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新生适应性障碍及解决对策

2013-04-07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进校适应性新生

庞 娟

(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适应,是指人们通过不断地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1]。医学新生的适应性,是指医学新生通过调整和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之与新的外界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的一种能力。

医学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对于他们来说面临的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种环境都发生较大的改变,不少新生在这个过渡中表现出适应性障碍,从而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休学、退学。医学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将广大的医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其特殊性,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各种病患及家属。医学新生能否尽快地适应医学院的学习生活,将决定其能否顺利地完成五年的学业以及毕业后向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如何应对医学新生适应性障碍,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是医学院校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 医学新生适应性障碍的表现

1.1 学习方面的适应性障碍

1.1.1 学习目的不明确。医学新生刚刚经过紧张的高考升入大学,思想状态像一根绷紧的弦突然松懈下来,很多学生倍感茫然。学生们在高中的学习抱着很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一定要考大学,每天的学习安排都是围绕这一个目标进行,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了升学压力,不少学生突然感觉精神完全放松,一时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甚至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1.1.2 对医学教育的不适应。医学院属于专科学校,相比于普通的综合性大学其专业性质更显特殊。新生刚进入大学,对于医学这个全新的专业完全一无所知。医学新生在大一、大二接触的都是一些基础课程,没有接触到临床实践,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课程感到好奇又困惑。一些新生反映,感觉刚接触的知识跟之前高中的生物、化学有一定关联,但是没有怎么接触解剖、诊断等专业课程,所以常常对自己的专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当什么样的医生。

1.1.3 学习方法不正确。不少新生刚进大学,仍然沿用了在高中阶段的固定学习方法。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都是被老师牵引式的学习。每天该学什么,做什么,都由老师安排,学生只需要根据老师的安排来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学习任务。而大学的学习方式完全区别于高中。任课教师只在上课时间与学生有短暂的接触,不像高中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跟踪式的辅导。大学教学方法也不像高中完全按照考点教学,老师会按照所需适当地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也不会帮助学生安排每天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突然脱离了老师的牵引,不少新生对于大学这种自主性的学习完全不能适应,很多学生反映在课余时间看着别的同学上自习,自己也跟着上自习,看着别人拿什么书,自己也拿什么书,这种茫然的学习并没有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没有什么收获。很多新生由于对大学这种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模式不适应,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挂科。

1.2 生活方面的适应性障碍

1.2.1 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方在气候、饮食、风土人情都有很大的差异。绝大部分大一新生都是从家乡高中毕业后,来到其他城市上大学。较之他们从小生长的环境,新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于新环境的气候、水土、饮食的突然改变,人体就会自然的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即“水土不服”,甚至诱发一些突发性疾病。

1.2.2 对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对于刚进大一的医学新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家到他乡求学,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较之以前在父母身边的生活,日常生活都是父母操心妥当,大学生活不同之处是完全由学生自行安排。因此一些学生出现了日常生活不规律的现象。同时新生们对大学生活的个人消费完全独立自主还很不适应,缺乏相应的理财能力。

1.3 人际交往的适应性障碍

1.3.1 与老师交往的障碍。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不少学生对于师生关系的理解产生了由小学到高中的固定思维模式。他们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总会有代沟,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严师,甚至习惯性地对老师产生畏惧感。而大学的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学生刚进校大部分都是成年人,老师与他们的沟通方式更多的是引导和建议,而不像中学老师很明确的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新生们刚进校还不适应大学老师的管理模式,暂时很难将老师视为“知心朋友”,从而阻碍了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3.2 与同学交往的障碍。目前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基本都是90后出生的,并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中学阶段家长和老师给他们制定的唯一目标就是学习、考大学,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没有经验。而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学生们大都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的新生们刚开始在一起生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摩擦和冲突。

1.3.3 与异性交往的障碍。医学新生刚进大学与其他普通高校的新生一样,对与异性的交往充满了好奇。学生们大部分已经成年,生理趋于成熟,但是心理上还不完全成熟。一部分学生对与异性交往既好奇又胆怯,害怕失败,而一部分学生由于盲目恋爱失败后产生了与异性交往的挫败感。同时医学新生刚进校还没有接触到专业的医学知识,对于青春的萌动与性的意识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种种原因,形成了新生们与异性交往的障碍。

2 构成医学新生适应性障碍的原因

2.1 中小学应试教育造成的后遗症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主要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线。为了考上大学,不少学校进行填鸭式的教育,造成学生们只知道根据固定的教学大纲拼命学习,题海战术成了升学的必要武器。学生们对于学习形成了固定思维,那就是考大学,除了单纯的学习,学生几乎不涉及其他的方面。一旦考上大学,学生们紧绷了多年的弦突然松懈下来,面对大学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无所适从,甚至一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2 家庭的教育的影响带来的不良后果 目前绝大多数大一新生都是独生子女,整个家庭几乎都以孩子为中心。为了“望子成龙”,家长们几乎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他们给孩子规定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灌输给孩子的是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就有了一切的思想观念。一味的学习读书,导致了学生们在其他方面,比如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缺失。这种包办式的教育方式构成了大学新生不适应现象的重要原因。

3 解决医学新生适应性障碍的对策

3.1 重视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 中学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学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现成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掌握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高中阶段老师就应该给学生做一些关于大学学习、生活的辅导工作。在学生填报高考志愿之前,要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不至于初进大学对新的生活感到措手不及。

3.2 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校可以“对症下药”,邀请本专业的资深临床专家、校友到校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医学、了解医学、热爱医学。还可以邀请高年级优秀的学长跟新生们做经验交流讲座,把他们当初对医学从不懂到懂再到热爱的经历与新生分享,并且进行现场答疑解惑。有了榜样的正确引导和鼓励,新生们对于未来的学医生涯会充满斗志和信心。同时,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大学的学习模式是以自己主动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

3.3 进行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首先,当孩子还在父母的身边的时候,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要改掉事无巨细都替子女包办的思想,要让子女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面对全新的环境,学生们才会很快地适应环境,不会显得措手不及。同时,还要教育孩子懂得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其次,学校要把对新生的生活教育纳入到入学教育中来。当新生进校时,学校要召开专门的生活知识讲座,让他们知道大学生活的模式是什么样,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以及方式来适应大学的生活。辅导员要经常深入新生、了解和掌握新生的生活动态,帮助提高新生的自理生活能力。同时,辅导员还要加强跟家长的沟通,特别是关注问题学生,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4 进行人际关系的适应教育,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可以加强班团组织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让新生们在活动中彼此认识和了解,增强集体归属感。辅导员还要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团结互助,相互谦让,尊重他人的生活习俗,尽快适应大学的人际交往;其次,学校要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新生的适应期心理问题开展专门的知识讲座,帮助他们克服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心理障碍。可以在新生进校的时候,由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进行新生心理测验,建立个人的心理档案,并及时跟踪治疗发现的问题学生。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恋爱观。医学院校要尤其重要学生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因为医学生都是未来的白衣天使,他们所背负的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只有在医学生们自己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才能为他人排除病患,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1] 文 华.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 史君榕.医高专新生适应性情况的调查及对策[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9,22(4):302

[3] 彭 卓.如何引导大学新生适应高校环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06:99

[4] 刘淑俊.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学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0(3):53

[5] 朱庆阳,全景梁.医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287

猜你喜欢

进校适应性新生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重获新生 庇佑
浅谈“进校”应如何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培训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新生改版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