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柳州白莲洞为例
2013-04-07郑文俊
郑 文 俊
(1.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桂工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相关概念释义
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本体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和益智类文化景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有效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考古遗址公园是对考古类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种保护、展示与利用方式[2],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并实践推行的大遗址保护的一种创新模式,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以及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这标志着考古遗址公园从概念模式的提出、倡导、尝试开始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建设、运营与推广阶段。
遗址旅游开发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类针对遗址的旅游开发项目,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以保护遗址、弘扬历史文化为主要功能,通过盘活和合理开发利用考古资源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能改变大众对以往考古遗址功能单一、枯燥乏味的固有刻板印象,在保护第一的基础上创新旅游开发模式,充分发挥考古遗址公园的综合效益。
二、考古遗址公园主要功能
1.遗址保护功能
考古遗址公园是将“考古遗址”与现代概念范畴的“公园”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模式,其核心主题便是考古遗址,考古遗址是其最重要的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的对象及资源[3]。考古遗址公园严格遵循“保护为主”“考古先行”“规划先行”的原则,保证呈现原始的遗址形态,有选择有重点地展示遗址,完整保护遗址本体及其与其相关的周边环境[4]。考古遗址公园也是考古遗址保护和学术交流研究基地,考古遗址公园模式促使保护工作从单纯的本体保护到兼顾遗址环境的综合性保护,从画地为牢式的封闭保护到与民众共享保护成果的开放式保护。
2.文化传播功能
考古遗址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集中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历程。考古遗址公园是一个陈列展示文化遗产的公共空间,通过专业保管收藏出土文物,向公众陈列展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考古遗址公园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发挥考古遗址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考古遗址公园是实现阐释遗址文化内涵、揭示遗址文化价值、传播遗产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3.教育休憩功能
考古遗址公园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其开发建设将不仅有利于遗址遗迹的整体有效保护,也创造了更加优美舒适的公共休闲游憩环境和场所。考古遗址公园通过现场发掘保护展示、再现历史环境、参与体验、专家讲座、陈列展览、出版刊物等种种形式,让人们身临其境达到有所观、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达到重温历史、增长知识、荡涤心灵的目的,促进考古遗址的教育游憩功能和社会价值实现。
三、广西柳州白莲洞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实证研究
1.遗址公园简介
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公园(又名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位于柳州市郊东南12km 的白面山南麓,是以白莲洞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基础建立,集柳州古人类遗址、古生态科研科普、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景区。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于2006年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类型为古遗址。总面积(建设控制地带)约为129.7公顷。白莲洞所处的白面山海拔249.8米,溶洞面积7 500平方米;有五个洞口,主洞口朝南,中央有一石钟乳形似莲花蓓蕾,白莲洞由此而得名。
2.遗址公园价值解读
(1)考古科研价值。白莲洞遗址保存了距今37000年至7000年以来的连续堆积,层序清楚,层内富集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是华南地区洞穴遗址群中不可多得的晚更新世至早中全新世的标准剖面和典型地点。白莲洞遗址地层产状、伴生动物群与孢粉谱系所表明的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全球变化趋势同步,是亚热带地区罕见的晚更新世玉木冰期以来全球性古气候信息的储存库。白莲洞遗址所反映的古气候、古生态环境,为探讨华南地区原始文化的演化,为界定华南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起止时间提供了重要的判定依据[5]。
