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化对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舞台艺术的促进创新
——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

2013-04-07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长恨歌舞剧

岳 音

(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出品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以华丽优美的舞剧形式,借助西安华清池真实的实地场景,以及现代化的科技与艺术手段,成功演绎了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缠绵悱恻、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浓墨重彩地再现了中国文明史上大唐盛世的恢宏气度。“《长恨歌》的品牌效应,有效带动了华清池景区游客人数的大幅度上升”①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课题组:《〈长恨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陕西日报》2008年1月17日。,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宾馆饭店、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②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课题组:《〈长恨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陕西日报》2008年1月17日。。根据统计,“2012年,《长恨歌》7个月的演出季共演出300场,接待40余万人,收入7000余万元”③陈晓棋、陈伟:《华清池〈长恨歌〉荣获“魅力陕西”文化演出奖项》,西部网讯2012年12月12日。。在当前我国各地都在推出大型旅游文化演艺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在经济拉动上的骄人业绩,不仅具有文化产业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以无与伦比、令人信服的艺术魅力,创造出了一条如何在商业化背景下赋予古老艺术形式以新的艺术生命、新的文化内涵、新的技术实现、新的表演形式的全新模式。因此,该剧自公演以来,对国内旅游界和文化演艺界产生了巨大和持续的影响冲击力,被誉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有益探索”、“填补了中国西部大型旅游文化演出的空白”、“占据了旅游文化演出的制高点”、“开拓了舞剧创作的新路”等,得到了国内艺术音乐界、文化界、文化产业界、旅游业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全国观众高度的赞誉。

《长恨歌》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不断进步、人民逐步富裕、市场经济不断繁荣、文化旅游真正走进人民生活的必然结晶;另一方面,物质不断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高品质的精神层面享受,需要对旅游景点进行深度的艺术鉴赏和文化把握,这就呼唤着真正适应时代需要、具有深厚艺术功力和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的出现,呼唤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审美意识的觉醒。因此,探讨《长恨歌》的成功,我们不能仅看到文化产品市场化的经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探索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对原有的艺术门类、艺术形式、审美观念、文化心理、演出模式所带来的冲击、改造、提升和创新,为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艺术产品,更多地走向文化市场提供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

一、市场化是文化艺术资源整合的重要推动力

就像桂林的自然山水、周庄的江南水乡小镇一样,旅游观光者最感兴趣的是具有当地浓郁乡土风情的特色文化产品。近年来,我国很多旅游景点挖掘本地特色自然文化资源,借助旅游市场优势,把山水胜景、民俗民情以及独特文化艺术演出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了一系列大型实景演艺作品。如河南嵩山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山东泰山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江苏南京的《夜泊秦淮》,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印象·大红袍》、《印象·海南岛》、《印象·普陀》等。再如云南的《希夷之大理》、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陕西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此类大型演艺作品迭出不穷,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目不暇接乐赏心。而在这些大型实景演出剧目中,舞剧《长恨歌》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充分显示出该剧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刻把握、优质整合和提炼升华。具体体现为“四个好”,即:一个好题材、一个好地点、一个好形式、一套好机制。这“四个好”融合一体,共同打造了一台经典之作、传世之作、集大成之作,为我国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和艺术演艺创作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实践路径。

1.一个好题材,唤起了广大观众朴素情感和文化心理的契合共鸣

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缠绵凄美的爱情故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哦唱诵的题材,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首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叙事委婉曲折,诗风凄美浪漫,他把李、杨之间两情相依、坚贞不渝的美好爱情以及世事沧桑、命运多舛的悲剧结局,糅合进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否泰交替的时代激流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美好爱情的热情讴歌和文化心理认同,并把这种入情入理、入骨入髓的至情至爱,用镂骨铭心、凄美凝练的诗句,以高度的艺术技巧揭示出来,千百年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群体。白居易的《长恨歌》一直是我国高中课本的传统篇目,更是古典文学爱好者必读的美诗,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因此,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就能够在受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心灵呼应。除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外,还有唐代陈鸿所写的与白诗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元代又有白朴所写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题目即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诗句,清代又有钱塘人洪升写的传奇剧《长生殿》。李、杨爱情是一个世代传诵的爱情故事,具有广泛的市民文化心理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氛围场景。陕西选择这样一个题材编排大型实景历史舞剧,应该说独具慧眼、颇具匠心,它既包含了人类情爱的永恒主题,又有广泛的群众心理基础,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符合西安市主打大唐盛世的旅游文化背景和发展理念,可谓找到了文化资源与文化市场结合的最佳点和突破点。

