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病防制要点
2013-04-07崔志伟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崔志伟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仔猪腹泻病防制要点
崔志伟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规模化养猪场腹泻病的主要疾病之一。这两种疾病在发生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和防治办法基本相同,不易区分。前些年主要是地方流行性发病,2012年春季和冬季大流行。大多数发病猪有不同程度的厌食、呕吐和腹泻等临床症状。哺乳仔猪死亡率很高,断奶猪死亡率下降,成年猪、育肥猪死亡率很低,但是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减缓。哺乳母猪的奶水量和质量迅速下降,从而加剧了哺乳仔猪的死亡。
1 加强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适宜温度是20~30日龄为22~25℃,30~40日龄为21~22℃,41~60日龄为21℃,60~90日龄为20℃。保持产房和圈舍温度。为保持上述温度冬季应注意防风保温。仔猪舍湿度过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可引发仔猪多种疾病,断奶仔猪舍适宜的湿度为65%~75%。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杀灭病菌,防止传染病,控制通风换气量,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有害气体对猪的毒害作用。对仔猪进行早期强制性补料和断奶前减少母乳,使仔猪进行饲料的过渡和饲喂方法的过渡。仔猪断奶后3~5d进行限饲,平均采食量160g,5d后自由采食。使用自动饮水器,保证供给清洁饮水,若饮水不足不仅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因饮污水造成腹泻。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应考虑疫苗的有效期和效价疫苗保存良好与否。对养猪场进行日常消毒,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栏舍带猪消毒,减少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临产母猪用0.1%高锰酸钾对乳房、乳头、外阴及腹侧进行消毒处理,接产人员及工具应彻底消毒。
2 合理搭配饲料
饲料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蛋白饲料原料最好经过加工处理或减少抗原物质,如大豆经65%~70%的热乙醇后,其抗原作用可大大降低。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必须达到仔猪的营养标准,特别是铁的含量,母乳中含铁较低,仔猪需铁3mg/d·头,而母乳中仅能提供1mg,不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仔猪出生后2~3d肌注铁制剂0.5~1ml,可防止营养性贫血和腹泻。
3 减少各种应激
1~4周龄仔猪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受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冬季,应注意保持温度稳定,避免温度忽高忽低。避免噪音带来应激,保持猪舍安静。仔猪断奶后,要在原圈饲养7d以上,2周内保持仔猪料不变,3~5周内适当限饲,饲料中加入抗生素或益生素,抑制病菌繁殖。避免突然更换饲料、变动饲喂程序,饲养员尽量定岗定舍,大群进行免疫时规范操作,减少应激。
4 进行疫苗免疫
母猪产前40d和20d接种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TGE和PED二联灭活苗或TGE和PED弱毒疫苗在母猪产前20~0d后海穴接种;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在产前15d和产后7d对母猪进行2次免疫,仔猪通过被动免疫得到保护;仔猪副伤寒在30~40日龄首免,70日龄进行二免,可有效降低仔猪副伤寒的发病率;仔猪红痢用本地苗对种母猪在产前28d和14d各免疫1次,5~10ml/次,连续产仔的母猪,因前一胎已接种过本苗,故只需在产前注射1次,剂量为3~5ml,仔猪通过母乳获得母源性抗体,使仔猪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 及时药物防治
仔猪出生后,吃初乳前,用庆大霉素8万IU口服,3日龄时注射补血产品,5~6日龄补水时加入少量补液盐,防止仔猪腹泻效果明显。对病原性腹泻本着“抗菌消炎止痢”的原则进行药物治疗。发病初期可用庆大霉素每次每头8万IU肌注或卡那霉素每次每头50万IU肌注,2次/d。发病中期,应用硫酸新霉素+东莨菪碱混合口服,效果良好,或者用氟哌酸、诺氟沙星等,同时使用收敛药物,如鞣酸蛋白,病情稍重者还要辅以阿托品。治疗的关键是补水,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口服补液盐。仔猪发生腹泻时,水盐代谢失调,机体大量失水,如不及时补充水盐,常导致仔猪脱水而死。猪的腹腔有较强的吸收力,腹膜表面积大,密布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能力特强,每小时可吸收占动物体重3%~8.5%的液体,仅次于静脉注射,尤其当心脏衰弱,静脉注射困难时,通过腹腔注射进行补液甚好,而且通过补液尚可对食欲废绝和外科手术后的病危动物进行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补充。
S858.28
B
1007-1733(2013)06-0037-01
201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