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恽代英思想研究综述

2013-04-07

关键词:恽代英学报思想

汤 锐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最近十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恽代英(1895-1931)思想的研究,学术界业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关于恽代英哲学、教育、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与此同时,恽代英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趋向。如恽代英与毛泽东、陈独秀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从社会史角度来研究恽代英思想等。为了使恽代英思想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化,本文拟将近十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择要作一整理综述。

一、恽代英的哲学思想

恽代英的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色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便是确立了“物质实在论”的历史基调。如马彦认为,恽代英提出的“物质实在论”有力地批判了哲学史上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如“不可知论”、“无神论”、“有神论”等等。其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为以后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基础[1]。王鹏程、李良明认为,恽代英的哲学思想主要由物质观、认识论、人生观、历史观组成,自成体系。该思想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遗产,也汲取了西方哲学的良好理念,同时还有自己生活的独到见解[2]。李中祥、曾冰认为,恽代英自从进化论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国革命、救国思潮等事关中国命运与前途的六个重大现实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革命学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3]。

二、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恽代英是近代中国青年杰出的代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形成了颇具特色且内容丰富的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卢国琪认为其内容包括:教育青年要有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教育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做坚定的爱国者;教育青年要注重自身修养;强调身体力行;并为青年指明青年运动的方向和道路[4]。汪楚雄则是从教师道德层面出发,诠释了恽代英的“自觉觉人”的教育思想,如自范立标、自学立识、自党立品、自强立志、自践立行、自决立人的教育路径[5]。也有学者从恽代英先后所在的教育对象(如中华大学,川南师范学校)进行了论述。李良明指出,恽代英在中华大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他早期思想及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要为国家培养一批主张新学说、为社会造福、为民众谋利的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6]。凌兴珍则是追溯了五四前后恽代英的教育思想变迁轨迹,认为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社会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恽代英的教育思想也由“教育救国”向“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打成一片”转变,1921年10月底恽代英入川参与川南师范校务改革,不仅推动了校务改革向前发展,并且坚定了他以社会改造来实现教育改造的信念,促进他走上改造社会的革命道路[7]。

除此以外,亦有学者通过论述恽代英的学校体育思想,间接探讨其广义层面的教育思想。吴庆华认为,在新文化运动中,恽代英认为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体育,并极力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他极力将体育引进家庭,一改旧式家庭生活为科学、文明、丰富的新式家庭生活。主张通过体育实践、体育精神,改良社会继而创造新世界[8]。李世宏也认为,恽代英的学校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论述,也有对学校体育具体改革措施的构想;既提倡学校体育竞技运动,也强调学校体育应与社会紧密联系。而且恽代英的学校体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9]。

三、恽代英政治思想

按照恽代英政治思想发展的逻辑趋向来看,大致可以分成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思想两个时段。

王鹏程在《论恽代英社会主义理想的确立》一文中认为,恽代英确立社会主义理想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为追求真理,恽代英一方面认真剖析了时兴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将它们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对照分析和审慎比较,经过认真鉴别,他理智地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并产生了对它的坚定信仰[10]。在《恽代英早期对社会主义思潮的认识》一文中,王鹏程指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毛泽东、恽代英等人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选取社会主义过程的一个缩影。该选择是仔细、理性、审慎、科学、与时俱进的[11]。在《恽代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微》一文中,王鹏程则是进一步丰富了恽代英的社会主义思想。他认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恽代英即着手构想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他对未来社会的国体、政体、经济制度和对外开放的认识有独特思考。他提出和阐释的“为人民而取消独裁制”、“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决定一切”、“国有”经济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对外开放要建立强固政府、合理利用外资、批判吸收外来文化等思想,处于同期先进知识分子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前列,对我们今天认识、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一定参考价值[12]。

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恽代英政治思想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便是重视农民与政党建设。翟爱东认为,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最早负责农民工作的早期领导人物之一,他认为宣传组织农民必须先了解农村现状,关心农民疾苦;必须从农民生活本身说起,而又能予以切实解决的方法;必须尊重农民的智慧和创造性,坚决反对官僚主义[13]。朱浩认为,恽代英革命政党组织工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他对政党组织工作重要性的论述,关于组织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具体方法的论述,对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14]。赫坚、程舒伟则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出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对新三民主义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宣传和研究,恽代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他对新三民主义的宣传与阐释具有独到的特色,对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贡献,也为共产党人宣传与阐释新三民主义树立了榜样[15]。

