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展食药用菌产业应采取的林业蕴育措施
2013-04-07田茂琳
田茂琳
(甘肃省陇南市科学技术协会,甘肃 陇南 746000)
甘肃发展食药用菌产业应采取的林业蕴育措施
田茂琳
(甘肃省陇南市科学技术协会,甘肃 陇南 746000)
简介甘肃林业资源现状,提出从加大食药用菌树种的管护力度和强化食药用菌生产树种的抚育培植两方面重视林业资源的管护抚育;从增加栎林资源的保育费用,努力恢复林相优势提高覆盖率,联村联户实施人工抚育蕈菌林利用项目等3方面增加食药用菌林的抚育投入;从研究野生食药用菌的繁衍生长变化,以现代理念科学经营采伐栎林,科研与企业合作建立食药用菌生产试验及示范基地等3方面保护食药用菌林业资源。
食药用菌;林业资源;甘肃;保护蕴育;发展措施
甘肃省地域狭长,气候跨越亚热带、温带、寒带,拥有我国七大流域中的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分布有秦岭、子午岭、六盘山、白龙江、白水江、小陇山等重点林区,针叶、落叶、阔叶林混交,为西部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黄河、白龙江、嘉凌江上游山地,保存有不少大片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为甘肃省野生食用菌的生长和人工食药用菌的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改变技术条件和经营方针,将林业资源与食药用菌培育利用结合在一起考虑,在实现森林的多样化经营上做文章,可为科学发展经营菌业打下基础,既保障食药用菌产品来源,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满足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的需求和全面发展。
从食药用菌生产的复杂性进行科学分析,结合生产的可塑性调研材料来看,甘肃南部的天然林草资源硕丰,供人工生产食药用菌的农林产品下脚料充足。农作物秸秆、牧草、畜粪、树枝树梢等有机物极为广泛,群众采集生产加工食药用菌的历史也十分悠久。陇南的康县、武都、徽县、文县、成县、两当、宕昌等地,不仅是全国的黑木耳、香菇、天麻、猪苓生产基地,而且是野生羊肚菌、松口蘑、牛肝菌的重要产地;而甘南等高海拔地区的冬虫夏草,是东南亚客商的抢手货。这些地方发展食药用菌产业,有很好的基础。
1 重视林业资源的管护抚育
1.1 加大食药用菌生产树种的管护力度 过去甘肃省的林业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原因,长期超负荷砍伐树木及毁林毁草开荒种粮等人为破坏,导致森林草场资源过量消耗,林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天然林得到重点保护,沙漠、荒山造林取得巨大成绩,但由于科技含量低,林业自身蕴藏的巨大食药用菌循环发展潜能还未完全释放。重视食药用菌产业的造林事业,将有益于扩展林业面积和提高生态效益。
1.2 强化食药用菌生产树种的抚育培植 阔叶栎林在植被长期历史演化过程中与多种伴生树种同进化,成为甘肃省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黄河上游的最具代表性的树种类型。栓皮栎、麻栎的特点是自我更新生物量高,极适宜用原木段生产木耳、香菇、天麻、猪苓等食药用菌。营造适合发展食药用菌生产的优质栎林,可充分满足食药用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甘肃省适用于栽培食药用菌的较好的树种有: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BI.)、麻栎(Quercus acutissimaCarr.)、刺叶栎(Q. spinosaDavid)、茅栗(Castanea seguinii)、榆(U. pumilaL.)、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Dode)、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等。常用的品种有两个:一个是栓皮栎,又名软木栎、粗皮栎;另一个是麻栎,又名橡树、青刚栎。
食药用菌生产目前除茯苓需要针叶松树作菌材外,猪苓、天麻、灵芝、香菇、木耳等所需树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基本不含芳香性杀菌物质。陇南栓皮栎、麻栎林分布面积最大,其种子可提取淀粉,其枝桠粉碎后可作为食药用菌生产的培养料,树干是制作各种高档家具的上等木材,现在主要用作食药用菌的原木段菌材。经营培育好栎林资源,对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陇南山区陡峭立地条件下的栎林树种,康县、武都、文县一带依靠食药用菌生存的农民,即使是对多代砍伐萌生的矮树栎林,也须加以严格保护、更新抚育。
2 增加食药用菌林的抚育投入
