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视域下高等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2013-04-07郭洋波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本素质教育大学生

郭洋波

(哈尔滨体育学院 休闲与社会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颁发,第一次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关专门文件的形式,对“素质教育”作出明确肯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1]874。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引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实施素质教育不论是对促进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开发校本课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可以发掘师生的潜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促进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既符合人的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社会的发展的要求,把人的发展的要求与社会的发展的要求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

素质教育有如下特征:

1.以人为本的理念

素质教育把人放在突出的位置。这里的人,以往多强调学生。确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尊重,学生的潜能应得到很好的开发。但是,笔者认为,仅强调以学生为本是不够的,也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还应该强调教师为本。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说过,师生犹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如果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不能从容自由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会真正体现。应把“学生为本”和“教师为本”结合起来,才符合素质教育的真谛。

2.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对象不是个别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都得到提高。只有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的素质,真正实现国家的强大。

3.立足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真正的关怀,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这种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应试教育围绕着考试,置学生的全面发展于不顾,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摧残,体质下降,有些重点高中学生近视眼率居高不下,大量的“小胖墩”与“豆芽菜”式的学生在校园内屡见不鲜。这与片面追求学生的分数,不注重学生的健康密切相关。素质教育立足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康、乐观、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人。

4.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终身教育的意识,提高终身教育的能力,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终究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对学生一生的真正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二、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d”。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的思想早已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通过诗、书、礼、乐等文化典籍,让学生领悟各种仁道;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开办的学园,都蕴含着“校本”的思想。“校本课程”作为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术语最早是由菲吕马克等人在1973年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2]。我国在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对校本课程给予了肯定。校本课程是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发的,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使课程符合本校的实际,以实现课程的个性化,课程决策的民主化。校本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否定,而是立足于本校,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优势,开发出符合本校具体情况,符合学生的独特需要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也可以理解为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整合、补充与扩展,校本课程是一种个性化的课程,一种创造性的课程。校本课程也是一种生成性的课程,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本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得到成长与发展。

校本课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校本课程是指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广义的校本课程不仅包括狭义的校本课程,也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改造后的课程[3]。

三、高等院校开发校本课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1.能提高高等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曾说:“办好一所大学,办出一所好大学,归根到底也就是三件事:大师、大楼、大策。”[4]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大师。一名普通的高等院校的教师如何成为大师?需要经过艰苦的历练。高等院校的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需要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研究,把握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精髓;对本学科的前沿理论进行探究;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调研;对社会的现状进行分析,等等。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个全面的提升,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开发校本课程,也使教师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师德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开发校本课程是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向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师迈进的关键的一步。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2.以高等院校教师和大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校本课程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课程。高等院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和大学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发校本课程使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有了话语权,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成为学校的主体,体现了民主的思想。开发校本课程使高等院校教师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责任心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3.能够面向每一名大学生,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取向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注重学生的共性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用所谓“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的创造。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培养生命的创造性,张扬生命的个性。”[5]校本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它是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统一”的弊端,立足于本校的具体情况而开发的个性化的课程,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是一种创造性的课程。

4.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能够使大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创新中来。这一过程能够使大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对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自己的需要进行理性思考,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专门人才,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统一。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5.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的知识量是有限的,而有些内容在学生毕业后就会变得过时。信息时代要求提高大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大学生在离开学校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大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不仅使自身的学科知识得到丰富与完善,而且能够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师生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社会。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得到提升,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高等院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和“校本课程”的认识

长期以来,教育界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素质教育只是针对普通教育阶段提出来的,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不需要进行素质教育。其实,高等教育也应进行素质教育。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1]859。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曾说过,高等教育“应借鉴‘通才教育’的合理之处,提高专门人才的文化素质,把基础适当加宽加厚……培养社会适应性强、具有专门知识技能又能融会贯通地运用若干基础学科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6]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多方面的教育内容,高等教育也应重视这些方面内容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校本课程”的概念在我国教育界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某些高等院校的教师对“校本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把“校本课程”等同于“校本教材”。“课程”与“教材”是不同的概念。如果把“课程”等同于“教材”,那么“课程”就会变成僵化的文本,势必会阻碍师生的创造力,压抑师生的个性发展。对“课程”的理解观点众多。美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其中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这对正确理解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校本课程”不同于“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包含着“校本教材”,但不应仅仅是“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基于一定的教材所进行的创造性的过程,它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2.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重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获得课程论专家、学科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支持,需要高等院校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探索研究,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必然的。如果缺少相应的投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不但难以保证,而且很可能会有始无终。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自身提供人、财、物的支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能够顺利进行。

3.进行校本培训,提高高等院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水平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需要评估、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评价等几个阶段,这就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应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曾说过: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校本培训就是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关注。校本培训基于学校自身的发展,主要是在本校中对教师进行的培训。校本培训能够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帮助教师分析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效果好,效率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会有全面的提升。进行校本培训,能够提高高等院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水平,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4.鼓励大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相比于中小学生,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更加丰富,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强,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这使大学生具备了可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应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课堂教学不再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唯一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热情减弱。大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能够使大学生获得充分的尊重,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使课程的开发更加符合大学生的真实需求,使课程体现个性化也能够提高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总而言之,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不仅可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 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开发的校本课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它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的要求,是对生命的尊重、个性的尊重,符合教育的真谛。校本课程不是全盘否定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整合、补充、拓展,高等院校开发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高等院校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M]∥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郭洋波,秦玉峰.体育院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1.

[3] 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5-32.

[4] 柯炳生.重新认识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0-11-29(5).

[5] 贺艳洁.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生命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6):39.

[6] 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校本素质教育大学生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大学生之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