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规模猪场经济效益的途径

2013-04-07唐华娟

兽医导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公猪猪只猪场

唐华娟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巴南 401320)

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与产出的一个尺度,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把猪群的饲养管理与饲料营养措施科学地组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经济效益是指生产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差额,即产出(收入)和投入(支出)之间的差额。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开支,降低成本。规模猪场养猪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其产品应是低成本、高质量,适合市场需要。为此既要制订正确的经营决策,使产品具备市场竞争能力,销路通畅,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还要抓好生产中的经营管理。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规模猪场经济效益的途径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及生产环境

1.根据实际设计适度规模。一般来讲,一个猪场的经济效益大小是随着生产规模的大小而变化的。而生产规模受资金、技术、管理、场地、市场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我们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应该利用有限资金和场地,实现最大化的生产即产出,最终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

2.科学设计猪场,完善生产设备,为猪的生存创造一个舒适的猪舍内环境。根据猪只生活习性科学设计猪舍,配备必要的生产设施设备,是给猪只的生存创造一个舒适的猪舍内环境条件的基础和前提。猪场建筑设计要从方便生产管理、实现有效防疫控制、利于粪污环境治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实施。一般情况下选择地势高燥,交通方便,远离工厂、河流、居民生活区,水源充足、空气新鲜的地方修建猪场为宜。猪场生产区、办公生活区、粪污及无害化处理区和引种及病猪隔离区分开。生产区按照生产工艺流程顺势设计布置,净道与污道分开,实现粪污分流,雨污分流。猪舍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防寒保暖及通风换气等设施设备,这样猪只才会有最佳的生产状态,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生产出最多的产品。

二、选择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生猪品种

生猪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因此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生产什么,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猪肉的需要。

1.一般选择DLY或PIC等瘦肉型杂交猪。目前一般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是瘦肉多的猪肉,因此一般猪场应该选择DLY、PIC、以及土三元为主的瘦肉猪品种。这主要是利用优良猪种的高生产性能和杂交优势生产潜力来实现优质高产和低耗。

2.可以选择土杂猪或其它专用猪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对猪肉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风味已成为第一要素。因此选择风味好的土猪以及杂交品种进行生产,将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丰富,以此为亲本培育的品种(品系)也不少,如渝荣I号、渝太I系、苏太猪等,这些猪种都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和产品风味,猪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三、广辟饲料来源,科学设计加工,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饲料是养猪的基础,是养猪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左右。所以怎样合理地选择、利用、开发饲料,提高饲料报酬,降低耗料,对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因地制宜广辟饲料来源。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情况,选择相对经济、来源广阔的饲料原料喂猪,是猪场需要认真思考抉择的问题。所谓相对经济是指饲料中的营养量与其价格的比值。不同原料的比值随时间变化,应随时调整。一般情况下,在猪饲料中,玉米、豆粕、麸皮这三大原料不可少。

2.科学配方设计。科学合理设计饲料配方,让饲料中的营养更符合猪的健康和生产对食物营养的需求,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猪的需要,充分利用而不浪费。在生产中设计配方时一定要根据猪的品种类型来选择营养标准,营养指标要尽量全面、平衡。而不是随便算一下粗蛋白和能量指标就了事的问题。猪的饲料配方设计与选用问题,最好是请教专家或依赖品牌饲料厂家来实现。计算原料营养成分含量一定要根据其本身的化验结果指标来算,而不是书本上的数据就可以的。

3.注重饲料加工调制。饲料的加工调制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必要措施、手段和途径。猪在不同生理、生产阶段其消化功能有所不同;不同的饲料原料及形态其被猪消化利用的比例甚大。因此,按照猪的消化特点来加工调制饲料是最佳的选择。精饲料的一般加工方法主要有粉碎、高温熟化或膨化、浸泡与发酵、制粒等。猪场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猪品种类型选择其加工方法。这里要说的是粉料的颗粒细度问题,不同大小的猪要求不同。生物发酵技术是提高猪对饲料消化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猪场可以考虑使用。

4.饲料清洁卫生安全无毒。饲料的清洁卫生安全无毒是保障生猪健康和正常生产的前提。猪场在购进饲料时务必要高度重视。不能因为价格问题而影响了饲料质量安全。有不少猪场就是因为霉变饲料这个简单明了而又容易忽视的原因造成了重大损失。一般情况下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是解决霉菌的有效方法。

四、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猪只生产水平

猪场经济效益是以生产的产品即肉猪、种猪和仔猪的数量来计算的。生产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抓好生产是第一要素。

(一)猪群合理结构猪的群体结构影响和体现猪场的生产水平。特别是种猪结构,公母比、母猪胎次年龄结构优化合理是保持较高繁殖生产水平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及时淘汰年老低劣母猪,按时引进培育补充优良后备母猪是猪场生产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一个生产正常的猪场其公猪、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等结构比例是一定的,若偏离正常比例,就说明生产有问题或是不好。

(二)采用先进技术生产根据猪场本身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畜牧业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是提高猪场养猪生产水平的必要途径。

