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方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
2013-04-07马卫国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肾病内科武汉430200
马卫国 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肾病内科 (武汉430200)
国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发病率为2.1%~8.8%[1],其是在PNS的基础上无诱因出现少尿或者无尿,患者肾功能出现急剧恶化,肌酐上升,机体代谢紊乱。一般认为,只要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多是可逆转的。本文就本院对36例PNS合并ARF患者中西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6 年1 月~2012 年6月住院的84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36例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男19例,女17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42.6±11.2)岁,血清肌酐169~1214μmol/L,平均(362.7±184.6)μmol/L,血尿素氮11.2~57.91 mmol/L。排除继发性肾病,包括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肾功能急剧减退,血清肌酐在数日内从正常升到177 ~265μmol/L 以上,或原有肾疾患者较入院时上升1 倍以上,或持续尿量少于400mL/d,且应用利尿药无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常规胸部拍片、心电图,观察水肿情况,视病情行痰培养,有适应症时行肾穿刺活检。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病理类型等情况,选择静脉滴注泼尼松龙或口服泼尼松(1mg·kg-1·d-1),或甲基泼尼松冲剂治疗(0.5g~1.0g/d,1~3d),随后进行常规激素治疗,若有使用指征可联合细胞毒药物,根据患者疗效决定激素减量时机及速度;根据患者尿量、水肿程度以及肾功能状况,合理选择利尿剂;纠正电解质紊乱、降脂、调整胃肠道功能[2]。
ARF治疗:选择前列地尔、虫草制剂、大黄类制剂等药物治疗;如效果不明显、水肿严重、GRF>4期,可选择腹膜透析(PD)或血液透析(HD)。
抗凝治疗:选取丹参酮IIA、川芎嗪、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抗凝。免疫调节剂使用酌情使用胸腺肽以增强免疫功能。治疗要点:注意24h出入量,有无血压下降,有无血容量不足;注意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中药治疗:中药基础方(脾肾气虚证):黄芪50g,白术、党参各15g,山药30g,淫羊藿20g。偏脾阳虚者,加附子6g,茯苓、益母草、丹参各20g,干姜、生姜、槟榔各10g,木瓜、厚朴、桂枝、泽泻各15g。偏肾阳虚者,加附子、桃仁、红花各6g,干地黄20g,桂枝、山茱萸、牡丹皮各15g,泽泻、茯苓、白茅根30g;偏湿热者,加淡黄芩、藿香、白蔻仁、薄荷、射干各15g,连翘20g,茵陈蒿、石菖蒲、木通10g,川贝母5g;偏湿浊者,加槟榔15g,大腹皮、泽泻、赤小豆各10g,大黄9g,桃仁、红花各6g,茯苓皮、益母草各20g。
疗效标准 肾病综合征经治疗后浮肿消退、尿蛋白定量<0.2g/24h 为完全缓解;尿蛋白定量减少≥50%为显效;尿蛋白定量减少≥30% 为有效;放弃治疗、治疗没有达到前述指标者为无效。ARF 经治疗后肾功能正常为治愈;肾功能改善≥50%或原需透析支持者脱离透析为有效;放弃治疗、肾功能无改善、持续肾衰竭>3 月转为慢性或长期透析支持者为无效。
治疗结果 肾穿刺情况 36例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有25例患者有适应症下行肾穿刺活检,其中有6例MGN、13例MsPGN、2例FSG、1例MN、1例MPGN、2例新月体肾炎。
临床疗效 PNS并发ARF 患者,治疗1月后治愈5例(13.88%),2月后治愈9例(25%),≥3月后治愈21例(58.33%)。
讨 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水肿”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涉及肺、脾、肾、三焦、膀胱多个脏腑,其病机为脾肾亏虚,水淤内阻,不能排除体外[3]。主要表现为湿毒、淤浊、火热滞阻三焦,初期以实热居多,中后期以脏腑虚弱为主。患者通过大量使用激素,日久生热,湿热互结,阻滞经络,导致淤血,淤血阻滞经络进一步机体利化湿热,从而造成病程迁延,并不断加重,最终出现肾功能衰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上需兼顾PNS和ARF 两个环节,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理类型、临床症状合理使用激素,可在适当情况使用CTX、环孢霉素A、骁悉等免疫制剂。本组有21例患者选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激素效率,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激素可能引起的感染、水钠潴留等副反应。临床应注意的是,如患者不能有效控制水肿,并且存在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时,应慎用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有研究报道称,为尽快减轻水肿,可联合使用多种利尿剂,或使用大剂量速尿(60~100mg),可有效促进肾小管内的尿液流动和排出,从而减轻蛋白尿浓缩成管型后堵塞肾小管[4]。如大剂量利尿效果不佳时,可适当输注白蛋白或血管,以扩容利尿。另外,在治疗期间,应给予抗凝药物,使血液粘度降低,从而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内微循环,减轻肾间质水肿。而中医治疗PNS合并ARF 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致其本”,整体观察、辨证论治,本组选用治疗基本方,五药合用调补脾肺肾三脏,其中黄芪是重要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要药,现在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有效增加机体免疫力,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淫羊藿、附子等温补类药物能与激素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增加激素疗效,并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免受外源性激素的抑制,避免出现萎缩。本组在辨证施治中均加用活血之品,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避免血液出现浓、粘、聚等,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使肾间质水肿减轻。
综上所述,NS 并ARF 有较高的成功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使NS缓解,并逆转ARF。
[1] 章友康,姜 筠,王海燕,等.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3):157.
[2] 谌贻璞.肾小球疾病伴发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7):373-375.
[3] 彭卫华,南丽红,陈 建.中西医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9):526-527.
[4] 庄永泽,李俊霞,王丽萍,等.可调式腹腔闭式持续引流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大量腹水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4):1934-1936.
[5] 庄永泽,张河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5):50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