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育的几个问题及修正对策
2013-04-07王金明时耀红
王金明 时耀红
(上饶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一 导 言
中国的正式大学英语教育应始自 100多年前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其后就不断普及和逐渐社会化,期间不乏艰难的探索。如今,全球化的影响及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更使中国的英语教育如火如荼。很多招生和用人单位都将候选人的英语过级情况列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这直接催生了各类英语等级考试。诚然,这些名目繁多的英语水平等级考试有力地推动了英语在中国的普及,也是英语教育在中国取得一些成功的标志,为中国逐渐融入国际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无容置疑,我国的英语教育仍存不足,如英语本位性太强,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学生学了十年左右的英语仍停留在“聋哑英语”阶段等等。因此,需要进行深度剖析和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
二 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本位性太强
如前所述,中国的各类招生、招聘、升职等都以英语水平的高低为标尺之一,这未免就太“一刀切”和“大一统”了。如在招生过程中,一些专业水平扎实的学生就因英语成绩拖了后腿没被录取,而一些专业水平一般的学生却因英语分数较高而被录取,这无疑会扼杀一部分专业水平突出的人才而同时将宝贵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培养那些专业水平一般的学生身上。此问题在招聘和升职等领域同样存在。
(二)英语的投入产出比例失调
可以说,国家在英语教育的投入上是巨大的,如教学设备上的投资,从最早的录放机到如今的多媒体和先进的语音室;又比如师资培训上的投资,很多教师经历了多年的英语教育历练,甚至留洋或读到博士后;还有时间上的投资,英语教育可以说是贯穿了一个人的整个教育阶段甚至整个职业生涯。可见,无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在资金、精力和时间上的投入是巨大的。而结果呢?大部分拥有各类英语等级证书的国人学而无用或学不能用,他们不能流利地和外籍人士用英语交流,不能流畅地进行英文写作和阅读英文报刊和书籍。我曾在一个科威特电台播出的娱乐节目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中国的博士生登台之后,一个英籍主持人接连问了他几个问题,他都没有任何反应。显然除了怯场,他同时也没有听懂主持人的问话,或者说即使听懂了问话,他也没有能力用英语大方地交流。这是“聋哑英语”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汉语母语能力下降
很多学生英语没学好,汉语应用能力也较差。受到英语的强势影响,很多学生在使用汉语时经常出现“休克”,这一点在英汉翻译时尤显突出。有的学生甚至连汉语的请假条都写得不正式,更别提遣词造句的生硬和词语误用、混用和使用错别字。我们从事了10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每次给学生复习修辞格时都碰到同样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连汉语明喻和暗语的区别都搞不清楚,更别说英语的 simile和metaphor了。
(四)听说读写等能力没有全面发展,英语输出能力堪忧
很多学生听得懂,说不来,读得出,写不来;抑或是听的时候似懂非懂,说的时候语法错误低级可笑,读的时候南腔北调,写的时候全照汉语的行文习惯。上世纪80年代的英语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语法,结果是大家的口语都较差。后来90年代开始国家更着重口语,规定学生从小开始的英语教育偏向口语训练,可结果很多学生能斗胆说上几句,但出口即有语法错误却是普遍。笔者从事英汉翻译工作十几年,所以很重视语法,看到很多后来参加工作的英语专业研究生都频繁犯各种语法错误,真是感叹不已。
三 针对大学英语教育存在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一)从客观实际出发定位大学英语教育功能
设立各类英语水平考试的确有必要,但要有行业、专业、地区等的差别,同时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很多人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来通过他们必须通过的英语等级考试,但是直到退休了也没有什么机会应用曾经令他们“头疼”的英语,唯一的好处就是他们的职别提升了,工资收入增加了。他们抱怨说,如果当初将学英语的时间用来从事专业研究,那么他们的专业水平至少能提升一个档次。再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大学毕业后要当语文教师的学生,他的英语水平就不一定非得过六级,但现实是,假如该学生英语水平没过六级,那么过了六级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就会比他更有优势。所以,我们认为,既然经过了中学阶段的基础英语学习,有些今后用不到英语的大学生就可以选择不学英语,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其专业方面或其感兴趣的其它方面。这样既节省教育资源,又为学生匀出了宝贵的时间做其想做的事情,岂不是一举多得?
