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传统音乐素养调查及提高措施研究

2013-04-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器乐流行音乐戏曲

刘 静

(湖南科技学院 音乐系,湖南 永州 425199)

一 高校大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一脉相承,始终没有间断的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在琳琅满目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音乐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非物质文化的形式绵延几千年,丰富而厚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什么是传统音乐呢?传统音乐的范畴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目前音乐学界也是众说纷纭。笔者更倾向于王耀华在其《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的界定: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它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囊括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歌和舞蹈音乐;在地域和风格上又包括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这其中无论是优美抒情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戏曲音乐,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魁宝。在如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必须要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知识文化结构和素养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主流文化的方向。因为他们掌握着最新最潮流的文化传播渠道,将来将走向社会的各行各业,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师范生的大学生更是主宰和影响着祖国下一代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文走向。所以,大学生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水平的高低,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义非凡。然而在当今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的大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由于追求时尚和潮流,急功近利,崇洋媚外,有些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就是落后的封建代表,更是对其知之甚少,更别说是深入了解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自身工作于高校的优势,并在所就任的高校——湖南科技学院展开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和提高措施研究。

二 高校大学生传统音乐素养调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高校在开展传统音乐教学上面临的状况,笔者对湖南科技学院180名学生在图书馆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及个别抽样交谈的调查方法。发出调查问卷180份,收回152份,其中有效答卷152份,占总发放的84%。问卷根据传统音乐所包括的五种形式共涉及了6个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内容如下:

1、您知道什么是传统音乐吗?您对它了解多少?

A.了解一点 B.一点都不了解 C.无所谓 D.没必要

2、您了解戏曲音乐吗?喜欢戏曲音乐吗?

A.了解一点 喜欢 B.不了解 不喜欢 C.不想了解 D.无所谓

3、您了解曲艺、说唱音乐吗?

A.比较了解 B.了解一点 C.一点都不了解 D.无所谓

4、您会跳民间舞蹈并喜欢听民族舞蹈音乐吗?

A.会跳一些,比较喜欢 B.喜欢不会跳 C.不喜欢

5、选出您了解的下列传统乐器?

A.古琴 B.琵琶 C.古筝 D.二胡 E.笛 F.唢呐

6、您想学习上面的这些传统音乐吗?

A.想 B.不想 C.无所谓

其中第1题考查大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总体了解状况。共有88.1%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识比较匮乏,只是了解一点点。此外,认为“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1.9%。说明这少部分学生对学习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第2题对戏曲音乐的看法。有78.1%的学生不喜欢也不想了解戏曲,7.8%的学生很喜欢但了解甚微,有15.1%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第3题对说唱音乐的了解。对说唱音乐比较了解的占35%,了解一点的占44%,不了解的占10%,觉得无所谓的占11%。

第4题对民间舞蹈音乐的认识,有51%的同学会跳一点民间舞蹈并喜欢民族舞蹈音乐,20%的喜欢不会跳,29%一点都不会也不喜欢。

第5题传统器乐,很多的学生都能说出常见的几种传统器乐,如古琴、琵琶、古筝、二胡、笛等。说明大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这一种类丰富而又积淀深厚的音乐类别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此外,笔者还与问卷中间的15名学生进行交谈,其中有5位同学(占交谈总数的33.3%)觉得大学音乐教育主要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很少涉及到中国的传统音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希望能了解和学习这些传统音乐,特别是民歌和器乐。而且他们觉得掌握传统音乐,会提升他们的个人魅力和修养。此外,8位同学(占总数的53.4%)认为这些传统音乐太落伍,思想太陈旧,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没有能够唤醒他们兴趣的题材和作品。虽然初听还蛮有韵味,但不能百听不厌。另外,还有2名学生(占总数的13.3%)表示对传统音乐一点都不感兴趣。由此看出,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需求较高,但高校的教学资源却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有责任针对大学生目前对传统音乐的心理现状,进行教学改革,解决矛盾,全面提升。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做了以下关于提高高校大学生传统音乐素养的措施研究。

