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模式下文秘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3-04-07甄晶
甄 晶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作为一名秘书,不仅要具备专业化的秘书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素养,这是由秘书本身的职业特性决定的。中高职衔接作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中一种特殊模式,虽大幅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了人才的品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文秘专业教育来说,中高职衔接模式下很多中高职学校大多只满足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实际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养成与教育。以秘书的职业特性为基础,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其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涉及的内容对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气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高职衔接教育下文秘专业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文学修养、法律常识等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对职场适应是很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评价中高职衔接模式下此类院校文秘专业教育成败的一个标准。因此,在当前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下,对文秘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做理性的梳理和分析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文化、思维方式、道德人格、理想抱负、言行举止和行为方法。从概念上来说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本质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属于人性教育范畴,其主要方式就是借助于知识文化的熏陶作用,提升人的内在涵养。人文素质教育既注重构建个体外部环境的建设更注重个体内在自我的自觉提升。对于文秘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来说,应将人文素质的培育融合渗透到文秘专业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包括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专业实践、教师素质等方面,从而为社会、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秘书人才。
二 中高职衔接下文秘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困境
(一)文秘专业生源素质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造成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缓慢
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来看,其生源主要是那些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习困难生,从当前中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文化底子薄弱,在写作能力方面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英语技能发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欠缺,组织协调能力差,面对这样的现状要想利用中职三年的短期教育实现中职学生的跨越式发展(即达到培养出高技能、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中职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化实用型秘书,中职培养的秘书要掌握秘书岗位基本要求的写作、沟通协作、常规性业务处理等技能,属于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而高职文秘专业的生源大多来自普通高中,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它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掌握现代化秘书理论和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中职和高职在学生培养的侧重点的不同,造成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此类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薄弱,人文素质教育深化和渗透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中就显得较为困难,进步缓慢。
(二)课程结构设置脱节或不合理造成人文素质课程缺失
从目前情况来看,课程体系上,中职为了兼顾升学,可能与高职有较大差别。对于文秘专业教育,在中高职衔接中,中职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往往把重点放到专业理论的教学,文化基础课存在脱节现象,更不用谈人文素质的教育,甚至取消了人文素质教育。而高职阶段往往为加强此类生源的专业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在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也或多或少存在削弱或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生也往往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偏向于学习“有用的”知识,放弃人文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课程结构是否合理,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提升、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问题。一些地方院校由于师资和历史的原因,文秘专业课程主要是依赖于中国语言和文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甚至是取消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这个教育过程必然导致秘书专业特色不突出,应用性不强,实用性差,学生达不到社会需求的“应用”,“复合”的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此外,很多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开设与考证内容有关的课程。虽然说技能证书考试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情形却导致了很多学生将考证放在了其整个文秘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头等位置,这种偏激性导致了学生自身的素质发展不够全面,人文化教育被忽略,严重制约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三)专业实践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割裂造成学生人文素质薄弱
在中高职衔接模式下,大部分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在文秘专业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上都十分重视,如大力建设专业实训室、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在实训中重在教会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但是缺乏“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得更好?”的环节,实质就是缺乏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一名优秀的文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创新意识等都是对现代文秘基本素质的要求。现代文秘不仅要具备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同时更要掌握专业化的文秘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化办公软件等,如此才会胜任不同单位文秘岗位的需求,才会切实在实践中发挥文秘的职责与价值。因此,高级专业秘书除了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人文专业素质,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等。
(四)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及人文教育意识淡薄造成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不强