(二)有选择性地投入,扩大产出比例
大学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还是有区别的,义务教育翻译成英语是compulsory education,而compulsory有“强制”的意思。大学英语教育大可不必强制,国家可以整合优化英语教育资源,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让真正想学和需要学英语的人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学英语,这样,英语教育质量必定会大幅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必定稳定协调,英语的学习环境也必定日益改善。
(三)抓英语和母语学习,两手都要硬
对于真正需要英语知识的学习者,就必须真真切切地让他们去感受英语的魅力,严格要求他们的英语水平达标。同时,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施,更新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对汉语母语的教学不可松懈,任何专业都必须开设汉语课,汉语课本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几篇范文了事,而是要在中学的基础上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诗人郑敏说:“汉字每个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汉语有其独特的民族优越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非常流利地说汉语且对中国文化领悟深刻,那么,作为中国的大学生,岂有不如外国人更了解汉语之理?学好了英语和母语,我们在理解和翻译英语作品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品味和传达英语作品的神韵,同时又能大大丰富汉语的表达性。
(四)重视学生的输出能力教学,促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全面发展
加拿大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指出:“输出能激发学习者从以语义为基础的认知处理转向以句法为基础的认知处理。前者是开放式的、策略性的、非规定性的,在理解中普遍存在;后者在语言的准确表达乃至最终的习得中十分重要。因此,输出在句法和词法习得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1]P128Swain认为,语言输出有引起注意、假设检验、元语言和表达自动化四大功能;输出不但能提高学习者二语的流利程度,而且能提高其准确性。传统的英语教学就是对学生一味地输入,客观上忽视了输出。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要把持好输入和输出教学平衡。
1.正确处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中国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就面对“填鸭式”的教学,课堂即是老师的“一言堂”,致使学生说的机会很少,造成学了多年英语的大学生“听得懂,说不出”的后果,从而出现上述博士生面对外籍主持人提问时始终保持沉默的尴尬局面。虽然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P1,但是在实际教学、招生、招聘及各类考试和选拔程序中,还是没有将输出能力“说”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
我们认为,目前各级学校仍推行的听力课应改为听说课,精读课上也要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可以顺便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各类需要考英语听力的考试必须要有说的环节,从而让整个社会都重视说英语的能力。顺便提一下,教师在说的方面要引导学生使用在英语国家最新和最流行的表达法,如中国学生在致谢时通常只是说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很少说Thanks,Many Thanks,Thanks A Lot,更不会说Thank You So Much.其实,在英语本族语者的认知词汇中,so much所涵盖的感谢程度远远大于 very much,且so much更能表达兴奋和感激之情。
2.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强化修辞教学。前文提到很多学生的汉语修辞能力都很差,更不用说英语修辞的随意输出了。美国语言学家Brooks C & Warren R P说过:修辞是有效运用语言的艺术[3]P1。修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的英语修辞素养低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妨碍他们对语言的把握和应用。我曾对一个50人的经贸班做过调查,发现42%的学生只知道一种英语修辞手法,20%的学生只知道两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英语修辞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4]。我们的大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能说上或写出几个简单英语句子的水平上,那样只能说明我们英语教育的失败。那么,该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英语修辞能力呢?我们可以在课文、语法、写作、阅读、翻译等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修辞教学。就拿在写作教学中结合修辞来说吧,我们在给学生一个“Our Campus”作文题目时,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用到很多修辞手段,如比喻(as beautiful as a garden),夸张(students flood out of the classroom)和反问(isn’t our campus a dazzling pearl in Shangrao City)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修辞的确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英语和汉语一样,也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美丽语言。
3.严格作文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写译能力。从我们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学生怕写丝毫不亚于怕说。但教师能动恻隐之心吗?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王初明教授认为:写作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挖空心思去组词造句,表情达意[5]。因此,写还真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语法知识和作文的格式套用,教师要经常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作文要认真批改,给出评语,还可采取课堂集中讲评,学生互相改评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写日记、书信、报告、请假条等,鼓励他们经常背诵一些好词好句、精彩段落和范文。在记忆方面,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方法,如使用归纳法来对学过的近义、反义词进行归纳记忆,用联想法来对相互有联系的词或短语进行联系扩散记忆。这样,经过长期的知识储备和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学生的写译水平必大幅提高,到最后他们会惊喜地发现,知识的彼岸是鲜花朵朵、芳草萋萋。
四 结 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还是比较成功的,国家因此拥有了很多掌握了英语这门独特交流工具的英语语言人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仍存不足。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正确地面对,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我们要正确地定位大学英语教育功能,有选择性地投入这个领域,重视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培养,同时,也不能顾此失彼:在加强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降低了汉语母语的教育和评价水平。只要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1]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cited in Cook,G.&Seidlhofer,B.1995.Principles&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25-44.1994a
[2]秦秀白等.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总序1.
[3]Brooks C & Warren R P.Modern Rhetoric[M].New York:Harcourt Brace,1972.
[4]王金明等.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修辞格的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164.
[5]王初明等.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0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