1.生猪人工授精。生猪人工授精大大地提高了公猪利用率、母猪受胎率和窝产仔数,还有利减少疫病传播,加快了猪场良种推广。掌握好适时输精和采用发情期内2~3次输精技术是高受胎率和产仔数的重要保证,必须认真对待并操作好。

2.超声波妊娠诊断。超声波妊娠诊断技术在母猪妊娠诊断上的应用将空怀母猪及时判定,以利采取必要的措施处理,从而减少母猪空怀时间,节省饲养成本。

3.仔猪早期断奶。根据产仔母猪泌乳规律、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及一般生产管理水平条件下,猪场采取仔猪21日龄左右断奶是科学可行的,配合哺乳仔猪早期补饲和搞好仔猪断奶过度,就不会影响仔猪生长,不仅缩短了母猪生产周期,又提高了母猪年产胎次。

4.断奶仔猪网上培育。断奶仔猪网上培育技术经过了长期生产实践应用效果很好,根据断奶仔猪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实际,将其放在漏缝地板即网上饲养,有利于圈舍清洁卫生管理、舍内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调节等,使仔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

5.发酵饲料喂猪。利用生物技术降低养猪成本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重要技术措施。利用生物发酵方法,提高了饲料营养水平和饲料营养利用率;将饲料原料中有害成分脱毒;防治仔猪腹泻;利用生物菌种替代抗生素,生产无公害食品。

6.育肥猪适时出栏。根据育肥猪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饲料报酬、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等因素考虑适时出栏时间。就目前我国饲养的猪的品种类型来看,一般确定体重在100~120 kg,年龄在170~180日龄为宜。

(三)严格猪只“阶段饲养”猪场不同种类、不同生产阶段的生猪对饲料营养、消化功能、环境条件要求都有差异。要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必须严格实行生猪阶段饲养。

1.公猪。种公猪又分后备公猪与生产采精公猪两种,在饲养上,前者主要是保证后备公猪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生殖器官的良好发育成熟,能够按时投产配种采精;后者要求公猪有旺盛的性欲表现和良好的精液质量。给公猪饲喂鸡蛋或蚕蛹是保证精液品质的有效方法。

2.母猪。母猪分后备母猪与生产母猪,后者又分空怀待配、怀孕、哺乳带仔三个阶段,怀孕母猪又分怀孕前期、怀孕中期、怀孕后期与临产期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的母猪对饲料营养的要求有不同,必须区别对待。

3.仔猪。仔猪分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两个阶段,前者主要以母奶营养为主,逐渐向饲料营养过度,日龄为21日龄以前,体重在1~7 kg左右。后者是健全完善消化功能和逐步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日龄在22~63日龄以前,体重阶段为7~20 kg。

4.生长育肥猪。生长育肥猪可分为小猪、中猪和大猪三个阶段饲养,前者体重在21~40 kg,中猪在41~70 kg,大猪体重在71~120 kg。在饲养上根据不同营养标准配料投喂。

(四)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

1.公猪。后备公猪要训练使之容易亲近管理人员;投产公猪在夏季注意调节猪舍适宜温度,确保公猪精液质量,一般要求公猪舍要有空调或水帘等防暑降温设备。

2.母猪。后备母猪应分阶段选种,淘汰生产发育不良的个体;空怀待配母猪要强化饲养,做好观察,及时发现和掌握适时输精配种;怀孕母猪要随时保持圈舍清洁安静,调节母猪体况,随时检查发现返情及异常的母猪;哺乳带仔母猪要保持猪舍安静和母猪旺盛的食欲以及消化功能,多采食,多泌乳。

3.仔猪。哺乳仔猪要搞好出生时的护理,护仔栏的保温,尽量减少仔猪意外死亡,选好教槽料及补饲调教;断奶仔猪主要搞好饲料和环境的过渡,防止感冒和拉稀,同时做好防疫注射。

4.生长育肥猪。生长育肥猪在管理上要做好三点定位调教,日常清洁卫生,定时观察猪只健康与及时处理异常个体等,自由采食,保持猪只食欲旺盛和较高的增重速度。

五、搞好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生产经营健康发展的前提保证。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为保证畜禽等动物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制措施,是最经济、有效的疫病控制手段。

1.猪场的封闭隔离制度。猪场必须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生产,从硬件上必须修建围墙、大门,并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非生产管理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其它动物也不允许进入猪舍,引进生猪需先隔离饲养一个月以上,确定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很多中小型猪场封闭不严格,是引发疫情的重要原因。

2.猪场的消毒卫生制度。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和防止生猪感染疫病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严格、定期的消毒程序制度,才能保证生猪健康生产。消毒时注意消毒药物的选择、计量浓度、操作规范以及药物的交替使用等。

3.严格猪只免疫程序操作。在我国目前生猪生产现状情况下,采用疫苗防疫注射来防治疫病已成为必须的方法和手段。根据猪场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选用有效的疫苗,采取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防疫注射是每一个猪场都要必须做好的重大事件。

