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文化的兴起及其特点
2013-04-07栗延斌
栗延斌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浅析微博文化的兴起及其特点
栗延斌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微博经历了近八年的快速发展,现已进入了成熟期。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动态和生活方式悄然地发生改变,并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微博文化。通过对微博及微博文化兴起历程的研究,探析微博文化文本内容简单短小、信息传播即时高效、发布渠道便捷多样、沟通交流个性互动的特征,对微博文化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考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文化问题。
微博文化;兴起;特点
2009年8月,新浪微博测试版上线。2010年,微博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第一波狂潮。搜狐、网易、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继新浪之后纷纷推出了微博服务,充分地满足了广大网友选择的需要,促使网民对这一新兴事物的关注和热情日渐高涨。2012年10月,新浪发布的《2012年新浪微博用户发展调查报告》显示,走名人精英路线的新浪微博,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新浪微博用户已达3.68亿,活跃用户日平均3650万。于此同时,对拥有超6亿QQ用户的腾讯通过强大的生态链效应,将QQ与微博实现无缝对接,使其微博用户量直线上升。据腾讯2012年第二季度财报披露,走大众草根路线的腾讯微博第二季末注册账户4.69亿,活跃用户日平均8200万。“两强鼎力”格局已然形成,我国微博的成熟期也将于2013年到来。
一 微博文化的兴起
1.微博的概念。
传播学领域专家基于个人理解,主要从微博技术、特征与应用的角度对微博下描述性质的说明。微博从诞生之初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准确含义。结合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专家和网友对微博的描述,本人认为微博是基于wed2.0、wed3.0技术兴起与发展,用户利用虚拟网络关系进行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简短信息的一种网络应用平台。微博内容包含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一般要求不超过140字,图片大小在5M以下。网易微博为迎合其“163”的企业文化,其微博文字部分字数放宽到163字。
2.我国微博的发展历程。
微博起源于美国,埃文·威廉姆斯于2006年8月推出Twitter服务。成立之初仅限于向好友发送文本信息,但很快Twitter风靡全球。2007年起以“饭否”为代表的国内第一代微博客也悄然兴起。但发展之路并不顺利,这些独立的微博不断暴露出致命问题,中国微博的第一试水人纷纷失败。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新浪采取成熟的推广策略,邀请娱乐明星为代表的各领域名人入驻新浪微博,通过强大的名人效应,随即迎来了无数粉丝的追捧,截止到2013年3月21日,姚晨以43191573位粉丝高踞新浪微博人气榜榜首位置。时至2010年4月,搜狐、网易、腾讯纷纷推出微博服务。对拥有超6亿QQ用户的腾讯来说,微博借助于QQ的平台实现了无缝对接,是各微博服务运营商中微博用户量上升最快的。我国微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已经形成以新浪和腾讯为主的两强格局。目前,我国微博正向着工具化、细分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计微博用户的爆发增长出现在2013年,而且我国微博的成熟期也将于2013年到来。
3.微博文化的概念。
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自媒体出现于大众生活中,每个网友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微博发布的消息,使其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球。微博早在被誉为微博元年的2010年就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社会效应,不足140字,碎片化的迷你文本成为在高速度、强压力下社会生活中人们对精神快餐的追求,并且引发了精炼表达和快速阅读的风暴,早已为大众所青睐。微博用户的交际圈是依据信息的不断交流传递而形成的,并通过交流的方式扩大涉及的信息领域经过将近五年的发展,微博已经进入成熟期,并派生出了一种新兴文化——微博文化。基于对文化的本质和微博的特性的分析,微博文化一种隶属于网络文化的亚文化。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依托,通过信息发布和传播实现人们的交际方式与信息沟通方式的转变,进而影响人民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新兴文化。
二 中国微博文化的特点
由于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以文化信息的承载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媒介,以个人计算机或移动终端为载体,在微博平台上实现简短信息的高速高效传播。多媒体的共同参与,文本信息的快速传递,奠定了微博与文化相结合基础。并且微博用户以言语的碎片来表达信息,以时间的碎片来浏览和转发信息,以思维的碎片来宣泄个人情感迎合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全方位的满足个人交往的需求和随时随地生产、传播信息的需要,受到广大网友的青睐。微博在突出自己简单高效、快速传播优势的同时,在不断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具体来说,微博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文本内容简单短小。
“迷你”是微博的关键特点之一。国内除网易微博外都将用户单次所发布信息的容量长度限定在140字。这种零散化的信息使得传播信息的发布和接受的过程都方便了许多。微博用户所发布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生活、心理、情感、文化、时评等各类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内容。用户直接将自己对事件的见闻以及感受及时的表达出来,一气呵成。快速地发表信息概要内容,信息文本更为精炼、简短,完全不需要反复的修改与校正。与报纸等传统媒介相比,迷你文本的制作方式,加快了信息的制作速度,也提高了信息更新的频率。微博以其独特的方式追求快速获取和加工信息、快速复制和传播信息、快速阅读和转化信息的效率,形成了数量庞大、个体较小的碎片化文本,这体现了当今社会高速度、强压力的生活方式。但这种“迷你”文本所产生的微博文化与底蕴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的同时也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另外,碎片化的文本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将网络名人和大众网友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微博将话语权归还给了大众,使大众网友能够参与到微博讨论中来。
