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航海禁忌比较
2013-04-07赵志刚
赵志刚
(广州航海学院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725)
海员职业是个国际性行业,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商船其船员是由多个不同国家人员组成的[1]。船员之间交际将对生产效率、工作活动、船员凝聚力、船舶安全产生至关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海事活动日趋频繁,“船员作为文化使者,需要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海事教育者应该把文化习俗教育列入教学和培训科目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缩小中国海员与其他文化背景的海员之间的文化差异。”[2]本文拟从中西方航海禁忌出发,剖析航海禁忌起源及中西方航海禁忌异同,以期有助提高航海从业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禁忌定义和起源
禁忌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禁忌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阴阳家》:“及拘者为之,则牵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禁忌在英文中对应词是“taboo”,源于汤加土语tabu,原指不可接触的人或事物。1771年英国航海家James Cook在汤加发现了当地的这种习俗,并将其引入到英语中,逐步发展为指因社会习俗或感情上反感而导致的禁忌或忌讳,因为某件事物神圣和不可侵犯性而禁止人们使用、接近或提起它。
禁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俗。禁忌普遍存在,又有其独特性。禁忌被认为是跨文化交际最大障碍之一。鉴于此,国内外学者对禁忌习俗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涉及宗教、语言、社交、饮食、节日、送礼、颜色、数字和日期、动植物等。相较而言,航海禁忌研究较少,也没有从跨文化交际这个角度进行系统论述和比较。
二 中西方航海禁忌比较
禁忌存在于各行各业,中西方国家因地理位置、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等级观念不同,在航海禁忌上也产生了诸多差异。禁忌对于航海而言就像冰山,大部分潜藏在水下,不为人所见。在跨文化航海交往中,一些无意的语言或行为往往冒犯对方禁忌,从而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造成交际失败。
(一)语言禁忌
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着禁忌语,各种语言中都有与迷信心理、性器官或性行为有关的禁忌话,这就是禁忌的共性[3]。语言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不同语言中存在不同禁忌语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是禁忌的个性。汉语中,与凶祸词发音相同、相似的谐音字都属于禁忌词,就航海领域而言,“翻、沉、破、住、离、散、倒、火、霉……”等不吉利的词都在禁说的范围[4]。
在西方民间传说中,语言是有魔力的,在船上不能说鸡蛋、小刀、盐、兔子、猫、猪、狗[5]等词。他们认为说出“猪”这个词会招来狂风,而在船上杀猪则会引发超级风暴;绝不要说“祝你好运”或者让别人这样说,因为这样肯定会招致厄运;也不要对即将远航的人说“再见”,这样可能会不再相见[6]。
对比以上禁忌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航海禁忌语多与发音、谐音相关;而西方航海禁忌语则更多与词语联想意义相关。
(二)数字禁忌
不同文化赋予数字不同的文化含义。在西方基督教盛行的国家,宗教习俗对数字禁忌影响深远。在基督教中,由于耶稣是在最后的晚餐中被第13个门徒出卖,在13日(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西方人对于13这个数字是相当忌讳的。而星期五除了是耶稣受难日,还是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而获得原罪的日子;在诺亚方舟的故事里,毁灭一切的大洪水也是星期五爆发的;传说中的所罗门神殿也是星期五被毁灭的。因此,西方人认为星期五这天诸事不宜。
同此,西方航海文化里,新船不宜在13日、星期五下水,远洋船不宜在13日、星期五起航。海员们认为船在星期五出海远航是不吉利的,很可能遭到舟覆人亡的灾难[7]。
其他不宜出航日期还包括:4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这一天是该隐(Cain)的生日、亚伯(Abel)的忌日;8月的第二个星期一,这一天据说是罪恶之地索达姆和蛾摩拉城(Sodom&Gomorrah)毁灭之日;12月31日,这是叛徒犹大(Judas)自尽的日子。而星期日则是启航最佳日,这种说法源于基督是在这一天复活的,是吉兆。由此还产生了一句谚语:Sunday sail,never fail.
