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对写作行为的影响及对策——对高校写作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3-04-07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写作者受体主体

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99)

写作行为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写作主体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情感和思考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进入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正在无形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同样,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写作行为,这已成为高校写作课程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 网络对写作行为的影响

写作行为是一个由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行为系统。[1]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写作主体变得更自由、写作资源变得更丰富、信息传递变得更快捷同时,也对写作行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对写作主体的影响

写作主体即文章的作者,是写作过程中认识的主体、表达的主体和传播的主体。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虚拟网络空间人人都可以发表作品,导致网络主体的平民化。无论是文学大家,还是无名小辈,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无论是惊世骇俗之作还是陈词滥调之文,都能在网络自主地发表。可以说,这种网络写作主体的平民化,带来了写作的自由性、非功利性和愉悦性。但网络空间数以亿计的写作资料,为写作者提供便捷信息的同时,也导致写作者对网络资源的依赖,产生比较严重的“网络依赖症”。一是弱化写作积累意识。写作积累是写作文章的基础,但在唾手可得的网络条件下,很多写作者不再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不愿通过亲身调查去获取第一手材料,忽视了社会观察、调查研究、材料积累、信息筛选等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造成其观察、调查、分析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能力的退化。二是导致网络抄袭行为。网络一方面为写作者提供便捷信息渠道的同时,也让很多写作者找到了抄袭的“捷径”。因为只要将网络上类似的相关文章复制粘贴,便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拼凑成一篇文章。近些年,网络抄袭之风越演愈烈,笔者通过对学生本科学位论文抽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学位论文抄袭现象比较严重,从网上下载复制粘贴拼凑文章者大有人在。三是导致写作主体素质下降。在现代社会,写作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素养、业务知识素养和辞章文体素养等。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加强写作训练,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然而,利用网络抄袭拼凑的快捷成文方式,让很多人变得更加心懒手懒而不愿去学习积累,进而导致写作主体素质和能力下降。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认为这已到了“威胁着我们国家的前途”的地步。

(二)对写作客体的影响

写作客体即写作材料,是整个写作过程中认识的依据、表达的对象、传播的内容。材料是写作客体的“血肉”。通过写作主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与积累,材料作为第一层面的写作客体正式进入写作过程。当前,一方面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写作资源共享,使写作者阅读面无限扩大,接受信息渠道大大拓宽,阅读信息量也骤然加大。这不仅丰富了写作素材,还开阔了写作视野,解决了传统写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管理的不规范、不严格,一些人在网络上不负责地发布一些虚假信息。如果大量虚假的信息被写作者不加甄别地写进文章里面,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危害。真实准确是写作尤其是应用写作的生命。材料的真实是指生活的真实,实事求是,原原本本,不走样的真实。选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真实准确,写进文章里的材料必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现实,客观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而网络信息有些是胡编乱造、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小道消息”。一些写作者不愿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而是从网上不加甄别的选用素材,必将导致写作材料的不真实,进而使写作的文章会出现“硬伤”。

(三)对写作载体的影响

写作载体即写作成品,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写作载体是写作的成品内质(内容)与外形(形式)的统一体。写作内质由主体和材料构成,写作外形由结构和语言构成。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写作载体逐渐摆脱了传统纸介质的束缚,出现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载体的传播新媒介,从而促进了写作载体的现代化。一方面,网络载体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库;另一方面,网络文本也可以由平面转为立体、由静态转为动态。写作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文字,还可以运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来进行立体的表达,新的写作文本成为超文本,写作成品变得形象生动,更为富有直观性和艺术性。同时,网络写作内容和形式呈现通俗化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写作内容上看,传统写作观认为,“文以载道”,作家作为民众的“代言人”,其写作目的是为民众代言,为社会立言。而网络写作摆脱了贵族书写,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在网络空间里大都是以平民姿态出现,以平民视角、平常心态书写平常之事。二是从写作形式上看,网络写作的结构和语言呈现个性自由,网络作品可以不讲究文体和结构,语言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情感,从而呈现个性化和私语化特征。[2]

(四)对写作受体的影响

写作受体是文章的读者,是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行为活动的接受对象。写作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对写作主体的定向、制约和反馈中。写作受体虽然是文章的受体,但他们事实上是间接参与写作过程的,因为文章功能的体现和实现,是通过写作受体对文章的阅读、参与和实践,才得以具体落实的。[3]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写作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同时还为作者与读者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写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深入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写作受体的心理需求,了解大多数写作受体所具有的心理上的共同指向和阅读期待,并进一步了解各种写作受体的不同之处,这对写作者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写作受体作为写作过程的间接参与者,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对文章的阅读感悟、心得体会、分析评价、意见建议直接传递给写作者,进而影响、制约着写作主体的写作行为。这种网络互动对话平台的建立,缩短了写作主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使两者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好的文章会不断被转帖,不好的作品会被删改,从而使网络评价呈现多元化和即时性,从而可以极大地调动写作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网络空间存在很大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一些来自网络不负责任的批评,甚至抨击、谩骂,可能无形中对写作主体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 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改革

