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文化建设浅析

2013-04-07李江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建设

李江俊

(海南大学学生工作处,海南 海口 570228)

辅导员文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基础与思想保障,体现了辅导员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特征,具有文化约束、导向、凝聚、激励、辐射等功能,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因此,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项措施、构建多项载体,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

一 当前辅导员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随着对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认识的提高以及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辅导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百度搜索“辅导员”能得到 46,200,000个相关词条。有关辅导员队伍研究也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重点和热点,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主题搜索中输入“辅导员”三字能得到34,742个相关结果。然而,学术界有关辅导员文化研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输入辅导员文化,只能搜索到11篇相关文献,而且大部分文章不是在核心刊物发表。

就仅有的十余篇研究成果来看,有关辅导员文化的定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一)将辅导员文化定义为一种行业文化

林国建在《辅导员文化与辅导员队伍建设之理性思考》中从行业文化出发,将辅导员文化定义为“辅导员群体在长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基础,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组织体制等为内容,并随着历史和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①林国建.辅导员文化与辅导员队伍建设之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1)。并指出“辅导员文化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是由多种元素、多个层面构成的复合体。它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文化一样,都是文化生态中的社会单元,是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列。”①林国建.辅导员文化与辅导员队伍建设之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1)。

(二)将辅导员文化定义为一种职业文化

韦凡荣在《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中认为“辅导员文化主要是由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具体实践工作中总结创造,有明显的辅导员特色的意识和行为,体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价值理念、职业信仰、生活作风习惯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称。”②韦凡荣.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4)。同时,把辅导员文化划分为“内隐文化”和“外显文化”两个层面。

(三)将辅导员文化定义为一种团队文化

将辅导员定义为一种团队文化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如邓改娥、蒋小忠在《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研究》、舒桂珍在《论高校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赵艺瑾在《论高校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申小蓉在《试析高校辅导员的团队文化建设》、樊泽民在《团队文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中都将辅导员文化看成一种团队文化,或者说从团队文化角度来看待辅导员文化。其中,从团队文化角度研究辅导员文化的大部分没有给出专门定义,只有申小蓉、樊泽民两人给出了具体定义。申小蓉认为高校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主要指“辅导员以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宗旨,根据时代要求与大学生发展内在要求,构建不同的文化团队,对大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与活动。”③申小蓉.试析高校辅导员的团队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樊泽民认为辅导员文化是“在辅导员制度诞生以来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通过共同的规范、信仰、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对学生工作及相关事物产生共同的理解、认同和共同的行为与价值,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本质的共同的团队文化。”④樊泽民.团队文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J].北京教育,2011(1)。

这三种定义从不同角度对辅导员文化进行了揭示和探索,从情感角度讲,笔者也赞同从团队文化角度定义辅导员文化。但从三种类型定义来看,都存在缺陷,将辅导员文化定义为一种行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能够凸显辅导员职业特点,但很难凸显辅导员作为个体“人”的价值。从团队文化角度定义辅导员文化,虽然重视了“人”的价值,但很难显现辅导员这一特殊职业的特殊特点。在从团队文化研究辅导员文化成果当中,要么回避辅导员文化定义,要么在定义之后要花费很长篇幅来对辅导员文化特征做特殊交代。因此,我们认为要真正全面、整体地对辅导员文化作一准确定义,不能仅从某一角度出发。结合前面三者定义,我们认为辅导员文化是指辅导员在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在实现自身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目标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从现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体实践来看,辅导员文化建设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各高校对辅导员文化建设缺乏统一认识,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相匹配;二是执行力度不够。许多高校有关辅导员文化建设更多停留在制度建设层面,具体落实和执行上有欠缺;三是创建载体缺乏。各高校往往缺乏满足辅导员情感、文化、发展需求的平台与舞台;四是落后于时代发展。同社会上兴起的企业文化、员工文化,甚至各地雨后春笋般举办的创业沙龙、学术沙龙、企业家沙龙相比,辅导员文化很少被高校重视,辅导员沙龙作为辅导员文化建设重要形式也鲜有举办。

二 辅导员文化建设意义

辅导员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首先具备文化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五个方面功能。同时,辅导员文化又是一种特殊文化,辅导员队伍鲜明的“政治强、纪律严、业务精、作风严”要求决定了辅导员文化具有政治性、先进性、时代性鲜明特征。

(一)有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自身价值认同

辅导员文化通过不间断动态调整,增量发展,使其符合辅导员群体的发展方向,对辅导员群体自身价值、行为方向起到导向作用,进而建立起一套符合辅导员自身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也就是说,一旦辅导员自身价值与规范的理念和体系建立起来,当辅导员个体言行、观念与价值和辅导员文化发生偏离时,辅导员文化将通过“价值评判”和“观念引导”功能来对辅导员个体发挥“约束”和“疏导”作用,让辅导员个体在环境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价值理念,自觉与不自觉地将个体整合到辅导员文化系统中。