三 高校大学生传统音乐素养提高措施研究

(一)以具有传统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为载体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以信息为中心的电子革命时代,网络、视频、音频对学生的冲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特别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与社会非常接近,他们渴望自由,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因而对音乐充满了热情。他们想听,更想唱,对他们而言,流行音乐几乎成了音乐的代名词。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其他各具特色的音乐,但是占据他们思想的大部分是流行音乐,就象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的精彩,有一些同学甚至是无选择的聆听,在他们心中,流行就是时尚,流行就是前卫,只要是流行就不土,音乐的功能越来越向纯娱乐的方面靠拢,其负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正面的影响。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传统音乐远不及学习流行音乐那么来的自然和畅快,在满足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渴望和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方面,笔者努力寻找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共性,发现一些流行音乐中的精品,很多都是是以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比如周杰伦和王力宏等流行歌手创作的歌曲。所以教师可以这些流行音乐为基点,激发学生们对传统音乐了解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发挥这些年轻人心目中偶像对潮流的引领作用。

(二)扩展欣赏范围,广泛鉴赏传统音乐

当今的大学生对传统音乐了解少,接触少,才会出现不知谁为刘天华,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时,要涉及到多民族的多种类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而且在让他们掌握这些不同民族不同种类传统音乐形态特征的同时,还要了解其相关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对传统音乐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例如,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是我们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今的大学生对它们更是感到陌生,因此,这就需要大学在开展传统音乐教育时,除了向他们讲解说唱、戏曲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外,还要让他们了解我国戏曲的主要种类分布,以及主要剧种的音乐风格特征。使他们真正深入地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传统音乐文化。

除了靠课堂上的欣赏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要加强课后的引导,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多听一些传统音乐的曲子,大家交流自己的欣赏体会;组织民族乐器兴趣小组;传统音乐欣赏组织专题讲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潜移默化,逐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传统音乐素养,热爱并且弘扬传统音乐文化。

(三)传统音乐理论素养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的才能更加具体和全面。大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真正掌握和传承当然更需要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学会歌唱和演奏。真正掌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1.课堂理论与传统音乐的表演相结合

传统音乐中除了舞蹈音乐和民族器乐外,戏曲、说唱和民歌都以歌唱为主。所以若要传统音乐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必须进行演唱的学习。以民歌为例。教师首先以民歌体裁及特征和色彩区的划分及风格为线索来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接下来就可以教唱与理论部分相对应的具有佐证理论部分风格突出的典型的民歌例子。这样学生在学唱民歌的同时也理解掌握了理论知识。此外,在传统器乐的学习中,教师也可进行简单的器乐演奏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把握传统器乐的韵味和精髓。

2.开展与传统音乐相关的演出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举行自己策划、自己编排、自己演唱的民间音乐专场音乐会,把在理论课和技能课上学到的东西与实践结合运用,给他们创造一个发挥技能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实际表演和与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编能力。自我表现获取成就感是人的天性,在音乐方面也不例外。这种表现和成就感并不一定是测验或考试成绩的优异,而意味着是一种发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征服其他人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竞争意识。这是一种潜能意识,在教育中应该注意和发掘并加以创造。一般的教师只知道灌输学生条条框框,把教学当作一个呆板的结构来看待,这些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欲望,也就很难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了。

3.带学生走出去或将民间艺人请进来

此外让学生参与采风、写论文,把理论实践于舞台和田野工作。由于传统音乐本身所具有的乡土气息,促使我们不得把教学的眼光投向田野和表演的舞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以往课堂狭小的空间,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目的。传统音乐生存的真正土壤就存在于广大的田野乡村和城镇社区,所以只有走进和发现它们生存的根源,才能对传统音乐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但,让所有的学生都走出去也会受到经济、时间、地理等环境的制约。所以高校也可以考虑将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请进校园开展演出活动或教学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更加原汁原味的传统音乐,学习和深入了解它们的韵味和魅力。

四 结 语

高校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是一个沉重而艰巨的课题,它需要教育部门、高校和音乐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本文根据对大学生传统音乐素养的随机问卷调研,只是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给与了措施性的研究,但这些措施在实施起来,还需要更多热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而且提高措施还需要更加丰富与多样化。故望更多的音乐学者和高校工作者去探索研究这个课题,使传统音乐文化真正在中华大地重放光芒。

[1]王建设.传统戏曲走进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2]万江.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自我超越与现代化转换[J].艺术百家,2011,(3).

[3]乐之乐.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4]李继超.陕南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民歌传承[J].知识经济,2011,(19).

猜你喜欢

器乐流行音乐戏曲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