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催生校园“拇指平台”
2013-04-07冯毅梅
冯毅梅,孙 萌
(沈阳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步入数字化时代后,大学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非是以往单一的“面对面”,而通过电话、短信平台、校园网等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将成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沟通就是一种信息的交流,电子时代网络平台诞生短信、飞信、微信等沟通形式,使得信息交流更加通畅和实用[1]。当然沟通也存在着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的两种方式,大学辅导员,只有在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才会实现有效思想教育的成果最大化。
一、数字化时代学生的特点
1.辅导员面临交流新课题
电子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工作“你说我听”,已不是辅导员唯一的选择。新兴起的数字化平台使学生思想更加活跃和自由。他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QQ、校园网、短信、微信可以随意聊天和倾诉各自的想法,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沈阳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该院大学生97%的人业余时间经常上网,87%的同学拥有自己的QQ。尤其是在课余时间,经常上网的同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学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互发短信的也不在少数。由于数字化通讯的迅速、快捷,使用即时通讯的方便,大学生对数字化产品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辅导员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增加了许多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如果辅导员不能善于用数字化时代的产品与学生沟通,就会出现“缺项”的状态,甚至会和学生找不到共同“语言”,从而影响到思想工作的质量。
2.利用数字平台转变工作路径
概括起来,数字化时代学生的特点首先是: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尤其是一些网络服务可以虚拟或匿名,使得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平台倾诉内心;其次是数字化的便捷,让大学生很轻易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如学习、生活,甚至是他人的“负面”信息;再其次由于数字化平台像短信、微信无需面对面的交流,使得一些学生的思想更加放开,即使是性格腼腆的学生,进入网络数字世界也会变得“健谈”起来,几乎和平时判若两人。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学生,辅导员只有因势利导及时转变工作路径,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数字化沟通打开另“一扇窗”
做好现代校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僵化和拘泥于一种形式,对于80后、90后的学生来说,他们思想活跃,但与人沟通的能力普遍欠缺[2]。与学生面对面谈话时出现僵局也时有发生。其实大学辅导员完全可以营造相对轻松的氛围,与学生沟通。“拇指平台”为这种沟通创造了便捷条件。老师如能熟练掌握现代大学生熟悉的QQ、微信,并合理运用到思想工作中,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破解面对面谈话的僵局,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打开另外“一扇窗”。
二、“拇指平台”催生师生沟通新路径
1.从“面对面”到“背靠背”
以往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多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完成,这在多年的大学校园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它的好处在于: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便于老师通过交谈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思维方式,并通过交谈掌控和了解学生的需求,听取学生的意见,以便对下一步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出理性的决策。笔者通过几年来担任学生辅导员的经历发现,近些年来由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加,一些学生将过去独生子女孤僻、不喜欢合群,不愿意与他人沟通的特性也带入了大学校园里。这些学生私下更愿意独自上网,更愿意匿名在网络平台上与人交流,而“怯场”与老师谈心。因此与其相互面对面交流起来,往往形成老师说得多,他(她)总是听的场面,使思想工作流于表面,而没有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而虚拟平台“背靠背”的交流,更适宜学生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
2.思想工作要“创新”更要“用心”
爱因斯坦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科学影响人类社会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或间接地生产出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二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粗看起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今天大学生的行为也无不受这些“方式”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老师应改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方式,这需要在“创新”和“用心”上做文章。
事实证明,当今的大学校园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需与时俱进。尤其是通过一次工作中的实例,笔者尝到了与学生进行“拇指平台”交流的甜头:有一名同学,考研总分317分,有调剂到国内某科技大学的可能,我曾和她当面交流过,她没有明确表态,沟通效果不理想。然而不久,我却接到了她的短信,她在短信中如实表达了真实想法,我们相互之间用短信交流了几次,基本达到了沟通的目的,她也放下了思想的负担。通过这次短信的交流让我想到,辅导员可以利用短信发布工作信息,主动与学生沟通,这样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增进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
3.数字化沟通需要信息的反馈