四、恽代英的宗教思想

覃小放、余子侠主要以《恽代英日记》为依据,努力揭示恽代英和基督教青年会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探讨青年会在恽代英的人生观形成、社团组建活动以及教育思想和实践等方面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6]。李锐认为,新文化运动究其实质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内涵的世俗化运动。而正是这样一种本质决定了其必然会对宗教问题进行反思。作为新生的共产党人来说,其对于基督教的态度是较为清晰和明确的。作为党的最初的领导人之一的恽代英来说,其态度无疑具有代表性,恽代英本人对于基督教的态度是有变化的,而他的这种态度的起伏变化大体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情绪起伏[17]。蒋贤斌、张美菊则指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到国共合作之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科学”立场,视宗教为迷信;基于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政治目的,批判宗教;但在构建个人性情培养、社会向善建设等方面,却又主张从宗教中吸取资源。以恽代英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一宗教社会观在今天仍产生着政策范式的影响[18]。

五、恽代英的文化思想

柯育芳指出,恽代英的文化观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观,同时有着自己的中国特色,他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实际和近代中国革命的需要,主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就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19]。谭献民、肖光荣认为,恽代英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既没有囿于传统文化,又没有全盘西化,而是以爱国救亡为标准选择民族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又指明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即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复兴的理论基石,中国革命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根本途径[20]。杜翠叶也认为,恽代英在中西文化碰撞和冲突的时代中,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结合实践不断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社会文化改造的主张。如对待外来文化、对待传统文化和建立适合社会改造的文化几个角度对其文化思想进行阐述与分析,旨在说明其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改造事业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对当今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的启示[21]。

六、恽代英的经济思想

张克敏、徐作喜认为,恽代英经济思想的显著特色,是他特别注重从经济上分析中国革命问题,注重对经济地位、经济制度、经济斗争诸方面进行研究,强调经济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以此来解决中国革命中复杂的政治问题。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革命发生的经济根源;中国产业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重要地位最富于革命性;在农民运动中要特别注意经济方法的运用;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方式的构想[22]。张荆红指出,恽代英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从经济上对近代中国二元社会进行准确分析,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模式的大胆设想,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具体经济政策的科学构想上。这些宝贵的探索为后来提出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3]。马德茂则是进一步详细阐释了恽代英的经济思想。他认为,恽代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早期对经济理论的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恽代英改造社会的观点,在经济方面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相通。中共二大后,恽代英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四大前后,恽代英又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进一步进行了分析。恽代英关于国民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三种经济成分的设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探索成果[24]。

除了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研究恽代英之外,也有部分学者从新闻、杂志、军事等方面研究恽代英。夏吉英指出,恽代英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新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创办并主持《中国青年》、《红旗》等十多种报刊,发表新闻类文章无数;他注重报刊的宣传和指导功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群众性、注重报刊经营等新闻理念对今天的新闻工作仍具极强的指导价值[25]。李良明、申富强认为,恽代英不仅是中共党内最早认识到武装斗争重要性的杰出领导人之一,而且是人民军队及其政治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积极动员军事讨蒋,提出了组织“志愿兵”计划,并亲率中央独立师参与了讨伐夏斗寅的战斗,暂时解除了武汉国民政府的后顾之忧。大革命失败后,他又参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中国特色革命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26]。黄亦君认为,恽代英以《东方杂志》为载体,宣扬新文化、新道德、新思想,他的思想受到进化论、实用主义等西方哲学的影响,但最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27]。

七、恽代英与毛泽东、陈独秀的比较研究

关于恽代英与中国早期领导人的比较研究,是近年来恽代英思想研究的一种新趋向。李良明认为,五四时期,毛泽东、恽代英分别是湘、鄂两省的学生运动领袖,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中,他们相互支持,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赤诚的爱国主义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思想基础之上的[28]。王翔、曾长秋认为,恽代英和毛泽东的早期伦理思想在道德作用论、道德标准论和道德修养论三个层面尽管存在某些差异,但有着更多的相通或类似之处。这种相通或类似不是简单契合,而是恰恰说明了由于他们早年生活在完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了大致相同的文化熏陶,有着共同的思想来源,因而他们的早期伦理思想有着基本的一致。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抛弃了一些带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倾向,从而建立起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并指导着他们后来一生的革命实践[29]。翟爱东认为,恽代英和毛泽东都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同盟军,二人都注重调查研究,提出关心农民利益、解决农民问题是发动农民革命的前提。与之不同的是,恽代英关心方式方法的微观面,毛泽东注重的是纲领政策的宏观面[30]。张艳丽、张建新则以恽代英与陈独秀之间的友谊为切入点,指出恽代英是在陈独秀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并认为二者都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和共产主义者[31]。