4.病害猪只的无害化处理。病害猪只就是直接的传染源,科学处置病害猪只是疫病防治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环节。病害猪只无害化处理的一般方法有深埋、焚烧和修建专门的毁尸坑,后者应该是每一个猪场必备的。

5.猪场的疫情监测与评估制度。定期对生猪主要疫病进行采样化验,检测其病原和免疫抗体,是猪场做好防疫工作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评估猪场疫情风险程度,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防控。有些猪场不注意这项工作是不应该的。

六、猪粪、沼气的综合利用

搞好粪污处理是每一个猪场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猪场生产必须环评达标,这是养猪的前提。采取蔬菜、水果或粮食种植与养猪配套的生产经营模式是一种很好的治污途径和方法。干稀分流,雨污分流是粪污治理的必要前提。通常的方法是:猪粪经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出售,粪污经沼气处理做燃料利用,还可以用于发电,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

七、搞好猪场生产经营管理

(一)猪场的生产组织猪场的生产组织即人员机构的成立与配备、应尽量减少生产成本,猪场岗位设置应该遵循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量要基本饱和,管理人员少而精,要舍得花本钱特别要引进高素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一般包括引种、饲料、兽药、人员招聘、经费开支、后备母猪补充、种猪淘汰、配种、产仔、生产商品数量、年度总收入、盈余等。并按照计划按时实施。

(三)猪场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猪场必须要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根据本场的生产实际来制定,而不是抄别人的。需每年修改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使生产操作更方便、更科学合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

(四)猪场防疫卫生制度必须建立完善猪场防疫卫生制度,主要猪场的封闭隔离制度、消毒卫生制度、猪只免疫程序、病害猪的无害化处理制度、猪场疫情监测与评估制度等,并严格执行。

(五)生产管理人员的岗位目标考核生产管理人员的岗位目标考核很重要,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生产积极性,才能搞好生产,才能产生经济效益。目标考核办法要具体,确立的指标既要量化又要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各岗位的工作量和技术难易程度核定考核标准,不要怕员工拿奖金,只有员工的奖金多了,老板的钱也就赚得多。这个道理有许多老板不明白,也不愿意这样做。

(六)猪场员工的劳动纪律管理猪场员工的劳动纪律管理既要严格,也不能太死,由于猪场都是封闭式生产,地方又偏僻,猪场应该完善体育和娱乐设施,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这才留得住员工。

(七)猪场的生产统计生产统计是猪场必配的重要工作,一个猪场的生产好坏要靠数据来体现,只有随时了解和掌握了生产数据,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对员工的考核才能实现。统计内容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主要有猪只异动、发情配种、母猪产仔、仔猪断奶、猪只发病与治疗、饲料和药物消耗等。为了更客观可靠,一般要求设置专职统计员,由财务人员或管理人员兼也可以,而不是只靠生产人员统计了事。

(八)猪场的生产成绩分析根据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半年和年度生产成绩分析很有必要,根据猪场的生产水平来提出改进办法,让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一般分析的生产指标有: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断奶成活率、仔猪断奶重、仔猪9周龄重、仔猪9周龄成活率、肉猪出栏重、育肥猪出栏天数、育肥猪日增重、母猪年产胎次、情期受胎率、饲养全程饲料增重比、公猪年消耗饲料量、母猪年消耗饲料量、肉猪头平消耗饲料量、各种饲料单价、头平肉猪消耗药物金额、各种猪的饲料采食量等。

(九)猪场的经济效益分析

1.成本核算。核算分析,可以弄清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不断考核自己的经营成果,挖掘猪种和饲料配方的潜力,寻求节省人工的途径。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改善经营的措施,提出今后发展养猪的最佳方案。

2.效益分析。生产成绩是影响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出栏猪头均效益分析法,就是用出栏猪平均的盈利水平来代表整个猪场盈利水平的分析方法。其前提是把猪场所有的生产成本费用都摊到出栏猪上。

3.盈亏平衡分析(BEP)。出栏猪平均单价(元/头)=总收入(元)÷总销售量(头)。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头)=固定成本(元)÷[销售单价(元/头)-头均肉猪变动成本(元)]。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头)×平均单价(元/头)。

八、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优质生猪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品质和价格档次

所谓“三品一标”就是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优质生猪品牌,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档次、增加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将大大地提升猪场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档次,为猪场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九、提高市场意识,建立完善市场预测机制

猪场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利润。而产生利润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价格影响。因此,在搞好生产的前提下,猪场经营管理者随时关注和掌握市场行情,分析预测市场价格走向,根据市场行情来调节生产,是猪场规避市场风险,取得最大化利润的有效途径。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哪种猪肉市场畅销、价格高就生产哪种,实现生产市场化。

十、推行产销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最大利润

畜禽产品往往在生产环节利润较低,而在销售环节所产生的利润高,这已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因此有条件的猪场老板应该开阔经营思路,把生产与销售联系起来,以获更大的经济利润。如在市场或超市直接设置销售门市,建立起固定的销售网络,产销对接,不失为一种好的生产经营模式。

参考资料(略)

猜你喜欢

公猪猪只猪场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猪场消毒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