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的内涵与发展途径
2013-04-07李琳李小兰操武能
李琳,李小兰,操武能
(重庆市云阳县畜牧兽医局,重庆云阳 404500)
200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现代农业就是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与农业现代化内涵完全一致,即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地改造农业系统,把传统的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即把建立在直接经验和加工工具基础上的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为基础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涉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商品流通、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要解决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的战略问题。
(二)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农业劳动力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四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建立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农业生产技术系统;第二个目标是建立起以粮食为基础,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结构和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结构;第三个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系统;第四个目标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和破坏,而且要注意保持和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近而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基地,为人民生活创造美好的环境。
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
(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建立一种激励和诱导机制,促使农业生产、流通和服务组织,具有足够的动力,自觉地进行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活动,使农业组织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农户经济组织方面,在继续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积极地推动农户的商品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以及农户间的广泛联系和协作,以突破传统封闭的、狭隘的和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培养农户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户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在集体经济组织方面,主要是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层次的作用,转变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方式,完善经营机制,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主要是完善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如农村供销社和信用社)经营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他们在服务农户方面的作用。
(二)提高土地生产率通过立法和调整农业土地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动土地合法有序流转。也就是说,政府应支持农户在依法、自愿和合理补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支持有条件的农户租赁、转让和买卖自己承包的土地经营权。但是同时,必须严厉打击各种土地违法行为,严禁非农部门、非农经营者随意占有农民土地,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
(三)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农村各级政府有足够的积极性,自觉地精简管理机构,优化管理人员,强化服务功能,保证农村各级政府始终以服务于农业、农民和农村为己任,为农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府配套服务环境。当前首先要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建立起以机构精干、功能完备、效率较高、运作灵活和以小政府大服务为特征的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农业和推动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现代农业是用高科技武装的,因此,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和推广。首先要努力增加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是基础。但是,目前我国这个基础还很薄弱。国家每年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只占当年农业GDP的0.5%,而国外发达国家则占到了2.2%,以色列更超过了3%,发展中国家平均也达到了1.04%。农业科技投资过低,显然会对我国现代农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五)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农产品的加工业规模和产值比重越来越高。比如以发达国家为例,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率已达到了90%,加工业的增加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2倍,有些国家甚至相当于农业产值的5倍。我国目前农产品的加工率只有45%,加工业的产值大体只相当于农业产值的72%,所以和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关于持续农业的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88年联合国粮食组织提出的一种表述:持续农业是“持续满足目前和世世代代的需要”,能够保护好资源,“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有活力,而且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
总的看来,我们认为,持续农业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并于农村发展相结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深远影响与广阔发展前景。
三、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的经验教训
(一)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应适合国情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特别是要有比较发达的工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在起步阶段,要着眼于本国、本地区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是我国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家全面进步、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自然结果;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种适宜的宏观政策环境,需要有工农业之间合理的交换关系以及城乡之间通畅的资源流转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三者的关系。
(二)农业现代化应着眼于综合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在起步阶段可以根据国情有所侧重,但在起步后,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一个方面,而是应将农业机械技术现代化与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化、农业化学技术现代化相结合,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适应了农业的产业特点,在这一基本制度前提下的组织与制度创新,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农业现代化技术方向的选择上,必须与人多地少的资源条件相适应。
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必须立足我国国情,顺应当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科学的确定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则要求,这是确保我国现代农业健康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客观要求。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