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洞旅游景区升级规划研究——以宁远紫霞岩溶洞为例

2013-04-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紫霞舜帝游览

王 俊 黄 程

(1.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199;2.湖南司大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1)

引 言

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溶洞旅游资源在我国是一种普遍的旅游资源,因此,要实现溶洞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特色增长点,为区域旅游发展添色,就必然要求在旅游规划开发的过程中结合溶洞所处区域的地理特殊性和区域文化来进行改造和提升。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溶洞旅游规划开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业已取得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均可以为溶洞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的重要借鉴。代改珍从规划的角度有针对性的研究了溶洞旅游的创新开发的原则和提升思路。[1]李娜等从景观建筑设计角度,以江西婺源灵岩洞为研究案例,从开发定位、入口空间、游览步道、灯管设计等方面对洞穴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2]王琳霞等对桂林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桂林溶洞旅游差异化开发的策略。[3,4]李庆雷等运用专家意见法总结出中国溶洞旅游开发十大创意,并研究了溶洞旅游开发创意的一般规律。[5]王洪耀研究了重庆酉阳桃花源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策略。[6]潘旋宇运用SWOT 分析法研究了分宜溶洞旅游资源群的开发策略。[7]就国内研究来看,溶洞旅游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策略方面,有关以规划设计提升溶洞旅游景区质量和整体竞争力的研究还相当有限,缺乏深入的,系统的探讨。本文正是基于此,以规划提升溶洞旅游景区质量为出发点,以宁远县紫霞岩为研究对象,分析溶洞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实际规划过程中如何结合当地文脉特色来提升溶洞旅游景区的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 紫霞岩溶洞简介

紫霞岩又名重华岩,坐落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系九嶷山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九疑山舜帝陵景区的舜帝陵南1 公里山腰,系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因其外岩宽敞明亮,数丈高的紫色岩顶苍穹般笼罩,当朝阳斜照,紫气缥绕,故得名紫霞岩。

紫霞岩是我国溶洞游览史中开发很早的地下溶洞,洞内石壁留有唐宋以来的题刻、题墨,堪称一奇。紫霞岩内游道全长1550 米,现已开发了1500 米游程,洞内空间十分宠大,可同时容纳数千人,地势平坦,内岩神秘,曲折,钟乳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如猴,如梁如柱,如台如楼,令人目不暇接。岩内溪水九渡,名“九曲黄河”,不见来处,不知去向,令人神秘莫测。明地理学家徐霞客实地考察九嶷山地貌时,曾在岩内连宿4 晚,他在《楚游日记》中,把紫霞岩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第二”。

二 紫霞岩溶洞升级旅游规划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紫霞岩景区角色定位

从规划的角度认识紫霞岩,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放到宁远乃至永州这个区域中,紫霞岩是什么样的角色?另一方面,从紫霞岩本身的发展目标来看,紫霞岩的规划和开发还需要作什么样的努力?

在宁远这个区域中,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组合度好,整体上形成了以县城、下灌、九嶷山三大景区集群。而九嶷山景区集群又是集中展现宁远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的龙头区域。紫霞岩,作为福地,不仅有彭祖羽化升仙的故事,也有徐霞客独访三日的故事,但无论从文化内涵以及吸引力价值来看,它无法超越舜帝陵,成为这一区域的核心。因此,结合紫霞岩的开发程度来看,在归属的九嶷山景区集群中,它将承担着集群发力点、地质风光代表点以及游客喜爱的特色线路节点这三大角色。

从紫霞岩的发展目标来看,2014 年需要全面升级为AAAAA 景区。至2011 年,全国已有120 家5A 景区,1814家4A 景区,可见紫霞岩成为5A 景区是未来发展的必选动作。但对于全国现有5A、4A 景区的统计发现:5A 景区门票与非门票的平均占比为38%、62%,4A 为43%、57%。可见,除了门票外,延伸消费链,提高非门票收入也是紫霞岩未来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也是紫霞岩旅游规划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前述三大角色的定位必然要围绕AAAAA 景区的这个目标来进行打造和规划。

(二)紫霞岩景区规划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规划开发具体的问题上,根据目前紫霞岩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实际情况,其在三个方面的处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问题。游客所见的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地质景观。紫霞岩自然状态的呈现,是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目前来看,紫霞岩有了这方面的考虑,比如建筑风格较为统一,与自然环境融洽较好,一些栏杆的处理上也保留了仿木结构,更为自然。

但在其他一些地方处理上,还是有所欠缺,比如停车场入口的道路,则可以采用草坪砖来进行铺就,从而使得与环境更为协调,而不是直接大面积的水泥硬化铺装,这一方面与周边山水村落的自然环境不太符合,另一方面也是不太生态的处理方法,直接阻隔了自然界的物质交融,破换了环境内生性。再如,洞口的广场铺装,大面的积的青石板材与溶洞的大背景在色彩和景观上的不协调性,其同样可以通过环保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此外,在入口广场上,徐霞客的雕塑底座与屏风不太搭配,一方面是比例上不协调,另一方面是石材差异过为明显,影响视觉感观,不利于形成标志性的留影景观。而这些对于游客下车后进入紫霞岩景区形成的第一印象,存在一定的负向作用。