中国人对数字的忌讳有别于西方。在汉语中“4”与“死”谐音,被视为忌讳数字。东海渔民有出海船上不能坐七男一女的禁忌。据说这与八仙大闹东海龙宫有关,此后龙太子但凡见有七男一女同船出海,必定要兴风作浪,肇事寻衅,所以在渔民中就有了这个禁忌[8]。
(三)颜色禁忌
颜色崇拜和禁忌也会使不同文化背景颜色词产生语义变异。在英语和汉语中常用黑色表示不好的事物,比如 blacklist(黑名单)、black market(黑市)、black hearted(黑心的)等[9]。在欧美国家,黑色成了丧礼专用色彩,因此黑色手提箱(black suitcases)、黑色水手袋(seabags)对船员而言都是不吉利的,因为它们跟装尸体的袋子很像。所以黑色的袋子禁止带上船[10]。在拍摄《致命捕捞》时,摄制人员用来装仪器的黑色包包就只能留在码头而不能带上捕捞船。
绿色在英语里常指没有经验,缺乏训练,或知识浅薄;蓝色通常表示悲伤、忧郁情绪,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沉)。西方航海有这样的传统,船舶很少漆成绿色或蓝色,甚至船上不能有绿色的东西。原因是这两种颜色的联想意义不佳。此外,蓝色或绿色是大海/天空的颜色,在大海上不容易识别,会给航行和救援带来诸多不便。
(四)物品禁忌
船与船之间在海上忌讳互借东西,这是中西方航海的共同禁忌。东海渔民如果遇到非借不可情况,会先以柴送给对方,俗称“拨红头”。在西方,在遇到紧急情况非要将船上设备借给另一条船时,必须先将那设备“杀死”,即在上面轻轻地划道刀痕或敲个小坑。
西方航海忌讳香蕉,这种禁忌可追溯到18世纪。当时西班牙人发现从加勒比海运送香蕉的船几乎全部葬身大海。因而,香蕉就成为船上的禁忌[11]。也不要带鲜花上船,因为它们可能会被用作向死者致敬的花圈,象征着有人会在航程中死去。
(五)行为禁忌
船在海上航行时,中西方都忌讳船上器皿倒放,比如盆、碗等等扣着放置,这样会招致翻船、沉船[12]。在船上就餐时,吃鱼从不将鱼整条翻转;忌讳说“翻过来”,要说“划过来”、“转过来”或者“顺过来”,否则会给人翻船联想。另外,行船时,中西方都禁吹口哨。
西方忌讳上船时左脚先上船;起航时,不要从船上扔石头,否则是对大海不敬,预示着船和船上的人员石沉大海、一去不返;船离港时不要回头张望,因为这暗示你还没有做好挑战大海、完成航程的准备,会给你自己和船带来厄运;不得在船上吹喇叭,在船头挥动丝巾或晚上拿手电筒乱晃,以免被其他船误认为是打旗语或者发送声号、灯光信号[13];不要在后甲板修补旗帜,这会带来厄运;不要修剪指甲和毛发,否则厄运必至,因为修剪指甲和毛发是向罗马女神珀尔赛福涅献祭,在海神的地盘上这样做会激怒他。
在船上就餐时,中国人忌讳将筷子架在碗上,因为那样很像桅杆折断的船;船员不能将裤腿卷起来,因为“卷”这个动作也有“翻”的含义;渔民还忌讳在甲板上背着手,因为背手预兆“打背网”,没有收获。此外,甲板上的桩子不能坐,船头不能坐等。
(六)人的禁忌
海上最普遍的忌讳就是女人上船。船上有牧师也不是好事,因为他们通常身穿黑衣,主持葬礼。扁平足的人(flat-footed)和红头发的人,会给航行带来霉运,因此在出航时都是要避开的,真的遇到那就要在他们说话前先于他们开口,据说这样可以将霉运抵消。
近代船舶下水都带有浓厚的教会色彩,大都邀请一位名门望族、雍容华贵、身份显要的女子,或者年轻貌美的女子充当船舶教母。由她们将一瓶香槟酒用力掷在船首击碎,摔得越碎越好,很有些汉语里“碎碎平安”的意味。这一仪式被称为“掷瓶礼”,以祈求神灵保佑船舶安全航行。这一习俗近年来也传入我国沿海地区。根据西方航海习俗,香槟瓶不破绝非好兆头,可能会令新船交上恶运。
(七)动物禁忌
中西方航海在动物禁忌方面共同点在于老鼠。英语中有“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船沉鼠先逃)的说法,意思是老鼠在船沉前会提前逃走。我国台湾地区出海捕鱼,就忌讳老鼠从船上跑掉。民间认为老鼠能掐会算,有预知吉凶本事。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会想尽办法把老鼠重新请回船上,才能扬帆出海[14]。
西方航海文化中,有些动物往往与厄运联系在一起。比如,鸬鹚,麻鹬,在海上看到这些鸟就可能有厄运发生。信天翁的凶名在《柯勒律治: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by Samuel Taylor Coleridge)中得到完美体现:一名老水手杀死了信天翁,从此前途坎坷、厄运连连。西方人偏爱狗,但船上有狗则是另外一回事,它会带来霉运。而鲨鱼跟随船行则昭示着死亡,据传鲨鱼能够感知将死之人。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禁忌是中西方航海文化中共有的社会现象,航海禁忌不仅来源于人们对宗教、海洋神秘力量的畏惧,而且也包含着人们与大自然作斗争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长期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社会礼俗。有些航海禁忌是消极的、迷信的,而有些航海禁忌则是积极的、合理的。这些航海禁忌究其源头,绝大多数与船员人身安全,而不是与渔业生产或商业运作相关。可见,相较而言,人身安全要远远高于商业利益,这也是中西方航海文化中一个共同点。
结 语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中西方海事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避免航海禁忌是保证跨文化交际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了解本国航海禁忌的同时,必须对西方航海禁忌有一定了解,才能在交流中克服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1]Horck,J.Getting the Best from Multi- cultural Manning[J].BIMCO Bulletin,2005(4).
[2]李燕,丛波.船员海事英语交流能力现状与提高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1(2).
[3]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4]万建中.中国民间禁忌风俗[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5]叶铁韵.交际礼仪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
[6]Gill,A.All at Sea.The Survival of Superstition[J].History Today,1994(12).
[7]Urgo,Jacqueline L.Mysterious Superstitions of Those Who Ply the Sea[N].Philadelphia Inquirer,The(PA),Dec 05,2009.
[8]万建中.中国民间禁忌风俗[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9]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0]Poggie,John J.,Jr.,and Richard B.Pollnac.Danger and Rituals of Avoidance among New England Fishermen[J].Martime Anthropological Studies,1988(1).
[11]Amanda Lulham.Logic Overboard at Sea[N].Herald Sun(Melbourne),Dec.27,2002.
[12]任威,李景芝.船舶与航运文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13]苏木.神秘的航海禁忌和护身符[J].游艇业,2009(6).
[14]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