2.1 增加栎林资源的保育费用 对尚存的天然阔叶栎林应加以重点保护,特别是对优势栎林,可在丰年多收种子播种,以保育扩大成林面积。陇南的栎林资源丰富,尤其供段木生产香菇、木耳、天麻、猪苓的红青岗、水青岗树颇受菇农喜爱,经营保护的目的很明确。一般30厘米粗1米长的菌材段木,每根已卖到2元钱以上;而林中的野生食用菌,只要按质量要求采集,也能够卖上好价钱。因此,重视栎林的抚育管理,加强保护和培育的力度,林区百姓基本能够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较好结合。
2.2 努力恢复林相优势
(1)对过伐栎林的育林措施。对轻度过伐栎林,要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经过8~10年即可基本恢复到原有林分状态。对重度过伐栎林,则应根据林分的特点、树种组成、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采取人为施肥浇灌水的办法缩短演替进程,使其早日恢复林相。在空隙无栎林覆盖的地方,按栎林树种的特性和立地条件、种群数量,采用人工植苗或种子直播的形式,采取点状和小块状人工林隙更新,并对其幼苗、幼树进行及时抚育。由于栎树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光照,因此,随着幼苗、幼树更新层进入演替层,应逐渐削弱低价值树种的优势。
(2)对多样性差异栎林的优化改良。根据栎林分布立地条件、原有群落组成的差异,以及林中干扰种类、持续时间、频度、强度的不同,实施的抚育方式应以科学恢复栎林的多样性为原则,点种或移植已丢失的栎树良种,加速栎林的恢复和树株覆盖。
(3)保护栎林内优质蕈菌资源。在有蕈菌种源的情况下,栎林下通常会发生珊瑚菌、红菇、牛肝菌、松茸等珍贵蕈菌,它们与栎林形成利益共同体,拥有外生菌根菌的繁殖体系,可起到缓解树木种间种内竞争的关键作用。
2.3 联村联户实施人工抚育蕈菌林利用项目
(1)将菇耳林建设列入经济林项目。在商品化生产食药用菌的林区,为提高村民林地的经济效益,可选择部分地块营造食药用菌可持续发展的栎林或混交林。林业部门应将联村联户的营林项目内容加以扩展,把孕育林缘民生的菇耳林建设列入经济林项目之中。
(2)进行人工模拟极量化接种。目前羊肚菌、松茸、牛肝菌等野生菌还不能进行人工培育,但采取人工方法可促进其种群的扩繁。具体的措施是在有羊肚菌、松茸、牛肝菌分布的林中,找到它们的生长圈,将感染接种的树苗带土挖出,移栽到适宜的人工新造林地。新造林地要选择在有一定坡度,土壤砂质,且排水良好的山体上中部。为便于管护经营,可安排每户集中养护一个山头,这样要不了几年,即可形成羊肚菌山、松茸山、牛肝菌山。此外,还可在适宜温度下,把所要培育的菌株子实体粉碎制成孢子悬浮液后,泼洒在造林地面的枯枝落叶层,对其进行生态模拟人工极量化接种。
(3)实现栎林资源速生丰产和可持续经营。甘肃地区虽然林区人工更新栎林保存面积较多,但绝大部分为人工针叶林,阔叶栎树种类的造林比例很少。而单一的针叶树种和大面积的纯林,为今后的林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难以维持林地生产力的持久发挥。为实现栎林资源速生丰产和可持续经营,必须选择与原造林树种相匹配的栎树进行人工植苗或直播造林,对已有栎树发生的混交林应反弹琵琶,伐除针叶树,使栎树能有足够的营养生长空间,在密度不足的地块适当进行人工补植栎树幼苗,使其早日形成林相。
3 保护食药用菌的林业资源
3.1 研究野生食药用菌的繁衍生长变化 林业植被的过度砍伐、火灾旱化等会对野生食药用菌的生长繁衍造成极大影响。一般海拔在 1 500~3 500米的天然林中的野生食药用菌群落较稳定,而高山栎类灌丛或矮林群落中,松茸类子实体出现的频度则大大下降。极度砍伐或遭受严重火灾的更次,如分布在海拔 550~4 300米的林区东南部,森林群落经过多次砍伐或火烧后,可出现成片萌生灌丛下的土壤腐殖质层变薄和土壤干化的倾向,很难生长出高级的蕈菌子实体。
3.2 用现代理念科学经营采伐栎林 为持续生产黑木耳、香菇、猪苓、天麻、灵芝等段木食药用菌产品,须探索成熟栎林的最佳采伐利用方式。一是采取小面积低强度择伐,择伐强度一般不应大于伐前蓄积量的60%,两次择伐间隔期不得少于8~10年。二是留主干130~150厘米平顶剃枝,改变过去剃光头损生态的方式。分年度剃枝供生产食药用菌菌材之耗,可满足食药用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3 科研与企业合作建立食药用菌生产试验及示范基地 有条件的科研部门或食药用菌企业,应建立生产与试验研究基地,逐步营造菌林,研究配置羊肚菌、松茸、牛肝菌类的菌种土,于菌林接种,以保持树林中的菌丝量,促使地下菌丝的生长繁衍。同时,实施有益蕈菌和林草的人工、半人工生态修复,改变无序、无组织的采收利用状况。科研部门可自主立项,联村联户,引导山区群众,在承包的荒山荒坡上自栽、自管、自受益,建立可持续发展资源,实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森林覆盖率,同时也可修复、改善和提高野生蕈菌蕴育的环境质量。
田茂琳,男,1955年生,研究员,陇南市科协主席。中国菌物学会会员、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获国家科研课题成果奖励26项,发表论文210多篇,出版《科海拾珍》《特色农业标准》《绿色食用菌生产技术》等科普书籍14本。荣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中国食用菌产业成就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