(二)有助于培育辅导员队伍团队精神

辅导员文化具有凝聚功能,从价值观、职业观、工作理念等方面凝聚成员,形成强大粘合力和向心力,从而使辅导员个体在职业认识、职业使命、个人成长目标等方面达成共识,职业发展与规划形成一致。从根本上保证与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提高辅导员队伍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在高校内部形成具有强烈凝聚力的辅导员“团队精神”,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又是符合时代特点的崭新管理模式。

(三)有助于建立辅导员队伍自我管理机制

辅导员文化具有约束与规范功能,对辅导员个体思想、价值理念和行为产生约束性与规范性作用。辅导员文化制度建设通过规范性和强制性来提高辅导员自律性和能动性,辅导员文化文明建设则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环境氛围对辅导员个体价值理念进行内化与外化,以促成辅导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对辅导员队伍制度管理与柔性管理统一,最终形成辅导员自觉提升能力、自我挖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健康成长机制。

(四)有助于增强辅导员队伍战斗力

我们经常讲辅导员是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这是对辅导员队伍的肯定。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业务和政治的双重任务,辅导员在这双重任务中肩负重要使命,只有“政治强、纪律严、业务精、作风正”的高标准战斗力的队伍,才能完成使命。辅导员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辅导员精神需要,增强辅导员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而且还能够提升个体对辅导员文化理解和认同程度。只有辅导员个体心理同辅导员文化产生共鸣,辅导员文化激励功能才能持久。

(五)有助于带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重要组成部分,干部和教师双重身份能够使其在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可以通过自身言行举止引导大学生认知与行为,进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在校园文化中,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关系紧密联系,胜过同专业教师联系,辅导员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他们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奖惩助贷免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等,将价值观、道德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渗透、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过程,并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与传承发展。

三 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路径思考

理想的高校辅导员文化在形式上应当是辅导员之间自然合作。整合学校软硬件资源,提供与创建辅导员自然合作所需环境和条件,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如果仅从制度、文化等方面谈及辅导员文化建设,势必会与实际脱节,难以落到实处,不能真正有效解决问题。对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

(一)要将辅导员文化建设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点

在辅导员总数逐步配齐情况下,学校要将辅导员队伍建设重点由原先单纯引进人才发展转到人才建设上。在人才建设上,不仅学历上提高,更要着力提高辅导员业务水平、理论水平以、注重其学习能力培养。同时,要搭建辅导员成长发展平台,如成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评选优秀辅导员、评选处级辅导员、选派辅导员担任思想理论道德修养专业课教师、设立辅导员专项科研项目等措施,让辅导员增强从事该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成立“辅导员之家”

可以借鉴“党员之家”的好做法,设立专项资金,提供专门场地,创建“辅导员之家”。“辅导员之家”创建目的在于给辅导员提供一个固定活动阵地,以增强辅导员之间学习、交流,增强辅导员队伍凝聚力和自信心。“辅导员之家”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活动,例如茶话会、电影会、晚会、舞会、拓展训练等。在活动中,辅导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周来学习与工作情况;可以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也可以是近期情绪、情感上的交流,相互取经、相互学习。平时,可充分利用飞信、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创建飞信群、QQ群和互成微信好友、互为微博粉丝,一来达成工作上沟通互联,二来建立情感、人际上联络交流。对于组织者来讲,要精心组织打理“辅导员之家”,让其真正承担起“家”的责任,让每个辅导员找到心灵归属和身心放松之处。

(三)举办“辅导员文化沙龙”,丰富辅导员文化与文体活动

除了丰富辅导员业务生活之外,还应着眼于提高辅导员队伍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可通过举办辅导员沙龙,请业界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与辅导员面对面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大学生思想状况、大学生心理状况、中西历史与文化、社会热点、国内外形势及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等等。在文体活动上,可以组建辅导员合唱团、篮球队等,利于辅导员队伍内沟通交流,对扩大辅导员队伍影响力,塑造辅导员队伍形象亦大有好处。

结 语

总之,重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就必然要重视辅导员文化建设,它既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重要内容,又体现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趋势,更体现了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成熟的要求。重视和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探索辅导员文化建设机制与路径,切实落实党和国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项方针政策,努力营造积极和谐、奋发向上、丰富多彩的良好文化氛围,既能丰富辅导员工作、学习与生活,又有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归属感与满足感,使他们受到尊重、看到希望、感到光荣,还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1]林国建.辅导员文化与辅导员队伍建设之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1).

[2]韦凡荣.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4).

[3]申小蓉.试析高校辅导员的团队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

[4]樊泽民.团队文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J].北京教育,2011(1).

[5]徐涌金、章珺.关于有效推荐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6]雷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

[7]姚裕萍.高校优秀教师文化的缺失与培育[J].当代教育学,2008(19).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建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