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畏“三老”

2013-04-07刘根生

唯实 2013年12期
关键词:民意责任心老百姓

刘根生

敬畏“三老”

刘根生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南京主政者坦言:要持续科学发展,务必做到三个“敬畏”:敬畏老祖宗、敬畏老天爷、敬畏老百姓。

城市人文资源如同隐形宝藏,也是城市之魂,铸就了不同城市个性和风范,构成了城市令人神往的魅力。敬畏老祖宗,是在城市建设中,带着使命感保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丰厚人文底蕴,让历史文脉神韵永续,使城市因“独一无二”更具个性和魅力,以文化育文明。

以资源环境换取增长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讲“环保优先”,“发展”根本难以持续。如果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人居环境恶化了,老百姓也不会满意和幸福。敬畏老天爷,是把良好自然生态当作上天最宝贵馈赠,把不损害百姓健康当成执政底线,呵护好城市自然资源,以绿色发展为己任。

“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实质是以人民幸福为本。经济发展也好,城市建设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民添福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敬畏老百姓,是以感恩之心用百姓赋予之权为百姓谋幸福,以群众幸福感检验评价工作得失和政绩优劣,多多创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幸福。

“敬”和“畏”都是心理态度。“敬”,是端肃、慎重、尊重;“畏”,是小心和谨慎。敬畏“三老”,不是害怕“三老”,而是慎重对待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摆正干部与群众位置,“以百姓之心为心”,不懈怠、不蛮干、不折腾,善于行止、顺应民意。畏首畏尾、无所作为,不是“敬畏”,是做“太平官”。

“无所畏惧”与“有所畏惧”,是一枚硬币两个面,构成了恒常生存发展背景,考验着执政理念和执政智慧。干部有多大担当,地方就有多大发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各级干部当“无所畏惧”,切实做到干事有激情、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权力是双刃剑。权力能成事,权力也能败事,各级干部又当常怀忧患意识,多些战略思维,不能无所顾忌。敬畏“三老”,就包含着这种辩证法。

有几种现象已屡遭批评。名人故居时不时面临“临终抢救”。往往在推土机轰鸣声里,有些名人故居才引起关注。就算得到“抢救”,但周边街区环境已不复存在;只顾“摊子”,不管“果子”。盲目上项目,“投资拉动”成“浪费拉动”,还破坏了生态环境;以民生代替民主。因忽视了“勤勤恳恳听民意”,事办了老百姓却不领情。凡此种种,总能从对“三老”毫无畏惧中找到原因。

有句老话叫“无知者无畏”。比如不知历史文物价值,毁坏起来才会毫不心疼。不过,对少数领导干部而言,对“三老”缺乏足够敬畏,主要还不是“无知”,而是责任心不够。“不患无策,就怕无心。”有责任心,才能以如履薄冰般用权。以严格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心,应成为干部管理常态。各级官员则应自觉端正政绩观,不能只想着几年后自己是否会“挪窝子”,而不管“责任田”里会不会结出什么果子。

敬畏“三老”意识强弱,还取决于民意分量有多重。每每到了年终述职,政绩也好,官德也好,作风也好,在有些地方事实上还是“大半靠上级认定,小半靠自己总结”,人民群众怎么说,对其荣辱升迁还难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说,官员心态决定工作状态,那么,民意分量则决定着官员心态。在干部升迁去留上加大民意分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官员敬畏“三老”,自觉以科学发展实绩来赢得百姓“口碑”,是人民之幸、国家之幸。

责任编辑:张功杭

作者单位:(南京日报社评论部)

猜你喜欢

民意责任心老百姓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老百姓的微笑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乡镇高三学生责任心状况及与自尊的相关
高职生责任心与学习坚持性的调查研究
破坏责任心的5种领导角色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