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对比
2013-12-10马怀昌
马怀昌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等部位恶性肿瘤的常用术式[1-2]。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逐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本研究将该术式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59.7±14.9)岁;既往有腹部手术史17例;发病部位:盲肠27例,升结肠33例,结肠肝曲20例;Dukes分期:A期5例,B期37例,C期38例。对照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59.2±14.5)岁;既往有腹部手术史15例;发病部位:盲肠23例,升结肠27例,结肠肝曲17例;Dukes分期:A期4例,B期31例,C期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步骤如下:①给予患者左侧倾斜位、全麻,穿刺脐孔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5 mmHg。②以脐孔作为观察孔,以脐上5 cm正中或偏左作为主操作孔,以下腹正中及右下腹作为辅助操作孔。③根据肠系膜上血管投影采用超声刀将系膜前叶切开,使肠系膜上血管充分暴露,分离回结肠血管,向肠段方向清扫回结肠血管根部脂肪淋巴组织,用钛夹结扎断离回结肠血管根部。④采用上述同样方法处理右结肠血管、结肠中血管。⑤将升结肠侧腹膜打开,离断胃结肠韧带、肝结肠韧带,分离横结肠系膜,游离相应肠管,在脐孔上方做一切口,长约5~6 cm。⑥采用特制塑料套保护切口,将游离结肠拉出腹外,常规断离肠段后行回肠末端、横结肠端端吻合。对照组接受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手术步骤与传统方法一致。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定量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定性指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4例(17.5%),术后使用镇痛药35例(43.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3例(19.1%),术后使用镇痛药51例(75.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肿瘤根治性疗效的比较两组患者标本切除长度、结肠上旁淋巴结清扫个数、系膜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根治性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结肠癌最主要的手段。传统上常采用开腹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尽管该术式的远期疗效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但是该术式的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恢复慢,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辅助治疗[4]。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亦在临床上逐步得到推广。本研究中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标本切除长度、结肠上旁淋巴结清扫个数、系膜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与开腹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疗效相当,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小华,唐岩.腹腔镜手助与辅助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75-1876.
[2]邓修民,肖进,邓海军.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附85例报告)[J].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4):830-831.
[3]李炳根,聂向阳,何永忠,等.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概念规范下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3):215-218.
[4]张广坛,宋玉成,袁远,等.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的对照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12):102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