总之,近十年来,恽代英思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第一,恽代英的比较研究。最近几年,虽然陆续发表了几篇相关的文章。但从总体上而言,还没有形成全面深入的比较,主要集中在恽代英与毛泽东之间的比较。关于恽代英与刘仁静、陈独秀、周恩来等之间的比较,鲜有文章。第二,恽代英与社团、学会之间的研究。如美国学者夏海曾经指出,催化恽代英发起互助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个时期众人面临文化的危机。科举制度的废除使恽代英这代年轻知识分子不知所然;二是民族的危机。这两种危机互相交织,引发了找寻一种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32]。再如李永春阐释了恽代英与少年中国学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恽代英是在无政府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实验的基础上认同“少年中国”理想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恽代英不仅关注学会的健全与会务的发展,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会创造“少年中国”的具体方法。而他创造“少年中国”的基本途径则经历了由以教育为主到以革命为主的转变。随着对如何创造“少年中国”的不断调适,他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33]。应该说通过社团、学会来研究恽代英早期的思想发展趋向,也是一个较好的路径。第三,研究视角的转换。在这一点上,已有学者作了尝试性探讨。王冠中就从社会史视角探析恽代英的婚恋家庭观念。他认为,恽代英所倡导的婚恋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改革家庭结构和完善家庭功能等等,不仅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要求解放、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反封建革命思想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34]。以社会史的范式来研究恽代英,有利于将恽代英研究推向深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恽代英研究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精品。

[1]马 彦.对恽代英早期哲学思想的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王鹏程,李良明.论恽代英的哲学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4).

[3]李中祥,曾 冰.恽代英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论题——兼论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经验[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

[4]卢国琪.论恽代英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汪楚雄.恽代英“自觉觉人”教育思想析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6]李良明.论恽代英在中华大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7]凌兴珍.由改良到改造:五四前后恽代英教育思想变迁轨迹——兼论其对1921~1922年川南师范学校校务改革的贡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8]吴庆华.论“兴体育,移风气”——恽代英的体育思想[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4).

[9]李世宏.恽代英学校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6).

[10]王鹏程.论恽代英社会主义理想的确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2).

[11]王鹏程.恽代英早期对社会主义思潮的认识[J].社会主义研究,2010(3).

[12]王鹏程.恽代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微[J].理论学刊,2005(3).

[13]翟爱东.解读恽代英的农民工作思想[J].江苏社会科学,2006(S1).

[14]朱 浩.恽代英革命政党组织工作理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5]赫 坚,程舒伟.略论大革命时期恽代英宣传与阐释新三民主义的特色[J].社会科学战线,2009(12).

[16]覃小放,余子侠.恽代英与基督教青年会[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17]李 锐.恽代英与非基督教思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

[18]蒋贤斌,张美菊.试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宗教社会观——以五四时期陈独秀、恽代英为中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9]柯育芳.恽代英的文化观[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20]谭献民,肖光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复兴的理论基础——恽代英文化现代化思想导论[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1]杜翠叶.试论恽代英的文化改造观[J].理论界,2010(4).

[22]张克敏,徐作喜.恽代英经济思想刍议[J].党的文献,2007(6).

[23]张荆红.试论恽代英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历史贡献[J].理论月刊,2006(6).

[24]马德茂.恽代英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理论的探索[J].党的文献,2007(6).

[25]夏吉英.论恽代英的新闻贡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3).

[26]李良明,申富强.论恽代英对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历史贡献[J].中共党史研究,2011(4).

[27]黄亦君.恽代英的早期思想与历史叙述——围绕《东方杂志》所作的考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

[28]李良明.论五四时期毛泽东与恽代英的友谊[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4(2).

[29]王 翔,曾长秋.恽代英和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之比较[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5).

[30]翟爱东.恽代英与毛泽东农运思想的比较[J].江苏社会科学,2008(S1).

[31]张艳丽,张建新.恽代英与陈独秀关系试析[J].理论月刊,2008(5).

[32]夏 海.恽代英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05(6).

[33]李永春.恽代英与少年中国学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4]王冠中.恽代英婚恋家庭观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猜你喜欢

恽代英学报思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致敬学报40年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恽代英的两副对联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