经过实践笔者发现,电子邮件、QQ或微信等这种一对一交互的方式,能够顾及到学生个人的隐私,让学生感觉很有安全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把学习上的问题,生活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困惑等与教师沟通。例如,有一名性格腼腆的08级同学,平时不愿意与老师面对面的沟通。于是我试着让她可以用短信或QQ与我联系,后来她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和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通过短信或QQ与我交流,效果很好。目前沈阳大学机械学院的辅导员都建立了飞信平台,还在校园网设立了年级邮箱、建立了毕业生QQ群,及时发布各类通知、讲座信息、就业信息等重要内容。现在利用网络平台与辅导员的交流的学生已经占学生总数的46%。通过新型沟通实践,辅导员普遍也认识到,仅靠信息平台来传达信息还不够,在信息传递后,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注重信息的反馈。但是,通过数字化的“拇指平台”确实让师生的沟通有了一个新的路径,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
事实表明,师生之间越是平等相互尊重的交流,越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老师是主体,要转变与学生沟通的传统方式需要转换“角色”,无论是传统的面对面沟通,还是数字化网络沟通,都是因为有了学生才有其存在的必要,创新和推进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的方式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沟通方式,对于提升学校的校风、学生的素质是有益的。
三、数字化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
1.突出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思想
实践证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内的八小时,而应充分发挥业余时间的作用,这也是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新举措。
以往,老师上班、学生上课,老师下班以后,就可以不问学生的事。进入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师生的沟通几乎可以同步进行。以短信、QQ为例,学生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将诸多问题、情绪、诉求、愿景通过网络反映给老师,老师可随时给予帮助解答。
然而,在与大学生进行数字化沟通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加强针对性,因为无论是短信也好还是QQ即时聊天也罢,不同环境,学生的思想也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老师要掌握学生的动态,有的放矢[3]。二是要突出创新性,即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均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内容上讲,创新性应体现出既有主导价值取向,也包含适应社会现实的广泛性要求的内容。三是在“拇指平台”上沟通交流,要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双向交流,平等讨论。既要简洁明快,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特点,又要有的放矢让网络语言为思想工作所用,深入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规律,从而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具有科学性,更富有成效性。
2.学会善于倾听
心理学上曾阐述,人际交往中的一方能善于倾听,对另一方(说者)有一定舒缓紧张和压力的效果。在与学生电话沟通中,有时听比说更重要。善于倾听并引导对方说出问题的关键会使思想工作更有的放矢。2012年十一长假快结束前,笔者曾接到外地一名男学生的电话,他表示不能按期返校上课,要再请几天假。开始他说出的种种原因,给人感觉都像是借口,笔者耐心地倾听,没有随便打断他的讲话,逐渐听明白:原来该学生的父母因为一点小事闹起来矛盾,让他放心不下,至此笔者终于了解到他请假的缘由,于是对该学生的“请假”表示理解,并要来他母亲的电话与其沟通,最后他母亲终于同意让该学生按时返校。
事例亦证明,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倾听的重要,尤其身为学生的辅导员,做人处事要堂堂正正,平时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精到”。不善于倾听他人表述,动辄板起面孔说教,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何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因此运用数字化平台沟通,强调辅导员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实际、少空谈。尤其对“问题”学生,更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给以鼓励、引导、帮助,使其体会到校园的温暖,体会到沟通无限的愉悦。
3.尊重并了解学生的需求
通过几年来与学生进行数字化平台沟通认识到,辅导员首先要尊重、关心、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并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冰冷”的数字化平台上,也能感受到文字的“温暖”;其次师生之间要以诚相待,无论是“面对面”还是“背靠背”,都能做到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正成为知心朋友。辅导员利用网络平台沟通,使用的语言更应平易近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能因使用网络语言交流而随心所欲,同时也应注意双向之间的交流,防止在沟通中出现静态或单项沟通;三是辅导员的工作是一项具有奉献精神的工作,没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没有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仅凭数字化沟通也不能一了百了。非语言沟通总是和语言沟通相伴,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要采取恰当的表达方式,都会带来融洽和高效率的沟通与交流。
四、结 语
数字化时代催生出的校园“拇指平台”,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方式,它现在还处在实践和摸索阶段。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坚持以他们的成长、成才为工作的核心,无论是面对面沟通,还是通过电话、短信平台、校园网等数字化平台的沟通,都会增加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最终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1] 谭祥金.面对数字图书馆浪潮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12-14.
[2] 田学东.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1):243-244.
[3] 吴江,孙艳华.辅导员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