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阻塞性黄疸37例手术分析

2013-04-07田建国闫宏宪

食管疾病 2013年4期
关键词:胆肠胰管吻合术

田建国,闫宏宪

我院2007~2012年共对37例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 JPDD)病人采用十二指肠憩室化加胆胰部分(十二指肠乳头部)手术,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30~86岁,其中30~55岁11例,55~80岁19例,80~86岁7例。37例均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症状,伴间断腹痛、发热27例;既往有黄疸病史22例;既往3 a内手术切除胆囊8例,其中6例同时行胆管探查,4例取石,2例未发现结石,JPDD均漏诊;胆管扩张宽度均>15 mm,最宽27 mm;胰管增宽>3 mm 28例,最宽8 mm;合并胆管结石29例,无胆管结石8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34例;返流性胆管炎合并胆管下段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不狭窄者3例。

2 手术方式

2.1胆胰部分(十二脂肠乳头部手术) ①切除胆囊,胆总管上段切开探查取石,胆管下段嵌顿结石小心取出。②胆道探子或导尿管轻柔推进,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如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往往提示胆管下段、十二指肠乳头存在严重的炎症纤维化狭窄。胆道探子不能强行推进,以其为指引,于乳头相对应十二指肠前壁做一斜形切口,显露十二指肠憩室和乳头部。直视下沿胆管走行方向切开乳头,不宜过长,6~8 mm尚可,10 mm左右为佳,用可吸收线将乳头部黏膜、肌层、胆管内膜可靠缝合止血。③乳头切开长度够10 mm,可通过7 mm探子,憩室单个容积小;年龄>80岁,体质差,无返流性胆管炎,可通过6号探子,胆道镜确认肝内外胆管无结石残留,置T管引流,缝合十二指肠前壁,完成胆胰部分手术。④对于乳头切开后6号探子不能通过、切开长度不足6 mm、肝内胆管有残石或憩室多发和容积大,胆总管切开处切断,远端封闭,近端与空肠行端侧或端端吻合术。⑤对于胆管狭窄段过长,十二指肠乳头不易寻找或切开困难,其切开后易于再狭窄,可能造成胰、肠漏者,行胆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吻合口下方胆管不封闭。

2.2胃肠部分①十二指肠第一部切断封闭,十二指肠全肠腔形成憩室化;②行毕Ⅱ式胃切除术,空肠输出入襻间做侧侧吻合;③保留幽门的胃空肠吻合,如该吻合为端侧吻合,空肠输出入襻仍做侧侧吻合,空肠输出襻与远端空肠距胆肠吻合口45~55 cm处进行吻合。

3 结果

无胆管结石者中乳头可通过7号探子3例;取石后无结石残留者乳头切开长度10 mm左右9例;年龄超过80岁,乳头切开6~8 mm 4例,共16例未做胆肠吻合术。无胆管结石中乳头狭窄切开6~8 mm 12例;乳头切开可能再狭窄4例,共16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端侧吻合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困难,行胆管空肠端侧吻合术5例。本组37例病人因全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胰胆部分均经剖腹手术处理。37例病人黄疸等症状均消失,并未再复发,复查增宽胰管均减轻至3 mm以下。未再有黄疸及胰腺炎、胆系感染发生。

4 讨论

4.1JPDD发生的病因探讨

国内学者认为十二指肠JPDD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十二指肠下曲较细、胆总管—胰管汇合部较粗大及在憩室发生处的左侧胰腺组织较少[1]。JPDD导致胆胰系统疾病发生的机制可能为:JPDD压迫胆胰管,乳头受憩室影响牵拉变形,胆胰管走向变异,致胆胰液引流不畅,胆汁淤积;憩室炎症长期刺激使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其张力、收缩力、节律全部减弱,胆道内压也相应改变,使肠液逆流,导致细菌生长繁殖;憩室内因食物淤积易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缩窄性乳头炎和(或)乳头功能不全,影响胆泥或胆石的排出,同时会增加胆管内细菌感染率,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2-3]。