2.信息传播即时高效。
微博已逐渐成为网络大众发布信息和自我表达的平台。信息如果按照传统线性传播方式进行播发的话,其滞后性特征体现的就尤为突出,信息发布后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用于等待反馈。搭建在一个双向互动媒体平台的微博可以形成不规则的多向互动,使信息传播所消耗的时间大大降低。微博用户既可以向平台中的所有节点用户发布信息,也可以针对某一信息进行评论后反馈给信息的生产者,另外,还可以使用微博特有的“@”的功能让指定的一位或多位用户接收信息。微博用户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渠道进行信息传播,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另外,多种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方式直接缩短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时间,实现了信息传播即时高效。
通过一键转发的功能,微博信息传播更为迅速便捷。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将信息转给指定的人或人群浏览,也可以广泛的转发出去,从而掌握了决定信息传播方向和路径的主动权。微博用户通过转发功能实现海量信息的重组与交互,信息被转发的次数也成为衡量信息持久度的重要数据,信息再每一次被转发的同时因其内容会收到转发者的评论而实现升值。
3.发布渠道便捷多样。
微博具有强大的整合传播信息渠道的功能,个人电脑客户端、移动电话、在线网页等都可以让微博用户随时随地的来发布信息。微博技术可以在某一微博信息或网站中植入来自本用户所发的评论信息,即可免去多平台的登录操作,实现微博平台与所有的网络媒介的直接对接,能够及时高效的浏览信息。微博信息传播技术是建立于多种发布终端作为信息扩散的渠道上。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网络终端成为微博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可以借助与通信网络帮助微博用户实时发布、浏览、更新、评论信息,解决了没有计算机互联网而造成的信息中断的问题。另外,多功能的移动电话设备也满足了微博用户发布信息的条件。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电话设备的图像获取功能采集图像信息,再通过微博客户端、WAP等方式将图像添加到信息当中,这样图文并茂的信息,更容易引发粉丝的共鸣,更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4.沟通交流个性互动。
在微博平台上传播者和受众者的注脚逐渐模糊,传播者不再是单向的发送信息产生疑问,受众者也不再单独的接收信息思考问题,每一个微博的参与者成为了传播者和受众者的合体。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让广大网友毫无任何抵制情绪和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参与到交际广场的发言中来。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不再受微博精英的控制,更多具有平民化身份的网友借助融合了多种传播媒介形态的微博来实现信息沟通交流的个性互动。每个独立的用户都是微博信息传播的源动力,微博中的大众,完全可以以“我”为主,关注身边琐事,贴近“我”的日常生活。每个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也可成为他人的中心,由此来获得了一种自我展示的满足,同时这种自我展示使个体的原创性和个性化表达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呈现。事件流往往是基于个人见闻,灵感琐事,知识片段等大量貌似无中心的琐碎信息,通过用户零散的、不间断的转发,汇集在某一时尚主题下,使微博用户具有一种新型的话语权。同时这种话语权可以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如今的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甚至对其具有强大的依赖,将网络再称为虚拟空间已经不再准确。微博的快速普及事实上已经证明,在它之前出现的各种网络媒体已经使人们适应了超链接的阅读方式和超文本的书写方式。它的碎片化、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等特征是网络媒介发展至今的一个连续累积的结果,是与后现代文化大环境下的文化消费逻辑相一致的;另一方面,它也将与其他网络媒介一起,进一步改变和形塑人们对时空的定义、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以及人们价值判定的标准。
[1]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J].当代传播,2011(01).
[2]刘丽清.微博虽“微”足值道尔——微博特性之浅析[J].东南传播,2009(11).
[3]张品良.网络文化传播:一种后现代的状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ClassNo.:G12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nalysisofthePopularityandCharacteristicsforMicro-blogCulture
Li Yanbin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conomy Vocation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41,China)
Having experienced eight years’ development , micro-blog has already entered its mature period. While micro-blog is growing itself, it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y . A new kind of micro-blog culture is emerging . By discussing the growth of micro-blog and micro-blog cultu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log culture: Further research into micro-blog culture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micro-blog culture;popularity;characteristics
栗延斌,讲师,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牡丹江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中国微博文化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1672-6758(2013)12-0154-3
G1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