2.一个好地点,成功实现了古老历史与现实场景的艺术穿越

除此以外,该剧还找到了一个好的演出地点——华清宫。华清宫是我国古代一个以温泉著名的离宫,自秦代始建,直到唐代天宝年间正式命名为华清宫。唐玄宗就是在这里和杨玉环初次相见,暗生情愫,也正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们最甜蜜的爱情时光。在上世纪80年代华清宫的考古发掘中,共发现唐代汤池8个,其中就有唐玄宗的莲花池和杨贵妃的海棠池。现在,观众怀着浓厚的兴趣游览华清宫,莫不睹物思人、见景怀情,完全可以想象到李隆基和杨玉环在这里悠然款步、留连沉吟的浓浓爱意,深切感受到唐代皇家汤宫的华丽韵致,揣想着“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旖旎情景,甚至可以呼吸到风中依旧飘散着的杨贵妃身上的幽幽暗香。所以,剧组选择在华清宫上演《长恨歌》,可以充分调动起观众浓浓的思古之幽绪,营造出一种不可替代的大唐文化情景氛围。更令人惊叹的是该剧演出的舞台既不在室内,也不在室外搭建的棚台上,而是建在华清宫九龙湖的湖底深处。白天观众参观游览时,舞台默默沉潜在绿水碧波下,丝毫不影响周围的秀丽景色。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舞剧隆重上演时,舞台随之缓缓升出水面,各种道具机关从水中魔幻变出,加之千颜万色的灯光,摇曳变幻的激光,湖底喷射出的丝丝水幕,大型水幕墙上投射出韩熙载夜宴图中弄箫抚琴、低唱咏诵的丰腴侍女,还有九龙湖两畔的曲折回廊和亭台楼阁,龙吟榭后面黝黑的骊山上灯光闪烁好似漫天的繁星。这一切就是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真实的舞台背景,这是植根于西安古老历史文化中的实地场景,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皇家富丽华贵文化场景的艺术展现,更是其他地域旅游景区不可复制、不能替代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盛大场景。这样精彩美幻的演出背景,使旅游景区从过去单纯的参观文物古迹的形式,提升为一种对于中国独特历史文化精神的深层次艺术体验,丰富了华清宫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增加了景区旅游项目的附加值,扩大了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探索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历史与艺术交相辉映的新型演艺作品形式。

3.一个好形式,创造了具有叙事张力的舞台艺术呈现空间

旅游文化的大型实景演艺作品不同于室内沙龙剧的精雕细琢,它更强调动人心魄的梦幻视觉效果和纵横开合的宏大场面呈现。从张艺谋印象系列的命名中就可以看出,他首重的是印象,是视觉冲击力,是视觉汇合听觉甚至嗅觉的大立体、全方位的感官冲击,其他地域的大型实景旅游文化演艺作品也莫不如是。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汲取了全国各地域旅游文化演艺作品创作的宝贵经验,而又独具创新意识,选择了以舞剧的形式演绎长恨歌的凄美故事,为场面的恢宏壮丽、演员的阵容盛大、舞美的绚丽多彩、音响的惊心动魄提供了一个大展手脚的舞台,为实现全方位的感官冲击找到了一个好的艺术平台。不仅如此,所谓一个好形式,还不仅仅在于舞剧的场面如何美轮美奂、精彩迭出,而在于舞剧能够以千人千手般的肢体语言讲述一个情节完整、跌宕起伏的叙事故事。其他地域的大型实景演艺往往是截取一个文化片段,如漓江的山水歌声、夜泊秦淮的遗风流韵等,而《长恨歌》不同,《长恨歌》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舞剧。它有时间,有地点,有缠绵悱恻、凄婉感人的故事情节,有血肉丰满、流韵溢彩的人物形象,有悬念丛生、跌宕起伏的强烈矛盾冲突,它具有舞剧艺术规律所要求的所有艺术元素。舞剧《长恨歌》的剧情基本是按照白居易诗歌的叙事情节展开的,全剧的场景幕次也分别为:序幕,“杨家有女初长成”;第一幕,“一朝选在君王侧”;第二幕,“夜半无人私语时”;第三幕,“春寒赐浴华清池”;第四幕,“骊宫高处入青云”;第五幕,“玉楼宴罢醉和春”;第六幕,“仙乐风飘处处闻”;第七幕,“渔阳鼙鼓动地来”;第八幕,“花钿委地无人收”;第九幕,“天上人间会相见”。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段非常完整的长篇叙事故事。其他地域的旅游文化演艺之所以重印象,就是因为他们明白,在这种旅游文化演艺中,长篇的叙事故事不好讲,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情怀功底,很难把故事创作演绎得人物丰满、精致细腻、丝丝入扣。但是《长恨歌》里的故事不用细讲,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只需要把这个故事演绎好、表达好就行,这就是很大的一个文化优势。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一幕可以把观众带入其情其境的地理氛围场景,一段不用娓娓道来观众就能心领神会的爱情悲剧,这就是《长恨歌》选择舞剧形式的独到之笔、精彩之处,为我国大型叙事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路径启迪。

