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60例

2013-04-07刘桂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注射法学说天麻

刘桂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呼和浩特 010020)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头痛”范畴。笔者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本病,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患者共 6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 24例,女3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5年。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2 治疗方法

取风池、太阳、率谷、合谷、列缺穴。采用天麻素注射液。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 5 mL注射器,接 5号注射针头,抽取上述药液后,快速进针,刺入皮下,稍作提插,待有酸、麻、胀等针感时,经回抽无血后,将上述药液缓慢注入,每次每穴注射0.2 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头痛消失。

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

无效:头痛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愈37例,占61.7%;好转17例,占28.3%;无效6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

3.3 病例介绍

患者,女,35岁,干部,2010年12月6日初诊。左侧头痛反复发作15年。患者自15年前开始,经常有左侧头痛发作,疼痛放射至左眉棱骨及颞部、前额,伴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每因劳累或精神紧张时诱发,曾在神经内科就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偏头痛”,常自服“麦角胺咖啡因片”控制病情。近2星期发作较甚,症见左侧头痛,伴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眩晕、耳鸣、睡眠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为偏头痛;中医诊断为头痛,辨证为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治拟平肝潜阳,疏经通络止痛。取率谷、风池、太阳、合谷、列缺,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射0.2 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及诸证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偏头痛产生的病理机制主要有 3种学说,即血管源性学说、神经源性学说和三叉神经血管学说[2]。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颅脑血管神经机能紊乱,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有关。对本病的常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可暂时缓解疼痛,但无法彻底治愈。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而至清阳不升,或浊邪犯上,清窍失养所致。对本病的常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情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穴位注射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依据,采用局部取穴、近处取穴和远端取穴,将药物注射到穴位。针药并用,通过对腧穴的刺激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起到平肝潜阳、疏经通络止痛的作用,通则不痛。药理实验表明,天麻素可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间的平衡失调,产生镇静、安眠和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临床观察表明,用穴位注射法治疗本病,具有方法简便、取效迅速、费用低廉的优点,且无使用西药带来的诸多副反应,值得临床上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23.

[2] 魏玉凤,连新福,苏巧珍.偏头痛中西医病机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254-255.

猜你喜欢

注射法学说天麻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挥发酚影响因素探讨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穴位注射法治疗血虚受风型产后身痛52例临床探讨
流动注射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方法差异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