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水肿45例
2013-04-07冀秀萍马骋宇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西安710077
冀秀萍 汶 鉴 马骋宇 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西安710077)
功能性水肿因其发病原因不明,亦称原因不明性水肿。笔者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水肿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至本院中医科门诊女性患者,治疗组:年龄28~38 岁12 例,39~49岁25例,50~60岁8例;病程15d~6个月11例,7个月~3年28例,3 年以上6例;对照组:年龄26~36岁14例,37~47 岁23例,48~58岁4例;病程10d ~6个月15例,7 个月~3年23例,3年以上3例。两组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法 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药物:猪苓12g,茯苓20g,白术15g,泽泻、桂枝各10g。随证加减:肝气不舒者加香附、郁金;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湿热内蕴者加生薏苡仁、车前子;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阿胶(烊化);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加怀牛膝、山茱萸;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炒麦芽;经前加重者加香附、川断、益母草。每日1 剂,入水煎汁400mL,平均分2 次于饭前1h温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停药,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治愈:水肿完全消退,肌肤无紧胀感,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水肿减轻或基本消失,偶感肌肤紧胀不适;有效:水肿有所减轻,仍感肌肤紧张;无效:水肿无减轻,肌肤紧胀,治疗前后无变化。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4 例,显效15 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临床治愈11 例,显效13 例,有效12 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8%。
讨 论 水肿属于中医“水肿”范畴。就其发生机理,不外乎脾肾功能衰弱,肾气虚衰,气化不利,膀胱开合失调所致,故用通阳化气利水消肿的五苓散治之。五苓散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伤寒论》,有利水渗湿益脾之功,适应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之证。原书主治蓄水、霍乱、痰饮、黄疸等病证,后世医家将它扩大运用于水肿、水病、痢疾、泄泻、疟疾等疾病[2]。方中用君药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猪苓、茯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水热并泻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用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则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借桂枝上升,通阳之效捷,则气腾津化,诸药合用,则阳通气化脾健水行肿消体安。研究表明,五苓散对改善动物摄食量,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含量有明显作用,并能减轻顺铂对Na+-K+-ATP 酶活性的抑制,对心衰所致全身浮肿、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特发性水肿所引起的小便不利、排尿困难均有较好的利尿作用,能使尿量增加112%,同时增加尿中Na+、K+、Cl-的排出量,其利尿排钠作用接近或超过西药一般的利尿剂,而且不影响动物活动能力[3]。笔者体会,五苓散治疗特发性水肿疗效明显,具有复发少,水肿反弹低等特点。这与其方的配伍有密切关系。本病属本虚标实,病变过程存在虚实夹杂,故用五苓散标本兼治。从其组方配伍上看,其药既考虑标实,又照顾本虚,泻补兼顾,而且药量丝丝入扣,恰到好处。笔者认为用五苓散治疗特发性水肿,结合临床灵活化裁用药,可收到桴鼓之效。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589.
[2] 何 伦,顿宝生.五苓散类方鉴别运用[J].陕西中医,1985,6(3):138-139.
[3] 谭华儒,朱奎华,李良明.五苓散治疗特发性水肿60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288-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