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针灸学——六论针灸学的开放性
2013-04-07陈汉平
陈汉平
什么是针灸学——六论针灸学的开放性
陈汉平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针灸学;针灸研究;发展趋势
什么是针灸?针灸是人类主动用体表刺激方式有序自我损伤以保健疗疾的方法,乃我国古人大智慧的结晶。现实的学术或诊疗活动中,针灸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针灸学。在欧美,通常以“acupuncture”(针刺)代表“针灸”乃至“针灸学”,除了对艾灸法无知外,也反映西方针灸医学界片面地把针灸学科仅视为一种实用的疗法,导致对针灸学科概念的误读,造成消极的后果。针灸学与针灸(疗法)既密切联系又显著有别,研究广度和深度不完全相同的领域。强调这一点决非多余。针灸学界应认真讨论“什么是针灸学”此一形似简单的治学问题。2002年,笔者曾以《试谈什么是针灸》[1]一文纪念《上海针灸杂志》创刊20周年,并建议刊物在更高水平上,引导读者“如何正确认识针灸并开展针灸和针灸学的研究”。
针灸与针灸学概念或任务混淆的事,首先不要责怪西方人士,我国针灸业界也未必都弄清了这个问题。
上海中医学院1960年编撰出版的《针灸学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在“针灸学的定义”中说:“针灸学……这种医疗方法是产生于很古的石器时代。”江苏省中医学校的《鍼灸学》(江苏省人民出版社,1957年)也认为:“针灸学即是外治类的一门科学,它的内容为针刺和艾灸两法。”
此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由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年出版,后经1964、1975、1979、1985和1997年分别修订,改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但对针灸学任务的认定却一以贯之。例如,1985年版《针灸学》指出:“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这是学界约定俗成被业界接受的主体认识,反映某种历史条件下学科的真实。笔者曾完全接受上述定义,也对学生“照本传薪”。
与其说这是给针灸学定义,不如讲仅为针灸疗法,充其量是为针灸治疗学规定任务。以笔者当下的理解,把针灸学完全归属于临床医学,显欠准确。无疑,针灸疗疾之有效性,不啻针灸学被认同为独立学科安身立命的前提条件。针灸确是临床医学中不应也不可能被边缘化的疗法。
随着实践和阅历的积累,笔者逐步对此习以为常的学术定位提出质疑。鉴于如何准确定位针灸学科任务,愈发引起更多关注,本文拟通过本命题参与讨论,祈予评议。
现代医学科技界通常视传统针灸学为经验医学,对此我学界否认或默许。
一般,经验医学将感性经验作为诊治知识唯一源泉,强调或夸大其可靠性,而对它向理性认识能动地转化缺乏自觉性,习惯于把局部诊疗经验视为普遍规律。如果上述诠释合乎实际,或许对指认传统针灸学确具经验医学若干重要的特征,不应有太多的反感。经验医学是一个成熟医学体系发展历程中必经的阶段,其历史和现实的贡献不容低估,不宜简单地以优劣标准评价之。如果固守旧有理念,乃至盲目地以经验医学捍卫者自诩,那么,传统针灸学就不可能自觉地向现代针灸学过渡或转化。
新近由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针灸学学科发展报告》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针灸学上升为科学针灸学”的目标。这是一个引领未来发展的指向。该报告提示,现代针灸学是一个综合的医学知识体系,包括学科基础,临床和刺灸法等系列内容。倡导力推传统针灸学摆脱经验医学桎梏,有利“既继承中国传统中医药学合理内核,保存其独特治疗手段,又符合现代科学理念”的现代针灸医学学科的建立。《“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强调,要藉助针灸效应机制研究,实践中医药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尤其是生命科学理念的沟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针灸学携带着生命科学的密码。”
正当检讨针灸学科定位问题之时,中国针灸学会对针灸学术发展不按“常规出牌”、有远见富有创意的阐释,不经意间激活了笔者已蛰伏几年的治学兴奋点。
鉴于笔者对传统针灸学推陈出新问题的思索,早在16年前,就用一篇文章的题目直面“什么是针灸学”的话题,即《针灸学任务——探索生命科学并应用其成果》[2],并提醒“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但有待进一步强化的治学观念。”随后又提倡“要从生命科学高度思考针灸作用的研究”[3],不赞成仅视针灸学为临床医学的习惯认识,并质疑固有的针灸学定义,深切认识到,把针灸学定位为临床医学分支很不明智,既未能反映本学科近60年中的发展,也难以在更高层面上引导针灸学术转轨研究,谋求更有效的进步。