4.一套好机制,体现了现代文化艺术的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趋向

在过去,舞剧通常是由专业艺术人士创作,由专业演出剧团作为排演单位,演员由剧团内部专业演员担任,剧组在行政、资金、人事、演出业务上完全隶属于剧团的管理模式。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完全颠覆了这种老旧模式,采取了一种完全市场化、国际化的演艺运作模式。该剧投资方不再是文艺团体,而是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公司坚持高标准、大投入、精品化的创作运营理念,从舞剧创意、舞蹈编排、舞美设计、灯光布景、音乐音响、环境塑造等方面都力求高端大气、精益求精。投资方高薪“聘请了来自中国内地、香港、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内外一流的音乐、舞美、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特技、合唱等专家和表演团体,形成了阵容庞大、国际化的创作演出团队,对《长恨歌》进行了大胆创意和编排设计”[注]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课题组:《〈长恨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陕西日报》2008年1月17日。。“2007年4月推出的第二版《长恨歌》,搭建了中国最大的水中升降式多变彩色舞台,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灯光设备和亚洲最大的LED显示屏,首次引进了美国火海技术和意大利光导服装,首创了百万平米的山体星空和山涧雾瀑和20万平米的山体壁画投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心震撼。”[注]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课题组:《〈长恨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陕西日报》2008年1月17日。由此可以看出,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是以资本和市场为龙头,由旅游业向文化产业延伸,通过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而推出的一个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它的运作机制和传统的剧团体制完全不同,打破了传统机制下的封闭保守创作演出模式,代之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豁达气度,不仅突破了地域的藩篱,而且突破了思想禁锢的藩篱、经营体制机制的藩篱,成为特色优势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舞剧作品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完美结合的艺术结晶,真正体现了现代文化艺术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发展趋向。

二、市场化具有对舞台艺术促进创新的重要功能

艺术的各种门类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运行发展规律,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作为舞台艺术,它和市场的关系尤为密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需求是舞台艺术产生的母体,市场化是舞台艺术的实现形式和主要途径。

1.市场化是舞台艺术发展的催化剂

中国传统的戏曲舞台艺术是随着市民生活的兴起而产生的,庙会和勾栏是戏曲舞台艺术的最初发源地。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使广大市民有了更加广泛的生活情趣,人们流连在瓦肆勾栏、酒楼茶馆,享受生活,打发时光。而各类名角艺伎也无不争奇斗艳、各尽风骚,以博得顾客的热捧,从而获得自己的经济收益。这是中国古典戏曲从桑间濮上逐渐市民化,从庙堂巫祝逐渐平民化的一个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在舞台艺术领域出现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其中,固定舞台和专业演员队伍的出现、数量稳定的观众群体以及该群体的经济支付能力是该艺术形式赖以存在的市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华清宫九龙湖里的水上舞台,不过是宋代瓦肆勾栏的又一次延伸,今天的游客观众也可以看作东京汴梁城里戴幞头、穿窄袖衫市民的化身。由此可知,市场化是舞台艺术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手段。没有了固定舞台,没有了职业演员,没有了相对稳定的观众,没有了其中同生共长的经济纽带,也就没有了舞台艺术的大众化市场。因此,市场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并非水火不能相容,恰恰相反,对舞台艺术而言,市场化既是催生舞台艺术的母体,又是活跃舞台艺术创作的关键要素,更是激发舞台艺术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产生就是文化产品市场化的直接产物,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嫁接后所结出的丰硕艺术果实。当然,市场化不是舞台艺术的全部,一部好的实景舞剧需要文学、表演、音乐、舞美、服装、灯光等所有艺术环节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演出成功。但是市场化无疑是打开以上所有艺术环节和艺术生命力的一把金钥匙。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产生,是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分不开的。富裕起来的人们希望能走出家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希望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单纯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逛逛”已经满足不了观众对文化旅游深层次体验的心灵需求,观众愿意付出更多的钱看到更好的文化旅游产品。因此,更高文化形态、更深文化解读的文化旅游项目就应运而生了,这既是各地大型实景演艺剧目层出不穷的文化发展背景,也是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产生的深层次文化根源。但是究其本质,它不过是千百年来市场催生和促进舞台艺术发展历史规律的一个现代诠释,也是舞台艺术市场化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

