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临床技能考核模式的改革研究
2013-04-07戴明裴建倪承浩傅勤慧吴晓琼徐红赵海音
戴明,裴建,倪承浩,傅勤慧,吴晓琼,徐红,赵海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临床医学院,上海 200032)
中医兴旺,教育先行。中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针灸学的教学是整个中医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针灸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对中医教学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各大中医院校的发展,针灸学的教学逐渐发展形成一套教学模式[1]。即以经络、腧穴、刺灸、治疗几部分为基本内容,编制教学大纲,多媒体、板书结合教学,集中授课一阶段后安排临床见习,期末多采用卷面考核,或有操作考,却缺乏相关配套的专门的培训。无实践操作考的考试模式,使一些学生选择短平快的学习途径,偏重专业应试题,轻视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在临床见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提高临床技能等实习要求了。或即便有操作考,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专门培训,使操作考成为一种形式,无法相应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业界人士指出:要把“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作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3]。如今,针灸教学临床见习份额正不断增加,切实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呼声越来越迫切。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GMER)”,通过“最基本要求”,使得不管在任何国家培养的医生都要在毕业时达到在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一定水准。其中,在临床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运用基本的诊断和技术规程,对所获得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4]。为此,改革规范现有的针灸学考试模式,设立技能操作考,同时完善相应的培训,理应提上现今教学改革的议事日程。2011年 4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们通过培训、操作考、问卷调查等对针灸学教学考核进行改革研究。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2008级中医临床5年制本科生49人、2007级中医临床7年制学生26人,共75人。
2 研究方法
2.1 建立一套针灸学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教材
选取临床常用多用穴位编制成一套针灸学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教材,着重体现临床常用和多用,突出实用性操作性。具体内容包含十四经及部分奇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刺灸法操作。相关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及书面教材。所有参与负责学生带教的教师都统一学习培训教材。
2.2 开展小班教学式的见习培训
见习带教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星期3次,实行教师负责制,4名教师分4组同时带教,每次每位教师负责带教不超过10名学生。讲解穴位的具体定位时在每个学生身上点出,确保一一过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除在人体穴位定位外,使用模拟人检验完善前期关于经络腧穴部分的课堂教学效果。结合门诊实例进行病案分析处理。
2.3 建立一套临床技能操作考试题库
以往我们的试题库是专为卷面笔试而设,此番为开展期末技能操作考,专门建立一套不偏离教学大纲、难易适中的适用于临床技能操作考试的题库。考核改革初期为保证改革循序渐进的推进,先暂定实践考内容为十四经穴及部分奇穴的定位、归经,视培训考核反馈情况逐渐增加临床常见病例选穴,基本刺灸手法操作。题库以电子文档及纸质形式保存。
2.4 学期末开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
考核时,两名学生同时进入考场,由一名学生抽取事先准备的考题(含临床常用穴位定位归经),答出穴位的具体定位,在另一学生相应部位点出并归经。教师依据统一评分标准打分。技能考安排在笔试前,由4名教师同时开展,分组完成。为保证考核客观公正,考前进行考官规范培训,建立统一评分标准。考生每次抽取3题,每题满分5分,共15分。每题答对归经得2分,答对定位并找对位置得3分,答对定位找错位置得1.5分,找对位置不能准确描述定位得1.5分。
2.5 调查问卷
在培训及操作考结束后向所有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就目前我们临床医学院中医临床本科生及 7年制学生针灸学教学及考核模式现状,征询学生的意见,就学生对实践操作是否感兴趣、是否支持本次教学改革等问题让学生无记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对培训和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2.6 数据分析
分析汇总操作考的成绩情况、操作考各部分得分情况、问卷调查反馈情况。
3 结果
3.1 针灸临床技能操作考总成绩
15分的总分折合成100分计算,成绩≥90分为52人,占69.3%;成绩60~89分为21人,占28.0%;成绩<60分为2人,占2.7%。
3.2 针灸临床技能操作考各部分得分情况
描述穴位定位准确率为 92.1%,描述穴位归经准确率为 90.4%,在具体部位正确定位的准确率为78.8%。
3.3 调查问卷
受访学生中 82.5%觉得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不能真正全面掌握穴位的具体定位。86.3%受访者认为,对于毫针刺法、拔罐、灸法、耳针等认识,通过见习培训,较课堂学习深刻。通过见习培训及考核,对穴位定位归经的学习和记忆,95%受访者选择有帮助。100%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加强针灸课程的实践操作。95%受访者对增设技能操作考持肯定态度。5%受访者在开放式问题-意见和建议中提出要求再加大见习时动手操作的机会。
4 讨论
4.1 针灸学教学及考核现状
针灸学教学大纲以经络、腧穴、刺灸、治疗几部分为基本内容,各中医院校教学形式基本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要点,除理论授课,大多安排临床见习,期末多采用卷面考核,也有加入操作考的。由于临床见习多利用医院诊室见缝插针式的带教,既不能保证带教质量,又影响医疗安全,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也少。期末多采用卷面考,或即便有操作考,却缺乏相关配套的专门的培训,对学生而言,操作考为考而考,无助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反而成为学生的又一负担。因而,在完善规范配套相关培训的基础上,设立技能操作考,构建一种合理的教学-培训-考核模式,成为针灸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4.2 结果数据分析
针灸临床技能操作考总成绩分析,不及格为 2.7%,介于60~90分之间占28%,高于90分占69.3%,培训得到很好的效果。
针灸临床技能操作考各部分得分情况分析,描述穴位定位准确率90.4%及描述穴位归经准确率92.1%,均高于在具体部位正确定位的准确率 78.8%,与前二者相比,后者更注重实践操作性。提示在后续的教改中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调查问卷反馈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开展见习培训,认为单纯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对实践操作的需求,经过培训和考核对学习有实实在在的帮助,所有受访者都支持加强实践操作,绝大多数对这次教改持肯定态度。调查问卷的结果,从受访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看,对教改持积极支持态度,而非被动消极接受。开放式问题也进一步提示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热情。
4.3 追踪观察临床实习阶段情况
目前在临床实习的学生包含接受技能培训考核的学生及前一届晚下临床的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带教情况显示,经过此次专门技能培训和考核的学生,其辨认穴位及拔罐等实践动手能力明显优于未经专门培训的,能更快速适应临床实习阶段工作。
5 结论
针灸学临床技能操作考及相关培训,经过实践证明,能真正被学生接受认可。操作考的成功开展是通过建立专门的培训教材、小班教学模式的见习培训、教官自身的培训来完成的。专门的培训有效提高学生针灸学相关的临床实践能力。期末增设的技能操作考是一项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针灸学临床技能操作考可以也应该作为一项常态教学考核开展下去。
[1]He JS, Li Y, Liu SM,et al. Experience in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acupunctur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7,5(6):321-323.
[2]彭侃夫,吴雄飞.重视医学生临床教学之我见[J].重庆医学,2009,38(2):227-228.
[3]梁尚华,童瑶,徐竹林.论中医现代化思想在中医教学全过程中的贯穿[J].中医教育,2003,22(5):36-37.
[4]傅勤慧,裴建.针灸学见习教学改革的临床实践[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