1996年至2008年间,笔者共5次撰文讨论针灸学的任务,期待引起争鸣取得共识,然而应者寥寥。
上世纪末,笔者曾携上述见解游说任统编教材《针灸学》主编的某资深针灸学家,倡议与时俱进地表述针灸学任务(定义)。显然,主编者身负重担,既要领会主管方意图,还要兼顾历史延续性和学界接受度,岂能仅凭某个虽有合理成分但非无懈可击的动议,就贸然伤筋动骨地打破已成“传统”的学科定义之“金身”。时至今日,让笔者纠结的治学块垒仍未消散,故在此不得不旧话重提。
业界不少人体察到中医治学环境有些“独特”,其中南京王启才教授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业内行家一眼就洞穿的问题,例如纠正某个学术概念,或厘清某治学理念,或重新界定某含混不清的学术用词的动议,往往会与“没有先例”“怕不会被老前辈认可”等顾虑或托辞,不期而遇。这确是横梗在学术或治学推陈出新实践面前无形的障碍。
障碍何足惧,针灸学就是在克服种种阻碍中发展到今日的。上述开明的主编尽力尝试着在新版教材学科定义中表达了不少同道想要表达的某些内容,部分更新了对针灸学任务的传统认识,在其他方面也展现了一些崭新的内容。借鉴这些新意,在《针灸学学科发展报告》启示下,笔者愿把自己最初设计的针灸学定义作修订,即针灸学是一门在中医学理论和生物学理念指导下,应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与刺灸、腧穴等相关的生命科学规律,并在临床应用其研究成果的中医学科。
生命科学,以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活动规律为目标。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方法,探索经络活动现象、腧穴功能及其结构基础以及刺灸法干预后功能调节、疾病防治的特征、规律和机制,经临床反复验证提炼,并向社区推广。这是针灸学学科基本的任务。
针灸,这一中国原创的科技,就缘起于对生命现象最原始的观察,远古先人对尖锐物刺击或火灼体表可消减病痛经历的不断探问,化“枳”为“橘”,催生了让全世界为之惊讶的针灸疗法。随后,先人们智慧地提出理念,建立学说,应用传统知识诠释古典生命科学,创立传统针灸学,阶段性地解读了刺灸干预效应之“所以然”。
针灸-生命科学探究远未终结。几千年后,皇甫谧的子孙们仍在好奇地追问,例如,为何温灸穴位治肠易激综合征有效?为何隔药灸会调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内分泌免疫功能?为什么(耳)经穴可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为何针刺镇痛能支持外科手术实施?
试想,若未把现代科技和实验引入到针灸学同生命或非生命科学交叉研究之中,会有上列这类较先人更高层次的探问?不,绝不可能!从中让我们觉察出现代针灸学的萌芽、雏形或不同侧面的发展,也看到某些闪光点,如Yin LM等在《钙调蛋白S100A9对哮喘大鼠和离体气管条的作用》中首次提示,应用名中医邵经明“三穴五针-火罐”法“诱生”的抗哮喘差异表达蛋白钙调蛋白S100A9的重组蛋白,在体内外模型中具良好剂量依赖的气道舒张作用,它是潜在的针刺抗哮喘调节靶标[4]。其实验室已筛选出类似蛋白共5个。笔者曾评点道:如果针刺穴位“诱生”抗病特异蛋白具临床有效性,并可作为创新药物靶标筛选的起点,能被证明是普遍的针灸学现象,这将是针灸学研究划时代的发现,为破译刺灸作用规律奥秘玄机作出重要贡献。这些期待已明显超出狭义临床医学的范畴,更是传统针灸学所不能回报的。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文件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让我们认真审读这段引领医学未来的精彩文字吧。它将帮助我们针灸人,在临床医学向生命科学、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过程中,准确定位针灸学科的学术任务。
[1] 陈汉平.试谈“什么是针灸”——祝《上海针灸杂志》创刊20周年[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5):2-3.
[2] 陈汉平,杨永清.针灸学任务——探索生命科学并应用其成果[J].上海针灸杂志,1996,15(4):1-2.
[3] 陈汉平.跨越老祖宗 跨越自己——浅谈针灸学术的跨越发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3):5.
[4] Yin LM, Li HY, Zhang QH,. Effects of S100A9 in a rat model of asthma and in isolated tracheal spiral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398(3):547-552.
2012-12-30
陈汉平(1937 - ),男,教授
1005-0957(2013)10-0881-02
R245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3.1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