当前,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写作行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给高校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写作教学的优势,重视写作积累,强化写作训练,同时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引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新模式,改革教学手段方法,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促进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重视写作积累,规范写作行为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轻点鼠标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信息,这给写作教学带来的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使得很多学生不再重视社会观察、调查研究、材料搜集、信息处理等写作基本功的训练。为此,一要重视写作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包括构思(文章结构)、语言、素材的积累,需要写作者大量的实践锻炼。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摈弃“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一个以基础知识为基石、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以必要的相关知识为外围的知识结构。二要注重写作体验。作文离不开生活,写作离不开实践。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网络信息利用与参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发挥网络便捷的优势,获取所需要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观察、调查研究、生活体验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和能力。三要规范写作行为。当前学生作文抄袭成风,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不归结到写作教学的失误,就是不注重思维训练,从而使写作这一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思维的规律。为此,我们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要引导学生端正写作态度,规范写作行为,自觉抵制网络抄袭,使写作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二)注重写作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清朝学者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一书中指出:“谚云读书十篇不如作一篇”,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因此,作为写作者不仅要注重写作积累,更要注重写作实践。任何写作者的写作才能、写作技巧,都是从刻苦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只有多写常练, 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真正学到本领。为此,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培养写作兴趣,加强写作训练, 提高写作技能。一要改革课程设计。在写作课程设计上,必须更新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实训课时比例,构建以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写作基础理论模块应突出写作基础知识的讲授,主要内容包括写作的本质、规律和特点,作者素养,文章构成,写作过程,写作文体,写作技法,读者接受与反馈等。文体写作模块应突出各类文体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实用文体(如新闻类、经济类、科技类、司法类、公文类)和文学文体(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上,既要注重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强化文体写作技能的训练,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二要加强写作实训平台。要从科学分析写作人才素质需求出发,构建课堂案例实训、课外模拟训练、专业见习实习“三级实训模式”。写作教师可以借助写作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图物,帮助学生构筑写作情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同时,积极发挥文学社、通讯社、秘书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现场作文、公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强化写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建立网络平台,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我们要加强网络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利用网络技术服务写作教学,构建网络环境下写作课程教学新模式。一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开发网上写作教学平台,包括写作资源平台、网上备课平台、作业评价平台、师生交流平台等,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建立了写作学精品课程网站,公文写作、应用写作课程网站,设置了网站建设、网上备课、辅助教学、网络考试和教学效果分析等模块,课程网站包含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教学、在线培训、学习资料等内容,还开辟了论坛、作业、答疑、学习进度跟踪等栏目,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更新相关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二是改革教学手段方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目前推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的重要方面。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模式呆板等缺点,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为此,作为高校写作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写作教学实效。

(四)加强互动交流,引导网络写作

传统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很少,而且一般局限于课堂之内,课堂之外、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就相对更少。而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外界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频繁。因为任何一篇网络作品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评价,通过这种交流可以对写作者进行鼓励和鞭策,从而极大地调动写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我们要积极发挥网络的优势,把网络引进写作教学中,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互补。一要开展互动交流,创新评价体系。传统写作教学中对作文的批改,主要靠写作教师一人完成,批阅观点相对单一绝对,有时进行学生互改,但效果也不理想,评阅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学生写与教师评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来进行写作教学和作文评阅,突破师生间只能在课堂上交流的局限。如通过BBS论坛、QQ群、博客等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形式,让老师、同学以及他人对学生作文参与交流评价,开展讨论答疑,从而可以有效地扩大文章的读者范围,对学生作文评价实现多元化,写作交流呈现很强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强化质量监控,加强信息筛选。前面谈到,网络既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抄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网络对写作教学的利弊,构建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学生作文质量的监控。既要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又要有效防止学生抄袭行为。如通过举办现场作文比赛、引进论文检测系统等,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质量。同时,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不抄袭别人的作品,同时提高网络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从他人作品中借鉴其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1]马淑青.写作行为的四个要素概说[J].天池学刊,1995,(2):62-65.

[2]钟丽群.论网络写作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EB/OL].http://wenku.baidu.com.2012-05-27.

[3]乔刚,甘小的.大学实用文写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写作者受体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写作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