(2)社会文化价值。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白莲洞遗址景区是白莲洞古人类生态圈的核心。白莲洞因其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内涵和洞内典型的岩溶地址现象而令中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瞩目,丰厚文化资源的沉淀注定了白莲洞的示范性。白莲洞遗址作为不可复制的稀缺文化资源,是公众了解考古等学科知识,追溯人类文明起源,认同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白莲洞遗址及其中发掘的各类珍贵实物遗存是柳州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成分之一,对于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当地居民的民族自豪感等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3)科普旅游价值.白莲洞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证实了我国南方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客观存在,解决了中国考古学上旧石器文化如何经中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长久不解之谜。白莲洞典型的岩溶地质现象是新地质构造运动的同步活动产物,亦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与旅游开发价值。白莲洞遗址作为柳州市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现代人对古人类遗址景区有着与生俱来的遥远、神秘却又亲切的体验,能够激发现代人在景区一探究竟,与祖先对话,与心灵有约,白莲洞必将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遗址公园旅游开发原则
(1)坚持遗址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严格遵循《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保护规划》相关保护要求,对白莲洞遗址项目的开发强度应该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建设思路。白莲洞遗址公园旅游开发始终坚持对遗址本体的保护、合理利用,“基于保护,面向发展”,保持其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
(2)科普性、文化性原则。白莲洞遗址公园是集人类遗址、古生态科研科普、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古人类遗址公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文化性。在进行旅游项目策划时,应特别注重项目的科普性和文化性,使白莲洞的价值充分地展现。
(3)参与性、趣味性原则。通过设计创意遗址、心灵家园、时空回溯项目,把白莲洞遗址公园打造成泛生态主题遗址公园,建成以参与、体验为特色,趣味性十足的公园,让游客在参与体验、玩乐过程中轻松地了解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以及古人类史前文化。
(4)科技化运用原则。依托现代先进的科技,全方位加强遗址保护和场景营造。如利用3D等高科技手段,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表现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和情节,打造“有声有色”、可以触摸的古人类世界。
4.旅游产品与项目设计
按照白莲洞的资源分布和文化价值,设计识古、探古、乐古、思古四个层次的游览过程。
(1)识古之旅。识古为游客游览遗址公园的第一层次,主要对白莲洞的史前遗迹和文化价值产生最直观的感触。此类产品以观光、讲解为主。运用“六元五化”的主动式展览博物馆表现手法。通过六元“闻、读、知、感、乐、购”,五化“文化主题化、人性化、互动化、情景化、网络延伸化”,从游客踏入遗址公园之始,用声光电及电脑特效程序等高科技手法,建设4D 技术虚拟视景系统,再现史前人类生产生活场景,为游客的感知和游览创造新的体验。规划设计直观感知类旅游产品。主要建设项目:①具有壁画影像的“柳江映像”陈列馆;②主题展厅(电子体验展厅、“原始白莲人”蜡像群展厅);③白莲洞洞穴景观改造。
(2)探古之旅。探古为游客游览遗址公园的第二层次,主要是让游客自己动手,发掘远古之谜。或是身临其境,观察或是模仿原始人类的劳动生活。此类产品以情境模拟,亲身体验为主。注意考古情境,原始生活环境,服装等的塑造,尽量逼真写实,将游客带入到远古时期的氛围中。
规划设计体验型考古探秘类旅游产品。主要建设项目:①模拟考古乐园,设置若干模拟考古探方,配置专业考古工具和仿制品文物。②陶器制作场,建设原始作坊,配置工作台和陶器、石器、骨蚌器原料及相关工具设备。
(3)乐古之旅。乐古为游客游览遗址公园的第三层次,主要是满足游客重温远古时代原始人类文明和石器文明的愿望。这一层次的产品以参与体验类为主,通过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和项目设计,加深游客对公园主题的印象。
规划设计情境体验类旅游产品,展现原始人类生产生活场景,主要建设项目:①“原始篝火场”,制作钻木取火工具和表演台,提供篝火场地和食品;②原始狩猎场,提供原始狩猎工具,设置可移动动物仿真模型;③原始部落:使用木料、树皮等材质,设计符合原始部落意境的茅草房、亭和表演台等。
(4)思古之旅.思古为游客游览遗址公园的第四层次也是最终层次,主要目的是让游客对人类的起源既不解又好奇,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既崇敬又畏惧,对原始人类的感知既神秘又亲切。通过文化演绎形式展现,最终由衷认同白莲洞遗址公园的文化价值。规划设计体验记忆式旅游产品,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白莲洞人生产、生活、孕育、发展壮大的形态,创造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历程。主要建设白莲文化演绎广场,精心编排设计文化剧目,进行晚间文化演出活动。
四、结 语
古人类考古遗址公园的旅游开发是盘活考古文物资源、增加文物部门保护资金、传播历史文化、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开发应以保护、研究、展示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紧紧围绕考古遗址这个主题展开、延伸。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应为保护、研究、展示预留足够空间,应严格遵循遗址保护上位规划,加强保护工程与配套项目建设,创新遗址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实现遗址文物的科学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使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广泛参与、全民传播的社会文化工程,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
[1]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试行)[Z].国家文物局,2009.
[2] 单霁翔.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1):1-11.
[3] 刘德兵,陈少玲.浅析我国古代考古遗址旅游开发原则[J].农业考古,2010(3):263-265.
[4] 夏晓伟.考古与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两个定位[J].东南文化,2011(1):23-26.
[5] 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保护规划[Z].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