高素质的人文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中高职文秘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很多学校注重引进科学和应用学科的教师,文秘教育师资的引进鲜少,大量的教育经费也用在了以上热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分给文秘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经费甚少。中高职管理者和很多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承担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而不去管其是否能胜任。事实上,教育管理者都承认文秘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承认人文素质教育对文秘教师的素质要求比一般教师要高,但由于高素质的人文课程教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中高职学校更愿意引进容易辨别其学识的专业课程教师,使得中高职文秘专业教师数量和人文素质质量一直滞后。现任文秘教师大多都是刚进校不久、经验不足的讲师或者是非人文学科专业的教师,师资缺乏严重影响了文秘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由于教学和管理的压力,对文秘专业的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的技能培训和业务进修,更谈不上教师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和培养,造成教师自身人文教育意识较为淡薄,人文底蕴不够深厚,因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人文熏陶。虽然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引起了某些施教者的关注,但是受其自身人文素质发展条件的限制也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师资队伍本身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欠缺,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文秘专业人文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整个教育教学没有围绕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被严重抹杀。
三 中高职衔接模式下文秘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一)统一观念,树立先培养“社会人”,后培养“职业人”的教育理念
中高职衔接模式下,不管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职业人文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提升人文教育在整个文秘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切实将人文教育贯穿在文秘专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坚持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学理念,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要将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前面,要从思想上认识只有人文修养与职业技能兼备的文秘人才,才更合适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把“就业”和“做人”并重,加强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如此才会为学校开辟出更为宽广的发展前景。
(二)高职院校应根据生源差别制定差异性人才培养培养方案
目前,中高职学生和普高学生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没有任何差异,但是这两类学生的差距在某些方面十分显著。从专业基础与文化课基础来看,普高学生在文化课基础方面优于中高职衔接的学生,而中高职衔接学生则在专业基础方面优于普高学生。如果高职学校由这两种生源的学生构成,对这两种学生实施相同的培养计划,在课程安排上,学习进度上保持一致,则就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不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效果。所以针对以上这种情况,学校要以生源的差异性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生源要实施区别化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有针对化的课程体系。普高毕业生可适当减少文化基础课程,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应减少专业基础课程,加大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比重。
(三)加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统筹,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中职和高职文秘专业教师之间要注意合作沟通,提升文秘专业教育整体教育水平与教学效率。为提升教育衔接的质量,有关教学方案、教材编写等都要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参与,一起商讨分析,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或脱节,同时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注重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例如,在中职阶段,围绕文秘专业特点可开设普通话、文学作品欣赏、书法、演讲与口才等课程,能使学生在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人文素质。在高职阶段除结合秘书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人文素质因素,增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秘书心理学等基本人文素质课程,旨在培养秘书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人文素质,为健全的职业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专业实践融合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依托地方特色文化,拓展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不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但是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文秘专业实践中还存在欠缺。较强的实践能力是文秘的一个基本素质要求,为此要切实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文秘专业的实践过程中。在专业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模拟和创设职业环境,这里的职业环境不仅单纯指工作环境,还应包括人文环境。文秘工作的职业特点之一就是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经过实践要使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到人文素养的价值,明晰在文秘岗位上不仅需要处理专业技能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解决许多人际交往等与人文素养具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将技能与素质要求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效衔接,提前解决学生今后可能会出现的社会不适应问题。此外,由于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因此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文化当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化精神,这些对于提升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专业实践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与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化资源,与学校的人文教育相结合,推进学校人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可以在学校与当地企业之间建设联系,成立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拓展人文素质培养途径,使学生在具体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精神,体验企业文化、进而获取更为丰富的人文知识与技能。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目前中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衔接的重要问题,也是解决当前文秘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向学生进行人文知识传输,将人文知识转化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进而引导学生的实际行动,实现对学生由外到内的人文素养提高。要提升文秘师资队伍的整体人文素质,要不断扩充教师的人文知识,从思想上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任务。因此首先要优化文秘专业教师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一方面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另一方面加大财力投入,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包括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双方面的系统训练,加强教师自身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不仅要加强“双师型”培养,还要加强教师人文素养与人文教育能力的提高。作为文秘专业的教师要具备专业化的技能、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为丰富完善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以促进文秘专业人文教育的开展,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1]郑迪松.文秘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教文汇,2011,(10).
[2]姜蕾,高畅.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0,(4).
[3]刘欣.湖南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29).
[4]杨群欢,吴新化.新时期秘书职业能力调查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5]陈晓娴.文秘专业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