2.景观与地方文化相契合的问题。与其他溶洞相比,紫霞岩不仅要展现喀斯特地质奇观,更要借助这些地质奇观来凸显宁远的文化内涵。洞内的开发上已经凸显了文化的重要性:比如水幕电影中关于舜帝斩龙的动漫故事,溶洞当中一些景观的命名也结合了地方文化,如孔子拜舜、仙人晒伞等等。但更多的景观命名还是延续老一套方法,即看什么像什么就命名什么,比如蘑菇山、唐僧取经等,而溶洞钟乳石的发育,全国许多地方都类似,比如张家界的黄龙洞、桂林的七星岩、恩施的腾龙洞、金华的双龙洞等,这些钟乳石景观本身不能称其为紫霞岩独一无二的特色,如果景观命名延续老一套势必造成了景观主题的重复性和单调性。因此,紫霞岩需要摒弃传统的“西游记似的象形观”,必须更好的来借助舜帝这个独具宁远魅力的载体对洞内景观进行挖掘,凸显自身的特色。例如:景观“青龙出洞”,可结合舜帝斩龙的故事命名为:青龙服德或叫蛟龙归舜;另外,地下河流叫做“九曲黄河”,则可以结合地下河是湘江源水的传说命名为潇湘曲韵。

3.游走与体验相融合的问题。体验式游览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紫霞岩整个游览布局上,游览的体验性有所欠缺。溶洞叫做紫霞岩,名字本身和洞口灯光搭配就能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感觉。但带着这种感觉向下行走,一下去就遇到冰冷的蓝色,感觉立马就会打折扣。而步道的处理过于规整刚硬,使步道成为溶洞的切割刀,有些突兀。同时,步道旁的树立的白色路灯在洞内比较抢眼,对游览中彩色景观的欣赏有干扰。在进一步的行进过程中,地下河流景观没有发挥效应,而大面积裸露的泥地也影响景观的欣赏,甚至在部分地段,行走中还存在体验盲区。

此外,对于新投入的水幕电影,尽管给人以新鲜感,但在灯光布设以及观赏方式上仍待优化。目前洞内紫霞奇观、文化时空、原始森林、东海龙宫四大板块,一方面还没有充分的运用好既有资源进行特色展现,如大量的题字,另一方面还缺乏一根吸引力的概念主线将四大板块串接。在四个板块名字上,也可作适当调整:紫霞仙境、翰墨星空、九嶷森林、炫蓝东海,更好的突出主题感。综上,在游客的洞内行走游览,主题体验还需进一步的凸显。

三 紫霞岩溶洞升级规划的建议

(一)整体思路

紫霞岩溶洞应以生态化、文化性、主题性为开发原则,通过提质改造,以“时光步道”与地下河“潇湘流韵”为通达与视线纽带,把紫霞仙境、翰墨星空、九嶷森林、炫蓝东海串接起来,形成一个以“洞内一小时,穿越千万年”为核心主题,以“动感人文体验”为特色,让通俗科普学习与地方文化感知并存的个性化溶洞。对外宣传上建议采用“紫气东来、霞客胜迹”、“地孕奇秀,大美紫霞”等更具画面感的标语,来增强紫霞岩溶洞的吸引力。

(二)主要规划提升建议

1.感官体验优化。紫霞岩溶洞感官体验优化,灯光、声音、触觉、线路兴奋点设计等是重点考虑之处。

灯感打造:灯光要配合景观点来营造,一方面不仅要采用多色的冷光源,同时,对于部分景观可导入动态灯光,通过灯光的变换与移动,让洞内景观由静变动,进一步的强化体验。此外,还可通过技术控制实现步移景异。

声感强化体验:在部分景点,完全可以结合景观内容来辅以感应式或者遥控式的声音设备,让游客感受多元化的体验。

触感:在某些节点采用喷雾等,加强身体的肌肤触感,让游客身未动,心以动。

水幕电影:水幕电影中的激光秀部分较为刺眼,且为9分钟,时间较长,同时中间穿插了英语等劲爆音乐,建议缩短为2-4 分钟左右,并进行剪切。与动漫之间过渡的画面也建议调整,缩减或优化“嘴唇”部分的内容。动漫部分则在打斗场面的声画协调欠缺,可做优化。此外,建议在水幕电影激光秀结束时,加入“舜帝真人”1-2 分钟的互动,并让舜帝在与观众互动后隐入水幕后,开始动漫故事播放,更好的强化现场的科技感、主题感、现场感。

线路兴奋点设置:由于洞内游览的预期时间为1 小时,因此,游线上的兴奋点的安排需要重点考虑。建议每10-12分钟左右置入1 个兴奋点,全程安排5-6 个左右的兴奋点。同时,水幕电影的安排场次,根据游客数量适量增加。

