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患者应关注“H型高血压”
2013-04-07那开宪
文 那开宪
2012年,笔者有意识地对看诊时接触的100例高血压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同型半胱氨酸筛查,其中92%的患者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男性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率为100%。此后,笔者又有意识地对看诊时接触的100例高血压不伴脑血管病患者同样进行了同型半胱氨酸筛查,发现80%的患者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以往提起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血压、血脂、血糖和吸烟。然而奇怪的是,临床上有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没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问题,也不吸烟。很多脑中风患者控制了血压、血脂、血糖,疾病也仍然会复发。这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医学难题,在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后被医学家们逐渐揪了出来,这个始终潜伏在人体内、悄悄影响人们健康的危险因素就是同型半胱氨酸。
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一种新型、非传统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影响已日益受到重视。我国高血压患者伴随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将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作为标准,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约占75%(参与统计的高血压患者中,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男性患者患病率为91%,女性患者患病率为60%),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高于女性,故我国高血压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发人群。因此,我国专家将伴随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命名为“H型高血压”。
相关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患心脏病和中风,发病的风险约为正常人的30倍,是其他高血压患者的5倍以上,这是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最新研究显示,在我国,中风病人(即便血压不高)如果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风再发的可能性将增加74%,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将增加54%。
为了更好地将治疗高血压作为综合治疗“心血管综合征”的特点,我国高血压临床治疗指南新版将一些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纳入高血压的危险分层中,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0 μmol/L)也作为一种新的危险因素被纳入其中。而美国卒中杂志2011年发布的最新版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也将高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中潜在的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笔者认为,由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加重高血压对血管的危害,进而容易引发心、脑、肾并发症,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在降压的同时兼顾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这无疑会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5μmol/L,脑卒中的风险升高59%,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3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降低3μmol/L,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减低24%,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6%。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对人体有害无益。同型半胱氨酸除了可以增加脑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外,还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静脉血栓、血管性痴呆、老年期痴呆(阿尔兹海默病)、骨质疏松、慢性肾衰、糖尿病肾病、抑郁症及部分肿瘤疾病,并且会造成新生儿神经管畸形,以及早产儿、低体重儿。
笔者认为,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服用叶酸可以有效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对血管内皮细胞也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并且对于降血压药的疗效有大约5%的增强作用。美国和加拿大于1998年起在谷物中强化补充叶酸,结果其脑卒中病死率降低幅度在1999至2002年期间显著增加。每日服用0.8 mg/d叶酸剂量,具有最佳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疗效。
延伸阅读:H型高血压的成因与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CDC疾控分类目录认为健康成人空腹血浆半胱氨酸(HCY)平均水平在5~15μmol/L,当HCY水平为≥10μmol/L,属于高HCY血症,伴有高HCY的高血压,被称为“H型高血压”。
“H型高血压”的主要成因
蛋氨酸摄入过多,即动物蛋白摄入过多;维生素B6、B12与叶酸摄入不足,尤以叶酸摄入不足密切相关;肾功能不全致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与遗传代谢有关。
“H型高血压” 的有效预防
补充叶酸。国内外学者合作的研究结果表明,补充叶酸总体上能显著降低18%的卒中风险,其中无卒中病史者卒中风险可显著下降25%。给予适当人群补充叶酸可作为卒中一级预防措施,通过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减少卒中风险。
合理膳食、健康生活。合理补充钙质、蛋白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调控血糖、血脂及体重;每日摄入人体所需的高蛋白食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做到粗细结合、甜咸适中,少量多餐、切忌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