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等效翻译理论的有关“吃”的惯用语翻译

2013-04-07董洋萍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惯用语习语意译

董洋萍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外国语分院,浙江东阳 322100)

一 引言

一个民族的饮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由饮食文化引出的有关“吃”的惯用语也便异常丰富。要把中国内容丰富的“吃”文化介绍到西方去,翻译无疑是一条途经。翻译要承载传播文化的功能,首先要探讨汉语词语中“吃”的含义,然后要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二 汉语中动词“吃”的含义

“吃”的惯用语中,有的“吃”的意义可以描述,惯用语的意思可以直接从“吃”的英文释义中选择;有的通过文化转义而来,无法描述“吃”的含义,但是有的含义可以从整体中显现出来,有的带有中国特定文化历史色彩,便只保留了转义,其含义无法推断。

1.含义可以描述的惯用语。

汉语中的“吃”含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共有十二项,[1]《汉语大辞典》有十五项,[2]其中大部分重合。通过对惯用语中“吃”的意义的分析,常用的八种义项总结如下。

(1)经过咀嚼把食物咽下去。这其中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的含义。①吃具体的食物。“吃”的本意即为进食,其他意都是“进食”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故“吃+具体食物或药物”这一结构的惯用语占相当大一部分,[3]例如:吃饭;吃鱼;吃饺子;吃肉等。②用作转义的“吃”。此处的“吃”本意也为“进食”,但由此意引申产生了转义,例如:吃后悔药;吃里扒外;大鱼吃小鱼等。由于是本意引申而来,次类惯用语也可以从整体中看出其真正含义。当然,吃也引申为“喝;饮;吸”等,例如:吃药;吃奶;吃茶等。

(2)凭借某事物或某人生活。此义项常用“吃+生活依赖的对象”这一结构,[3]有的是具体的事物或人,也有的是抽象的,具体的如:吃回扣;吃利息;吃房租等,抽象的如:吃老本;吃软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

(3)感受;承受;遭受。此种惯用语的意义都得到了引申,譬如:吃不消;吃闭门羹;吃亏;吃拳,吃劲,吃力不讨好等。

(4)理解;领悟。像吃不准;吃不清;吃透;吃不透等。

(5)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进食或者用某种用具或方式进食。这种惯用语中,常采用“吃+饭店名或性质”这种结构,如:吃馆子;吃食堂;吃肯德基;吃西餐;吃快餐等。后者如:吃大碗;吃小碗等。

(6)接受;认可。比如:吃不开;吃软不吃硬;不吃这一套;敬酒不吃吃罚酒;吃表扬不吃批评等。

(7)消灭;消除。动词“吃”的此中义项多用于打仗,下棋,赌博用语,例如:稳吃三注;吃掉敌军一个连;用马吃了他的炮等。

上面一些惯用语中的“吃”的含义可以从中抽象出来,但有的却没有明确的意义,这些惯用语的意思有的是经过比喻或者借代转义而成,有的是动词“吃”和一些特定的名词连用从而产生了新的含义。

2.无法描述含义的惯用语。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才造就了如此多的有关“吃”的惯用语,故而原本有些惯用语负载着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现在经常用其比喻义或借代义,因此无法从字面看到其所指意。[4]例如:吃豆腐(调戏妇女);吃干饭;吃醋;吃生活(江南地区方言:挨打);吃香等。

三 有关“吃”的惯用语翻译

1.奈达的翻译理论。

Nida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重点是读者反映论,他认为翻译的基木要求是:使译文读者基木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5]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从语义和风格上尽可能地追求“最切近”和“最自然”的信息转换。[6]

2.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汉语中动词“吃”的有关惯用语的翻译。

汉语文化中动词“吃”的含义异常丰富,以上已列最常见的起重有关“吃”的惯用语,对这些惯用语的翻译怎样才能做到奈达所阐述的功能对等,笔者认为,鉴于汉语动词“吃”的惯用语中的“吃”的含义的相离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意义没有经过转义的惯用语可采用直译法,翻译为“eat”“have”“take”等与汉语“吃”的意义相对应的英文词汇,确保汉语“吃”文化的传递。