2.艺术创新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

虽然市场化的属性古今相同,但是今天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和宋代汴梁城瓦肆勾栏里的浅吟慢唱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和建国后各种剧院演出的歌剧舞剧也有了截然不同。它的规模场面更宏大:有几百人的演员队伍,有纵深几百米的多场景露天舞台,有几公里长的骊山作为舞台的真实背景,还有1300名左右坐在露天可拆卸座椅上的观众群体。这样的演出规模、这样的演出现场、这样的演出形式,必然会影响并催生一些新的艺术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从而带来对传统艺术观念和欣赏观念的强力冲击。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由于场景规模的扩大,带来所有技术手段的放大。该剧的实景地点是骊山,创作者利用宽约2000米、高约500米的巨大山体,装置了无数投影灯和星星灯,打造了一个仿佛回到唐朝盛境的山涧瀑布和神秘星空。在龙吟榭后面的巨幅帷幕上,通过光、电、声、水、云、气等诸多顶尖高新技术的运用,映射出唐代仕女、人物脸谱、国色天香等闪动变幻的图案,有力渲染烘托了戏剧的场景气氛。舞台前的传统拉幕被几百支喷水的水柱幕墙取代,不仅开阖自如,而且画面迷蒙、亦真亦幻,极具映像冲击力的炫彩美感。九龙湖上300多平米的水上可升降大型舞台,不仅设计独具匠心,而且能产生极为丰富的联想。特别是在“贵妃出浴”一幕中,使杨玉环“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内宫场景活灵活现地复原在观众的面前。从九龙湖中伸缩式可潜水舞台再向舞台纵深延伸过去,通过逐级而上的层层台阶,一直延伸到400多米深处的皇家宫苑龙吟榭,再加以两侧深长幽环的庑廊、一对对打着灯笼的宫女们,营造出一派大唐皇宫的盛世气象。在“安史之乱”一幕中,从国外引进的“火海”技术发挥出烘托气氛的强大技术威力,大肆渲染出一种“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动乱哗变景象。那种狼烟四起、铁骑突发、胡兵横撞、鬼哭狼嚎的骇人气势,加之音乐的高分贝猛烈撞击烘托、大量焰火烟幕的此起彼伏,将观众瞬间带入一个战乱流离的残酷场面,甚至在场观众还能闻到烟火燃烧的硫磺气味,感觉到座椅的撞击颠簸晃动,所有这些艺术手段都对观众产生了一种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全感官的强烈刺激和巨大冲击力。另外,在灯光设计方面,剧中对电脑灯、频闪灯、成像灯、染色灯、激光灯的变幻摇曳使用,创造出无比瑰丽奇异的效果;在服装设计方面,对宫廷服装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大胆展现,有利烘托了戏剧舞台的绚丽华美景象。这些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营造了异彩纷呈、神秘莫测的舞台风格,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心灵体验和挥之不去的艺术回味。因此,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不仅是中国优秀古典文化艺术的完美体现,而且是把中国文化精神内蕴与现代视听元素紧密结合的崭新尝试,创造了一个融诗歌艺术、舞蹈艺术、影视艺术、造型艺术、科技艺术为一体的现代高端大型综合审美作品。