2.立体空间利用。立体空间利用是指溶洞内部各景观模块在空间上的完美衔接和布置。河道,泥地,洞顶,景观长廊共同构成了紫霞岩溶洞的空间布局要素,立体空间的利用亦应从这些景观着手。

河道景观布局:河道作为视线联接纽带,根据主题板块分段进行主题打造,在紫霞仙境板块,则在河道中布置彩色防水冷源灯光或喷水装置,与地质奇观配合。在翰墨星空段,则可将分散布置小型防水灯,形成银河的感觉,与星空相呼应,并可沿河布置一些微缩的宁远古村落建筑景观,定时放一些河灯,进一步突出感觉,形成别具一格的“溶洞水乡”。

泥地项目开发:泥地开发可融入舜帝农耕的故事,把泥地开发成反应舜帝农耕故事的仿真田地(采用线状灯管搭建田地边框等)。同时也可在部分泥地适当布置动感LED 灯光(如宁远县城的街道树挂灯景类型),形成光学水系或发散形状等,增强韵律感。以此构建展现地域文化的“光韵田园”

洞顶空间利用:巨大的额洞顶空间可以利用起来,最为典型的则是末端的炫蓝东海的洞顶,完全可以用蓝光渲染,然后通过多台仪器投影海景(比如水母、鱼类、气泡等),辅以声音以及喷雾等,以视觉、听觉、触觉的三位一体的方式,让游客在自由休息时间时体验真实的海底,感受大海的魅力,打造一个美妙的“地下海”。

溶洞长廊优化:重点在于文化时空的长廊,在沿路游道右侧的长廊,在保护长廊题字的基础上,在长廊底部铺设小石像,配以灯光,强化感知。同时,也可以采用触摸平板电脑嵌入的方式,让游客能查看了解这些题字,并自己签名留言。对面相对平整的石壁,建议以浮雕结合动感投影的形式展现舜帝的故事。以此在星空投影的衬托下,构建出壮阔而又独具卖点的“翰墨星空”。

3.配套系统完善。配套系统完善是紫霞岩溶洞规划升级的又一重要内容,只有晚上的配套系统才能够保证游客在溶洞的游览和体验能够达到最优。

引导标识系统:洞内外的步道尚缺乏多语言的引导标识系统,尤其是洞内对于引导以及安全提示的标识缺乏。建议依据景观的具体环境布设引导标识系统。

景观展示系统:对于部分景观,可以布置平板电脑、LED 屏幕或者配有二维码的普通标识牌进行景观讲解介绍时的辅助展示。

移动信号系统:能提供3G、2G 或WIFI 设施,让游客在洞内第一时间即能通过手机发送微博、传送照片等,迎合当下智能手机的时代的特点。

景区休憩系统:抓住游览前后必要的短暂休息时间(预期为15-30 分钟),利用好周边的田园风光,增加景区内的休息与商业设施。

分时游览系统: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分时游览的方式,通过电子刷票等控制进入的游客数量,确保游览的体验性最大化。那么灯光完全就能根据分批的顺序分批点亮,既保持神秘感,又保持眼前一亮的感觉。(上海世博会已采用过此类技术)

4.开放时段的延伸。溶洞是以灯景为主,黑夜白昼的游览都不受影响,适合全天候开发。因此,紫霞岩完全可以开发成一个特色夜游景点,以作为九嶷山夜游的一个亮点。这样,在未来进行线路开发的时候,就可以把溶洞在白天游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作为夜游点来推出,使九嶷山景区的线路更加丰富多彩,也能为更好的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游客打下基础。

结 论

溶洞旅游景区质量的全面提升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而规划的切入点在于认清溶洞景区的角色定位和把握溶洞景区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只有在找准规划切入点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文脉打造溶洞旅游景区的核心主题,从配套设施建设,立体空间布局,感官体验优化及开放时段延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才能够切实提高溶洞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溶洞旅游景区质量的全面升级。

[1]代改珍.溶洞旅游的创新开发——以湖北房县“野人洞”为例[N].中国旅游报,2007-06-25.

[2]李娜,张捷,章锦河,梁琳.洞穴旅游开发与景观环境设计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62-66.

[3]王琳霞,韦娉,章晓婕,吴丽.桂林溶洞旅游开发现状调查分析[J].市场论坛,2010,(4):64,79-80.

[4]王琳霞.桂林溶洞旅游差异化开发策略研究[J].市场论坛,2010,(5):58-60.

[5]李庆雷,苏章全,廖春花.从溶洞开发看旅游创意活动的一般规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97-101.

[6]王洪耀.重庆酉阳桃花源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成都理工大学,2011.

[7]潘旋宇.基于SWOT 的分宜洞村乡溶洞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2012,(6):62-64.

猜你喜欢

紫霞舜帝游览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天下为家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美术馆游览指南
春分逢全国两会闭幕感吟
爱你,像花落满地不问所起
运城盐池古诗中的舜帝文化符号
推·电影
大话西游古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