对于语义经过转义且同“吃”的本义没有关系的惯用语,只能根据其内涵意义采取意译法。在语言风格方面,意译法可分习语替代法和解释法,英语习语替代法可以达到更接近的双语读者反应,但会丢失汉语风格;且有的惯用语没有相对应的英语习语,可采用意义解释法,此种方法可更好地传递汉语文化,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在一定程度上使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产生尽可能接近的“反应”,以下是常见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对于“吃”的原本含义的惯用语,即过咀嚼把食物咽下去”“吃具体的食物”以及“喝,吸,饮”,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即可传递语义含义又可保留汉语的风格。此处的“吃”可以翻译为 eat,take,drink,suck或 have.例如:吃饭(have breakfast/lunch/supper);吃鱼(eat fish);吃饺子(eat dumplings);吃肉(eat meat);吃奶(suck the breast)吃药(take medicine);吃茶(drink tea)等等。

(2)直译加解释法。

若惯用语中“吃”的基本含义无变化,后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东西,可食或不可食的,翻译时通常采用直译加解释法,既可以保持汉语“吃”文化的独特性,也可以让译语读者很好的了解该惯用语的真正含义,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方法。例如以上转义义项里的部分惯用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吃花生米(eat the pignuts—be shot by a bullet);吃鸭蛋(eat a duck’s egg——to get a naught in the exam)。

(3)意译法。

汉语中的有关动词“吃”的惯用语后面接的大部分是“不可吃”的东西,其正真含义也和实际意义上的“吃”没有联系,为了使译语读者能够理解译文,就只能采用意译法。意译法可分为习语替代法和解释法。

(4)英语习语替代法。

由于语言的部分相通性,汉语中有关动词“吃”的惯用语的翻译,可以直接借助英语中的惯用语或者习语,以便是译文读者读起来更地道,更容易理解。例如:吃一堑,长一智(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占小便宜吃大亏(penny gained and pound lost);吃力不讨好(to carry owls to Athens);不要自讨苦吃(don’t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5)解释法。

很多惯用语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习语,就只能采用意译基础上的解释法,这样只能使译文读者了解惯用语的意思,而不能传递汉语文化。然而,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奈达的“意义优先于形式”原则,此种惯用语最好采用解释法。

西方文化中的have,take,eat并没有像汉语中的“吃”有着如此丰富的含义,在翻译中大多惯用语只可采用解释法,例如:表示“凭借某事物或者某人生活”含义的“吃”的惯用语常用live on;make a living by this来翻译,就像“吃父母”(live on parents);靠山吃山,靠水吃水(live on what God provides)。表示“感受;承受;遭受”的,可翻译为suffer;stand;bear,如:吃亏(suffer losses)。表示“理解;领悟”的,可译为 understand;sure;grasp,如:吃不准(be not sure);吃透(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表示“吃的方式或地方”的可译为eat at/in some place;eat with,比如:吃食堂(eat at the restaurant);吃大碗(eat with big bowl)。表示“消耗,消费”的惯用语更灵活,常可译为exhaust,be a strain on,labor at…如:吃力地干一件事(labor at a task)。表示“接受;认可”的一般可翻译为receive;take,如:吃软不吃硬(receive persuasion,but not concession)。表示“消灭;消除”的可翻译为annihilate,wipe out,如吃掉敌军一个师(annihilate an enemy division)。

还有一些动词“吃”的意义由于负载有汉语文化信息且经过长时间的应用,人们只是了解其比喻或借代义,这种惯用语中的“吃”的含义无法描述,也只能用解释法,例如:吃醋(be jealous);吃错药(a person’s behavior is a bit strange or rude and impolite)等。

四 总结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含有动词“吃”的惯用语的翻译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使西方读者真正了解惯用语的内在意义。能够直译且可不偏离其内在意义的即可直译,负载有文化信息的惯用语就要采用意译替换法或者解释法,从而取得尽可能对等的读者反映。当然,翻译方法是很灵活的,只要能体现出惯用语的精髓便是恰当的翻译,只要能很好地介绍中国的文化,传递惯用语的内在含义,也便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汉语大词典[Z].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3]徐文红.“吃”+n特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2001.

[4]李波.“吃”垮中国—中国食文化反思[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5]Eugene A.Nida.Lannuan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6]马会娟.对奈达等效翻译理论的再思考[J].外语学刊,1999.

猜你喜欢

惯用语习语意译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论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同语素现象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