JPDD可能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有关,并被认为是其发病因素之一[4];郑强等对182例复发性胰腺炎患者行ERCP,发现JPDD 33例,认为复发性胰腺炎与JPDD致胆胰管梗阻及反复感染关系密切[5]。因此,JPDD易引起胆胰管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狭窄,胆管结石形成,影像学检查往往表现为胆管扩张,可合并结石,部分出现胰管扩张,进一步检查才发现JPDD的存在是其病因。

4.2JPDD的治疗

对所有胆管增宽,尤其是胆管下段狭窄,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病人均应考虑JPDD的存在可能。另外对胆囊切除术后症状仍存在,或反复发作胆管炎而无胆道残留结石者,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结石反复再生者,原因不明的胆道感染反复发作,反复发作的胰腺炎等表现者均应细致检查有无乳头旁憩室存在。

本组病例均视十二指肠乳头部情况,针对病因并考虑多种因素设计并完成手术方案。对于胰胆管通畅,胰胆部分不需附加手术,而对于胰胆管不通畅时,胰胆管下段狭窄较长,十二指肠乳头不易辨认的患者,憩室情况复杂。此时,Oddis括约肌切开困难,胆总管切开处行胆肠侧侧或侧端吻合,乳头狭窄阻塞的胰液上行径胆肠吻合口入消化道,可减少胰腺炎的发生和频度,减轻慢性胰腺炎的进展。如果行胆总管横断,远端封闭,胰液阻塞加重,胰管内压升高,可加重胰腺炎,并可能造成封闭的胆管处难治的胰漏发生。因而,在Oddis括约肌切开后,胰胆管通畅(乳头切开10 mm左右),胆管结石已取尽,或年龄大、体质差、胆胰管尚通畅(6~8 mm),不再做胆肠吻合术。对于Oddis括约肌切开后胆胰管尚通畅(乳头切开6~8 mm),年龄80岁以下,体质好,憩室情况复杂,胆管多发结石,不能确认取尽的,应行胆总管切断,远端封闭,近端行胆肠吻合术。

上述手术完成后均应加行胃肠吻合,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空肠输出入襻间行侧侧吻合。通过以上手术可有效减轻食物逆流进入十二指肠,有利十二指肠内胰液顺畅排出,避免十二指肠淤滞,使憩室部张力减轻。食物、胆汁不再通过十二指肠,仅有胰液通过,肠道负担明显变小;十二指肠上曲及下曲间的压力差几近消失,肠腔内压及憩室向外的压力明显减轻,并不再明显波动,憩室进展可得到有效遏止。憩室内不再发生食物滞留、胰胆管肠液逆流、细菌感染等,而Oddis括约肌痉挛、压力升高现象缓解,胰液排出阻碍减轻[6],JPDD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过程被切断。

另外,在十二指肠憩室化基础上,根据病人十二指肠乳头部及其它情况,选择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或胆肠Roux-en-Y吻合术,可对JPDD导致的阻塞性黄疸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代小思.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形成原因的探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27(5):532-534.

[2]Tzeng JJ,Lai KH,Peng NJ,et al.Influence of juxtapapillary diverticulum on hepatic clearance in patients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20 (5):772-776.

[3]Christoforidis E,Goulimaris I,Kanellos I,et al.The role of 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a in biliary stone disease [J].Gastrointest Endosc, 2002, 55 (4): 543-547.

[4]张宁,高峰玉,张楠,等.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探讨[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7):21-22.

[5]郑强,薛平,卢海武,等.ERCP在复发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中的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18(4):246-247.

[6]鲁科翔,范跃祖,张景涛.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诊疗进展[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2,1(1):88.

猜你喜欢

胆肠胰管吻合术
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的处理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
改良胆肠Warren吻合术202例疗效观察
选择性痔及痔上黏膜缝扎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非环状痔
肝左外叶切除大口胆肠内引流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