲宽度及输出电压等参数设置未能详尽说明,如文献中使用低频与高频的频率有所不同;对于正负极如何连接也未明确说明;使用电针仪仪器型号厂家等未见报道;此外,治疗疗程及足三里是否双侧取穴均未见说明。
②疗效评价方法各异 研究中客观评价指标多见,如多以胃肠激素(MTL 和SS)、胃电的波幅与频率、胃阻抗总功率及胃(半)排空的时间为观察指标,而以FD 患者临床症状的缓减程度、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等相关量表作为评价方法的较少。在少数临床症状指标的评价中,多以评分的形式实施,这就增强了观察者的主观性。同时,目前文献中生化指标、电生理指标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应进一步明确。文献多为近期疗效观察,鲜少提及随访,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③未见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描述 在试验方法设计上,部分研究虽提出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但多数未能言明,随机及盲法如何使用。此外,试验前研究对象的空腹时间,病程等未见说明。
④忽视中医特色辨证论治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三里作为常用的治疗穴位,其临床应用应遵循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而在以上的文献分析中,多数研究未进行辨证,仅有少数研究对FD 进行辨证分型,对证取穴。
2 临证体会 临证中,足三里治疗FD 可采用针刺(毫针)、指针(点穴)、经皮穴位电刺激(中频电脑药透)、穴位注射(药物选用VB650mL)、穴位贴敷(辨证选用不同中药)等方法。每种刺激方法作用持续时间及作用深度不同,如针刺行针30min;指针需10min,每日2次;经皮穴位电刺激通电后作用时间20min;穴位贴敷治疗24h,或者以患者皮肤敏感情况为依据,可随时揭下穴位贴。针刺作用强度最深、其次为穴位注射、经皮穴位电刺激、指针、穴位贴敷。其中指针治疗可以据患者反应进行强度改变,易于接受。不同使用方法的选择依据是患者病情轻重、病史长短、伴随疾病、耐受程度、配合时间等。老年患者因伴随疾病复杂,病程长,体质弱,依从性差,宜选指针、穴位贴敷等方法。根据辨证采用不同补泻手法及选用药物制成穴位贴。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存在有创、治疗过程较痛苦等缺点,而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虽然无痛苦,但因需要药物透皮吸收,在较凉的环境则不适合。中青年患者则可选取多种穴位刺激方法,如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指针配合穴位贴敷、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穴位注射等,尤其是足三里穴位刺激联合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足三里穴对胃肠道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刺激该穴,能疏通经络,调理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14],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文献相对较少,基于以上文献分析,结合临床体会,认为科学并且灵敏反映疗效的客观指标与注重整体性(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的主观量表相结合,应作为足三里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合理评价方案。严谨的临床方案设计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进一步开展临床实验研究的关键,这也是临证中不同治疗方法间具有可比性的前提。
[1] Tack J,Talley N J.Functionalgastroduodenal disorders[M]∥Drossman D A.RomaⅢ:the 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Mclean DegonAssociates,2006:419-486.
[2] 褚自宏,黄裕新,史恒军,等.针刺健康人肠经募合穴前后胃动素的变化[J].中国针灸,1998,18(6):341.
[3] ThumshirnM.Pathophysiology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Gut,2002,51(suppl):63-66.
[4] Zhang H,Han T,Sun L N,et al.regulative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 fromAtractylodes lancea on delayed gastricemptying in stress-induced rats[J].Phytomedicine,2008,15(8):602-611.
[5] Anand P,Aziz Q,Willert R,et al.Peripheral and central mechanisms ofvisceral sensitization in man[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07,19(1Suppl):29-46.
[6] 任秦有,张 超,黄裕新,等.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足三里穴对其胃排空及相关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9):819-820.
[7] 常小荣,严 洁,林亚平,等.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运动总功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0):72.
[8] 常小荣,严 洁,林亚平,等.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5):283-284.
[9] 王景杰,夏德雨,卢王,等.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足三里穴对其胃运动功能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7):561-562.
[10] 赵 宏,赖新生,连至诚.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的影响[J].新中医,2001,33(8):39-40.
[11] 郑治敬,王树强,陈桂香.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华人消化杂志,1998,6(11):981.
[12] 刘 洪,李慧臻,刘 琳.足三里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296.
[13] 易 梅,罗 萍,朱 艳.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19(15):142-143.
[14] 王 红,王 刚,刘书仪,等.足三里穴位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40 例[J].陕西中医,2011,32(9):122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