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浅表性胃炎53例

2013-04-07王伯均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香砂中脘浅表性

王伯均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江苏 223400)

浅表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消化吸收功能,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本人近几年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该病,并与单纯服用香砂养胃丸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都经胃镜确诊为浅表性胃炎。治疗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半年。两组在病程、男女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中脘、下脘、建里、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脾俞、胃俞穴。选用0.30 mm×40 mm针灸针,直刺1.2~1.5寸,施行提插捻转,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中脘、下脘、足三里接G6805电针仪,使用连续波。起针后在中脘、胃俞、脾俞、建里、下脘行隔姜灸,用2 mm厚姜片,针刺小孔若干,放上大艾炷,点燃后如感到灼痛可适当提高姜片,每穴各灸 5壮。10 d为1个疗程,休息3 d,再进行下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香砂养胃丸,每次3 g,每日3次。20 d为1个疗程。休息1星期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示病变部位黏膜修复较好。

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示黏膜炎症减轻,范围缩小,或炎症好转,胃酸分泌或胆汁返流改善。

无效:未能达到好转标准而又未恶化、未加重者。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3例,临床治愈28例,占52.9%;好转20例,占37.7%;无效5例,占9.4%。对照组40例,临床治愈18例,占45.0%;好转15例,占37.5%;无效7例,占1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3.3 病例介绍

患者,男,64岁,退休教师,2009年10月9日在我院消化科门诊,胃镜确诊为浅表性胃炎,西药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患者要求针灸治疗。于2009年11月26日来我科门诊,患者胃脘胀痛半年,呕吐清水,胃部冷痛,喜热饮,小便清长,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紧。中医辨证为寒凝气滞、胃失和降之胃痛。取中脘、建里、足三里、胃俞、脾俞、三阴交穴,针刺后,中脘、建里、足三里、胃俞施以隔姜灸。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休息3 d,巩固治疗1个疗程,用穴及治疗方法不变。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消失。2010年1月胃镜复查示胃黏膜未见到糜烂或炎性表现。半年后回访,未复发。符合临床治愈标准。

4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脘腹胀痛为主症,胃镜可以明确诊断,可见不同程度糜烂或出血。中医学将本病归纳为“胃痛”或“痞满”范畴,为胃气郁滞所致,临床上常见以寒凝气滞、脾胃不和症为主。治疗以和胃理气为原则,本研究以口服中成药香砂养胃丸为对照组,取其和胃理气止痛之用。治疗组选用胃募腑会中脘,胃腑下合穴足三里,及下脘、建里、三阴交、阴陵泉、脾俞、胃俞。用隔姜灸中脘、下脘、建里、脾俞、胃俞,共奏温经暖胃散寒、健脾益胃、理气和胃之效。曾有报道胃镜下观察针刺足三里、中脘穴,发现有明显增强胃蠕动和增加胃酸分泌的作用。本研究显示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总有效率优于中成药香砂养胃丸治疗。

猜你喜欢

香砂中脘浅表性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动力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临床探讨
香砂养胃丸与温胃舒胶囊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疗效对比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溃疡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