其次,从艺术层面上,由于把舞剧从室内移植到室外,从小空间移植到大空间,空间尺度的大幅度改变,促使编导者对舞剧表现手法和舞台调度进行创新改造。在室内舞台上,舞剧在展现矛盾的冲突激荡时需要强调演员丰富的表情变化,但是在如此大型的演出规模中,演员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已不可能被观众仔细捕捉到。因此,将演员的感情变化更多地转换成形体动作语言,便是该舞剧艺术适应性改造的重要环节,处理不好这一点,就难以准确传达戏剧情节,无法呈现出应有的人物表演效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所以该剧在类似“夜半无人私语时”的场景中,就不能如同室内沙龙剧一样突出眉目传情之类的表演技巧,而代之以大幅度的对舞表演。不仅如此,该剧还创造性地设计了几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双人舞蹈组合,将该双人舞场面蒙太奇式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一会儿是深宫私语中的缠绵悱恻,一会儿是碧波荡漾中的戏水缱绻,一会儿是花荫柳浪中的莺歌燕呢,一会儿是亭榭长廊中的款款相携而行。这几组的杨、李舞蹈演出组合同时进行,利用灯光的快速切换,引导观众进入不同的画面。这样的艺术处理和舞台调度,是对舞剧舞台艺术的全力改造和创新,也带来观众审美体验的丰富和变化,其结果不仅是对舞台艺术创新发展方向的重要引领,更是对人们审美体验的深层次开拓和精神意蕴的进一步升华凝练。

3.文化创意是艺术形式创新的关键要素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域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或躺在残缺的遗迹中,或停滞于浩如烟海的文献里,呈现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无奈、沉闷、散乱、遗弃的局面。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市场化经营文化产品思路的引领下,以鲜活的艺术形式、创新的表现魅力、借助文化旅游市场演绎高雅的舞台艺术,“让躺着的历史重新站起来”[注]刘颜:《〈长恨歌〉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华龙网2012年4月9日。,让著名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走到广大观众面前,能够近距离地观赏、感受和深层次、多角度体验,真正成为适应时代需要、雅俗共赏的特色文化旅游演艺精品,可谓是大手笔、大创意、大贡献。其中,无论是舞剧叙事的创编,还是对历史情节的把握,特别是对盛唐文化气象的再现,以及对世界领先的高科技手段的运用,都体现了文化创意所起到的灵魂意义,以及关乎大型实景演出成败的关键性作用。虽然华清池具有得天独厚的事件发生地优势,为剧目的实景演艺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文化地理根基,但是如何再现沉淀千年的盛唐文化风貌,深度挖掘整合园区独具的深厚历史积淀和人文景观,成功表现这段缠绵悱恻、凄婉伤感的爱情故事,形成一个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旅游文化品牌,实现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创意挑战。由于该剧秉持了高水平制作的创作理念,大胆创新,努力从当代人的视角把握剧中历史故事所包含的古典意蕴,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舞剧观念的有机融合。编剧凭借对真实历史和凄美爱情的深刻理解和细味品读,充分调动了戏剧性因素,将舞剧中心矛盾集中于人物性格的冲突中,将李、杨爱情与王朝命运紧密结合,恢弘的战争场面与凄美的爱情故事丝丝关联。全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感情经历曲折波澜,矛盾冲突集中而激烈,多层次的人物性格与生动细腻的细节情景为舞剧注入了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和感召力。在舞蹈编排中,该剧主要吸收了以西域元素为主的大唐乐舞内容,同时引入芭蕾舞与现代舞蹈语汇;在音乐和音响中,强调动感和节奏,在中国古典音乐基础上,引入西方交响乐以及现当代音乐元素;特别在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方面,更是创造了目前国内大型实景演艺的最高境界。全剧以文化创意的大策划、大制作、大气象,集自然山水风光、大唐气象、古典乐舞、爱情传奇、真实场景于一体,形成了一台我国当代文化旅游演艺的精品之作。

综上所述,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成功,不仅是我国当代文化产品市场化经营中的一个丰硕成果,更是现代舞剧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它在颠覆传统舞剧表演形式的同时,又发展和丰富了新的舞剧形式。该剧的演出对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和文化产品如何走向市场,以及在走向市场的同时保持和发展传统艺术形式的精神品格,对引进和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创造和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空间等领域均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国内旅游业界人士和文艺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借鉴。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长恨歌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
兰峪水,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